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结构性存款市场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的余额。这也是继2018年12月份的短暂下挫之后的重新回升。 自从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结构性存款一直都被视为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最佳替代品。但结构性存款并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只不过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中投资银行存款的部分风险很小,且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于是就有人以为结构性存款完全可以“保本保息”。 根据理财新规中要求,结构性存款纳入商业银行的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也因此成为各大银行的揽储重要工具。但部分地方中小银行由于不具备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资质,已经被监管勒令下架。 所谓的结构性存款,其实就是“存款+期权”,指的是商业银行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存款,另一部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与汇率、利率、信用等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 很明显,结构性存款的安全性主要还是取决于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的资金比例,购买衍生品的比例越高则可能的风险越大,不过一般情况下银行用于买入衍生品的比例不会太高。总的来说,结构性存款的风险介于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之间。 就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来看,通常都是大于银行存款,但一般是不及银行理财产品。比较适合那些对收益要求不高,低风险偏好的普通投资者。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平均为4.3%左右,受央行降准的影响,释放出来1.5万亿流动性给所有理财产品市场收益率造成不小的下行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就算结构性存款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给出4.5%,但实际到期后的收益未必达到。 因此,建议投资者在买入结构性存款时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尽量选择“保本+保最低收益”的为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