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微探幽看乱花-高级别子宫内膜癌(三)

 mttyb 2019-02-23

引言


根据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病理专家Murali、Soslow等人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y》杂志的文章,我们编译介绍了FIGO 3级的子宫内膜样癌、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二者的鉴别。本期介绍一个常见、但却不容易诊断的类型:透明细胞癌。

 


推荐阅读


妇科医师、肿瘤科医师、外科医师、病理医师、规培学员、在校医学生、患者、健康人群。

 

  


 

透明细胞癌


定义


结构上为乳头状(细胞无明显复层的小圆形乳头)、管状囊性、和/或实性混杂,细胞呈立方状或多边形,细胞核具有程度不一多形性(一般无明显多形性)的子宫内膜样癌。常见靴钉样肿瘤细胞及胞质透明改变,但并非诊断所必需。

 


形态学要点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并不常见,因此很可能存在过诊断。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掌握形态学相关标准。鉴于卵巢透明细胞癌更常见,且二者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面均高度相似,因此可参照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一)结构特点


透明细胞癌至少会出现3种结构特点中的一种:实性、乳头状、管状囊性;最多见为管状囊性结构,大部分病例中至少局灶有此结构;28-41%的病例可见乳头状结构。80%以上的病例混有两种或更多结构。

 

(A) 乳头状结构:透明细胞癌的乳头最常见为小圆形乳头,大部分情况下间质均有玻璃样变,但一般仅累及部分乳头。还可出现多个分支的复杂乳头状结构、微乳头、细长乳头、或其他非特异性乳头结构。透明细胞癌中乳头被覆细胞为靴钉状、立方状或多边形,胞质透亮至嗜酸性,并无广泛核复层、细胞簇或游离细胞团。

 

8.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中的乳头状结构。

 

(   管状囊性结构:该结构为谱系性改变,可自腺样/管状至囊腔形成不等。形成管状、腺样结构时,腺体相对均一,轮廓呈圆形,管腔开放;可密集而形成背靠背样,也可腺体间穿插大量间质。随着腺体囊腔的扩张,一般腺体间距增加。腺腔内衬细胞为多边形、低柱状,胞质透明至嗜酸性,或为靴钉样细胞。扩张呈囊时,内衬细胞形态类似、或更为温和而扁平的细胞。腺体间的间质可出现玻璃样变、黏液样变、炎症性改变、水肿、纤维化等。不会出现显著核复层、细胞簇、游离细胞团等情况。

 

9.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中的管状-囊性结构。

 

(C  实性结构:实性结构几乎总是程度不等的与其他结构混合存在,其特点为多边形细胞呈弥漫片状,细胞界限清晰,其间穿插纤细纤维间隔。实性区一般以透明细胞为主,但混有嗜酸性细胞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10.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中的实性结构。

 


(二)细胞学特征


(     细胞类型及层次:透明细胞癌中的细胞,一般为胞质透亮或嗜酸性、细胞界限清楚的多边形细胞,或靴钉状细胞及扁平细胞。腺腔或乳头中的上皮细胞核可局灶出现复层,但一般并不显著。透明细胞癌中不能出现弥漫的细胞簇或游离细胞团,无鳞状分化。

 

(B) 非典型:个别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学非典型,但大部分病例均为形态相对单一的细胞,散在或小簇细胞可出现稍大、多形性的细胞核。细胞核弥漫性、重度非典型并非透明细胞癌的特点。

 

(C) 核分裂指数:不同肿瘤中,核分裂计数可显著不一,甚至同一肿瘤内部也会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核分裂一般较低。相关研究表明,半数以上每1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会在0-1个,也有部分病例可高达6个以上。核分裂指数较高、尤其合并重度非典型时,需仔细评估有无透明细胞癌的其他特点。

 

 

免疫组化特点


透明细胞的癌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前述独特的形态学特点,某些情况下免疫组化有一定帮助:(1)确定子宫内膜样癌中局灶透明细胞是否为真正的透明细胞癌;(2)标本有限时,形态学提示透明细胞癌、但尚不足以明确诊断情况下免疫组化用于辅助评估。

 

透明细胞癌的典型免疫组化表现为HNF1β阳性、Napsin A阳性、ER阴性、PR阴性,p53为野生型。这一免疫组化表现在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鉴别时,作用要优于和浆液性癌的鉴别。Napsin A和HNF1β在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程度要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HNF1β对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高度敏感,但特异性要低于卵巢透明细胞癌。不同克隆的HNF1β抗体也有差异,Napsin A检测时也建议应用单克隆抗体。少部分典型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会出现ER阳性,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透明细胞改变则可出现ER、PR表达的显著降低,因此这两个指标应联合其他指标一起应用和解读。

 

11.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一般表达HNF1β、Napsin A。

 

高达三分之一的典型透明细胞癌可出现突变型p53的异常表达,这样的病例在形态学上可能与p53野生型病例无法区别。不过,免疫组化p53仍可有很大帮助:出现野生型染色结果,则肿瘤是浆液性癌的可能性极小。有证据表明,p53表达异常(即出现突变型)的透明细胞癌更具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更像“浆液样”、容易出现腹膜播散。分子水平研究也表明,部分透明细胞癌可能是浆液性癌形态学谱系的一个极端表现。

 


12.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p53一般为野生型,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p53的异常表达。

 

浆液性癌相关标记p16及IMP3也可在透明细胞癌中出现表达,因此用于二者鉴别时作用不大。IMP2、HMGA2常表达于浆液性癌,p504s常表达于透明细胞癌,但这些均需进一步研究。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则倾向于透明细胞癌、而不是浆液性癌,但真正用于鉴别也需进一步研究。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Murali R,Davidson B,Fadare O,et al.High-grade Endometrial Carcinomas: Morp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Diagnostic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y,2019,38 Suppl 1():S40-S63.

DOI:10.1097/PGP.0000000000000491

 

寻微探幽看乱花-高级别子宫内膜癌(一)

(←直接单击打开)


 寻微探幽看乱花-高级别子宫内膜癌(二)

 (←直接单击打开)



【版权声明】本文不允许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