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世界 钝于言说者敏于心灵,这是历史上不少思维敏锐而圆融的先哲们留下的事实。“大辩若讷”(老子语)的人常常是沉默寡言的。相反的,那些唠叨的、多话的、声嘶力竭的、唾沫星子直喷的人大体思绪混乱——说不清首先是没有想清。那些口若悬河的人,譬如电视经常见的有胡子和没有胡子的演说家们,滔滔不绝地重复着一万遍的说词。中国人很多,唬了这群唬那群,但不可避免的是每次都呈现着他们思维的浅薄和学识的寡陋。他们讲话的原始冲动绝不是心智的思辨之果一吐为快的愿望,而只是希求廉价的掌声。无聊的人周围都有更无聊的人为之喝彩。可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中没有一个聋哑人。他们既听不到这些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他们也不会鄙视那夸张而虚华的声调。他们只会觉得这个蓄须者胡子掀动的频率过快,而这位无须者为什么显出“愁余渺渺,彼黍离离”的无尽悲怀和深刻。但聋哑人心灵依旧平静,因为眼睛并没有告诉他这些人有着如何高峻的学识或深刻的思想,或者正相反。聋哑人不大容易受骗,巧言令色,对他们没有意义。当然欺骗聋哑人的只是为数极少的人渣。不过聋哑人必有其认识的误区,忠烈直谏和佞人谗言,他们只觉得同样在说着些什么,没有什么区别。长舌妇的喋喋不休他们或者以为是美女的歌吟。他们不知道盛中国下巴压着提琴为什么老是紧锁着痛苦的眉头?而刘诗昆为何怒不可遏地敲击着钢琴?一切乐器他们都会看作是一种类似碗筷一样的工具,只是形貌怪异而已。 身在闹市,心若止水的耳聪人是修养极高的人。六根清净,被佛家视为修持的目标。聋哑人至少耳朵是绝对清静的。清净的声音,是因为有繁杂的噪音的对比而存在,“鸟鸣山更幽”是几声鸟鸣更证明着幽寂之难得,可是聋哑人不会有这种感觉,他们走在喧沸的市廛,同样像漫步于寂静的山林。我虽然没有实验证明,但我断言聋哑人睡觉的时候做着无声的梦,他们没有声音的记忆,所以梦中不会有回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