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上午9:00,西南政法大学郑志峰助理教授莅临我校,在明理楼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挑战与应对”为题的讲座,我院院长助理、刘晗副教授担任主持人。 (图为|刘晗副教授主持讲座) 郑志峰老师从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问题为什么特别、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危机如何体现、现有隐私的保护路径、人工智能时代隐私保护的本土构建等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挑战与应对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图为|郑志峰助理教授进行讲座) 首先,就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问题为什么特别,郑志峰老师提出了两点理由:一是人工智能时代破坏了现有法律以人类行为为规制原点的假设,对现行法律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二是人工智能对于隐私的侵害是一种本能,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数据作为支撑,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侵害隐私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 其次,就人工智能时代隐私危机如何体现,郑志峰老师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隐私危机主要由人工智能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第一,人工智能具有超强的数据收集能力;第二,人工智能具有前所未有的收据收集范围;第三,人工智能具有防不胜防的数据收集方式;第四,人工智能对于数据的利用超乎想象;第五,无所不在的算法审判;第六,人工智能本身将成为隐私信息的载体;第七,隐私侵害后果无法估量。 再次,就现有隐私的保护路径,郑志峰老师认为,我国的隐私保护发展经历了间接保护—权利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三个阶段。在欧美国家,美国采取的是大隐私权的保护路径,更强调隐私的保护,而欧盟在《一般数据保护法》出台之前采取的是和美国相同体系的保护方式。《一般数据保护法》出台后,与之前保护的方式相比具有优势,如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回应。但也存在问题,即过于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将来可能导致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受阻。 最后,就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保护的本土构建,郑志峰老师提出:第一,要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第二,要重视隐私保护的技术路径,对于科技产生的问题,最好用科技解决;第三,探索隐私保护的市场路径,即通过用户跟数据控制者之间签订合同的方式来保护个人数据;第四,确定隐私保护的伦理规则。 讲座之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针对郑志峰老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郑志峰老师对其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 (图为|讲座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