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话养生

 飞天保龄 2019-02-23
“春”话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一年之际在于春”,不但对于工作,尤其对于人体的“养生”,春天、春季也是最重要的时机。 

  老祖宗的养生智慧 

  要了解“春”养生的重要性,首先要从认识“春”字开始。“春”在古代写作里其实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由“艸、日、屯”组成,表示草在春天生发。“屮”为“草”萌发状态,采用“屮”作边旁,像“屮”—草,贯穿了“一”—大地。正如《易经》上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说的是“草”萌芽出生的形象,意为生长艰难,也表达了“地”的“刚柔”状况。“艸”即“草”,代表着天地之间的“生物”,也包括了“人”。“日”字采用“囗”和“一”构成,字形像太阳的形状,指太阳的精华永远不会亏空枯竭,光芒永恒照天地,也表达了天阳的作用。“屯”为象形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这里的“一”,表示大地。“艸、日、屯”组成了“春”,用草木在阳光照耀下艰难顽强的破土而出,形象生动的表达了“春”的含义,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我们也可以从“春”字来深层次认识中华哲学与中医养生之道的深刻内涵。 

 “春”的象形描述,是中华哲学中对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根本认识,她充分的体现在《易经》中。 

  古经中解读《易经》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立位而成章”。 

  所谓天道为“阴与阳”是从“天之气”而言的,是指阴阳之气的。 

  所谓地道为“柔与刚”是就“地之质”而言的,即指大地之土。 

  所谓人道为“仁与义”是就人之德而言的是指仁义之德的。而人道之所以为“仁与义”乃是由于人禀受了天地阴阳刚柔之性而形成的。这是由于古代圣人作《易》时为了顺应自然界的必然性与规律性,而使人最终能够达到与自然规律相一致。 

  顺应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规律而为之,是中华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医养生的关键。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内经》就讲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春天自然界阳气初生,人体必须顺应“发陈”之时的自然规律。在人体阳气始升、万物蠢动、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际,通过饮食调养与身体锻炼,令一身之阳气得以宣达。此时选择一些辛温发散、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调理,使人体更好的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健康状态。否则,人体与自然界阴阳不和,就会变生疾病。由于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是阳气逐渐萌发的季节,也是四季之首,与肝相应,春季养生乃四季养生之根本。总体来说,春季养生要顺其自然,注意春捂秋冻、饮食辛温、夜卧早起、舒展筋骨、疏泻肝胆、调神防病。 

  春季养生七要 

  下面就春季养生的七个要注意的要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进行身体调理。 

  1.要注意春捂秋冻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清代养生家石成金认为:春时天气顿暖,不可顿减棉衣,须一重重渐减,庶不致暴寒。在春季穿衣上首先要“养阳”,春季是有寒冬向暖春过渡的季节,气候暖气初生,寒气未尽,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俗语讲“春捂秋冻”就是这么一个适应季节的变化的道理。入春之后衣服不要减得太快,衣着宜下厚上薄,特别是体弱之人,应注意背部保暖。其次要“养肝”,柔软而舒适的衣着有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畅达,因此春季宜穿着宽松的衣服,不宜过紧。最后要注意“防风”,天气见暖,一些爱美的女孩就早早穿上了低腰裤、超短裙等,这时风寒夹杂,人体容易感受外邪,引发关节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2.要注意饮食辛温 

  春季宜养阳养肝,此时在饮食上宜吃些利于阳气生发的食物,其性味以甘辛温为宜,少食酸冷油腻之品。早春温度仍较低,应选热量较高的食物作为主食。晚春气温较高,宜选用清淡的食物食用。春季万物生长,正值各种蔬菜上市,可多吃一些芽菜(黄豆芽、豌豆芽等),苗菜(蒜苗、菜苗等)、韭菜、香菜、香椿、春笋等。同时可以配伍一些食材与药物做成春季养生膳食,例如粳米白菊枸杞粥,将粳米、白菊、枸杞、山药洗净后加水煮沸,其功效养肝明目,滋补肝肾,尤其适合春季食用。 

  春季是产茶的季节,新茶香醇,我们也可以配制一些春季养生茶,比如疏肝茶:合欢花、玫瑰花、甘草,喜欢绿茶的也可以加入一些。味道更加清香滋养。舒肝安神。当然一些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脾胃功能差的人视情况而用。 

  3.要注意夜卧早起 

  春季要夜卧早起,睡好子午觉。晚上早睡早起,在晚11点之前尽量入睡,早上6-7点起床。这样有助于阴阳之气自然过渡,以养身体阳气。早上起床后宜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同时注意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最后春季植物生长复苏,可以在卧室适当摆放绿色植入,但品种选择不宜有太浓烈的气味。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注意减少与花粉接触。 

  4.要注意舒展筋骨 

  在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与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在舒展筋骨、放松形体的同时,可以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好,放松紧张的身心。这些都能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促进气机运行。石成金说:三春月乃万物发生之时,频宜步行,以和四肢,不可郁郁久坐也。春季的运动养生保健为是恢复身体“元气”。由于冬季寒冷人们的运动锻炼减少,使机体的各方面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需要运动以激活其功能。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但注意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量应该逐渐增加,不要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出行天气选择时也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出行准备一定要充足。在外出野游时,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不要直接坐在阴冷潮湿的地上,以免感受外邪生病。 

  5.要注意疏泻肝胆 

  调理经络和腧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具有贯穿上下、沟通内外、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功能。 

  春季养肝可以通过刺激肝胆经脉及穴位等方法:敲打肝胆经。腿上内外裤缝分明对应肝经和胆经,内侧从下向上敲,外侧从上向下敲。按揉脚背上的太冲穴可泄肝火,疏肝解郁。 

  6.要注意调神防病 

  春应东方,东方主风,春季季候转暖,多风且气候变化较大,适于细菌、病毒等繁殖传播,易导致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做好保健防病工作,提高防御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同理,在春季也容易发作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中医理论认为,春属木,而肝属五行之木,春季也是肝病的高发时期,因此春季养生亦重在养肝。肝主情志,在志为怒,若肝气不舒,人容易发怒,情绪不稳定等,精神类疾病也容易在春季复发。另外春季忽冷忽热的气候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也是极大,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并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7.要注意养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季节更替期间,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精神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致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阳春三月是万物始生的季节,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 

  总之,春季养生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应自然界的变化,调畅气机,推陈出新,使阳气充盛,让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方可保证在新的一年里都拥有良好精神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