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

 陌上花kai999 2019-02-23

          第四课    藏象  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症候及症状

                2、心的生理特性

                3、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概述:

    位于胸腔,外有心包。

    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

    “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脏生成篇》

    “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有机整体的主宰。

    舌为心之苗。

    心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

    主要功能:主血脉和主神志。

    属火,阳中之阳。

    部位形态:

    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包裹。位于上焦。大部分人心脏偏左。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主血、主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主血:血在脉中运行,心脏搏动,发挥濡养功能;

       主脉:脉是血液的运行通道,脉道通利,营气和 血液功能健全,血液正常运行。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A. 心气充沛

        B. 血液充盈

         C. 脉管通畅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1)面色:红润

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脉象:和缓而有力(脉有没有胃气,搭上手摸脉觉得舒服,说明没病或者病很轻)

4)胸部感觉:舒畅(如果心脏供血不好不好,会感觉憋闷)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1)心气虚(阳虚或者暴脱)

2)心血虚

3)心阴虚(舌尖深红,因为内里的津液濡养不了身体)

4)心火亢盛(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淡竹叶泡水、导赤散)

5)心脉瘀阻

      2藏神

    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心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神:

       广义的神: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的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之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传统的认识:

    人们把心所主的神释为现代意义的精神,即狭义之神,又谓之神志——心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属于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心主神明,而不是脑主神明。

     躁狂或者神志问题症状表现: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狂躁谵语;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治疗方面:(看他缺什么)

     治法:补心气、温心阳、滋心阴、养心血、清心火、活血化瘀、祛痰开窍。

     躁狂或者神志问题,一般要抓住两个脏腑:一个是心,心藏不住神了;一个是肝,肝主疏泄。

     清宫汤、清营汤、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多种外感热病的危重阶段,热病神昏、危重急症等。

     安宫牛黄丸里面最重要的两味药是牛黄和犀牛角,也是最贵的,便宜的用的是水牛角,(羊角,醒脑开窍祛热,比水牛角好)不要买含水牛角的安宫牛黄丸,效果比较差,

    中风分两种:阳闭,内里特别盛的,热发不出来的,可以用安宫牛黄丸;阴闭,气血特别弱导致的中风,则坚决不能用安宫牛黄丸,会适得其反。

社会上有人宣传,每个节气吃一丸安宫牛黄丸,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特别是中老年人体质较弱的千万不要吃。会加重病情。不要随便吃

    二、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阳脏——是指心的阳气旺盛,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病理:

    心的阳气不足——血液运行迟缓、瘀滞,精神萎顿。

    三、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光彩之意。

    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面色青紫或晦暗。

     2、在窍为舌舌为心之苗

   舌——司味觉;协调吞咽、发音。

     生理:

    心气通于舌——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

     病理:

    心火上炎——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舌强语塞

    心气虚,可能引起没有味觉

      3在志为喜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素问·举痛论》

    生理:

      心气血调和——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暴喜——(会导致心不藏神)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脉微欲绝。

         4在液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

     汗——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也叫鬼门、汗门)排出的液体。

     生理:

     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

      病理:

     心阴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不自主地白天出汗)、盗汗(不自主地夜里出汗)

         自汗是因为心气虚导致的,可以吃肉桂粉,心阴血不足会导致盗汗,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都是补心阴血的。

     血与津液的关系:

       

        津液?渗入血管,组成或补充?

     血 ?水分渗出脉外  补充?津液

人的脉管里流的是血,脉管外就是肌肉腠理,腠理肌肉里还存在着津液,这个液体会跟脉管里的血液相互渗透的。

     二者相互渗透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伤寒论》: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失血过多的人不能发汗,这时候发汗会导致脱水、干枯。

    剧烈的呕吐、脱水的人会血压低,是因为脱水后,血液会外出补养津液。

    汗与津液的关系

    津液 → 出于皮毛、汗孔 → 汗

    结论:汗由津液所化,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汗与血液均与津液有关,故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5心与夏气相通应

    生理: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

    病理:阴虚阳盛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

    治疗:夏病冬治

    心脑血管有问题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应当注意

     A,避寒保暖,尤其冬天应当少外出

     B,血管也是热胀冷缩,冬天收缩就特别脆容易破裂

     C,不要干重活,会导致心气虚

     D,不能熬夜,熬夜会损伤心血

      附:心包络

     一、心包络的概念:心包络简称心包(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又称膻中心主

       温病大师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二、心包的生理功能:

    保护心脏,代心受邪

    病变:外邪侵袭于心时,代心受邪。

    例如:热入心包——神昏谵语

    痰浊蒙蔽心包——神昏模糊、意识障碍

     注意:因心包附于心,在生理上没有独立意义,其所表现的病变与心相一致,辩证治疗也从心论治,故一般不单独而立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