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史·王应麟传》原文及翻译

 nqj0108 2019-02-23
·
 

原文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淳祐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调西安主薄,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丁父忧,服除,调扬州教授。初,应麟登第,言曰:“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于是闭门发愤,誓以博学宏辞科自见,假馆阁书读之。宝佑四年中是科。应麟与弟应凤同日生,开庆元年亦中是科,诏褒谕之。 帝御集英殿策士,召应麟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文天祥也。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俄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彗星见,应诏极论执政、侍从、台谏之罪,积私财、行公田之害。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即授兼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寻转尚书兼给事中。左丞相留梦炎用徐囊为御史,擢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应麟缴奏曰:“囊与梦炎同乡,有私人之嫌,万石粗戾无学,南昌失守,误国罪大。今方欲引以自助,善类为所搏噬者,必携持而去。吴浚贪墨轻躁,岂宜用之?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疏再上,不报。出关俟命,再奏曰:“因危急而紊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臣封驳不行,与大臣异论,势不当留。”疏入,又不报,遂东归。诏中使谭纯德以翰林学士召,识者以为夺其要路,宠以清秩,非所以待贤者。应麟亦力辞,后二十年卒。
  (节选自《宋史·王应麟传》)


译文
  王应麟,字伯厚,是庆元府人。九岁时通晓《六经》,淳祐元年考中进士,跟着王野学习。 调任西安主簿,百姓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缴纳赋税延误了期限。王应麟禀告太守,根据法令制裁他们。百姓于是立即缴纳了赋税。遭逢父亲的丧事,守丧期满,调任扬州教授。当初,王应麟应试考中,说:“现在的从事科举考试的人,为的是捞取名誉,一旦考中就放弃一切学习,制度、典故全都不懂。这不符合国家对学识渊博的儒者的期望。”于是闭门勤奋读书,发誓凭借博学宏辞科显露自己,借来馆阁中的书阅读。宝祐四年考中博学宏辞科。应麟与弟应凤同一天出生,弟弟开庆元年也考中这一科,皇帝下语褒奖他们。皇帝亲自在集英殿策问士人,召来应麟参与复试工作。考核评定的等第已经呈上,皇帝想改把第七卷放在第一名。应麟读完文聿后,就磕头说:“这一份卷子中流露的古贤人之风义如龟和镜子(龟镜,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一般可供人学习,忠义之心如同铁和石头,臣敢为皇上得到国士而祝贺。”于是就把第七卷作为第一名入选。等唱名时,(才知道) 那人是文天祥。王应麟被召见担任太常博士,被提升为秘书郎,不久又兼任沂靖惠王府教授。彗星出现, 王应麟接受科料地论述执政、侍从、台谏的罪责,积聚个人财产、卖断公田的危害。度宗登上帝位, 王应麟代理礼郎官,起草百官表。依照旧制,百官要请求皇帝亲自处政务,四份奏表已经呈上。一晚王应麟入宫(哭灵),宰臣传达诏令要求增加撰写三奏表,王应麟拿起笔立即写成。丞相统领大军回朝, 需要三道辞去位子的奏表,使者站着等候,王应麟不慌不忙写好交给他。丞相惊叹佩服,立即授予他兼任礼部郎官、兼任直学士院的职务。不久转尚书,兼任给事中。左丞相留梦炎任用徐囊作御史,提拔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人,王应麟封还奏章(缴奏: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说:“徐囊与 留梦炎是同乡,有重用私人的嫌疑,万石粗鲁暴戾,不学无术,南昌失守,他误国的罪责颇大。现在留梦炎正想着任用他们以辅助自己,被他们搏击吞噬(搏噬:搏击吞噬,喻打击陷害)的有德之士,一定会相互扶持着离开。吴浚贪污轻躁,难道应该任用他们吗?况且留梦炎违背命令,轻视谏言,正直的言论没人敢告诉他,现在卖国投降的人,大多是他信任重用的官员。”奏疏两次呈上,皇帝都没有有答复。王应麟出关等候命令,再次上奏说:“我因为情况危急而扰乱法纪,因为持有偏见而违逆大家的议论,臣的封驳(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不好,跟大臣持不同的论点,依情势不应当留下。”奏疏皇上,皇帝又没有答复,王应麟于是向东归去。皇帝下诏让中使谭纯德拿翰林学士的职位召见王应麟, 有见地的人认为这是夺去他显要地位,而拿清贵的官职宠信他,这并不是对待贤能的人的好法子。应麟也极力推辞,二十年后去世。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