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是一门深奥的哲学 05

 舍得斋主 2019-02-24

2019年02月05日   05: 春节特刊/假日悦读    



■梁绍鸿

咏春拳师梁绍鸿13岁时经好友李小龙介绍至叶问门下,成为叶问第一个私家授课门徒,被其门人尊为“实践咏春”的始创者。他曾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担任梁朝伟的咏春拳师傅。以下是梁绍鸿在“一席”的演讲。

我学了几十年功夫,想说说我对功夫的认识。

大部分人对功夫可能有些误会,比如有人说,功夫就是时间与锻炼。这样的说法不全对,其实在我看来,功夫是一门哲学。

我为什么说功夫是一门哲学呢?

你们看功夫片,看武侠小说,里面讲“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还有“借力打力”,怎么借呢?写书的人容易,拍电影的人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两码事。功夫绝不是打打杀杀,功夫是一门哲学,好深奥的哲学。

你们看电影里,一打就是二三十招,对吧?小说里也是,常常是三五十个回合的过招。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打你一拳,踢你一脚,打你不伤,你就会反过来打我。所以,真正的传统武术,一招过,就一招。要是我没有把握把你打倒,我不会动,我会等机会,我会制造机会,要不然一动手,可能伤到的是我自己。

还有,学功夫最难的是学到心法。什么是心法?我举个例子,学骑自行车,看起来好简单,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一个理论基础,那就是平衡。你虽然懂得要平衡,可真的骑上去的时候,一次、两次、三次,你都会掉下来。然而,当你第四次骑上去不掉下来,你真正学会了骑车以后,过几十年后再去骑车,你也不会掉下来了。这是什么?这就是心法。师傅教不了你,老师教不了你,你爸也教不了你,这是人生的经历。

经历,就是你一定要经过这段路,要靠自己走。好像《西游记》里唐三藏取西经,他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拿得到真经。他有个徒弟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照理他可以叫孙悟空打个筋斗去,早上去,下午就取回来了。不行,没有九九八十一难,是取不到真经的。我们练功夫也是这样。

有些人练功夫,就是模仿师傅,师傅怎么做动作,他就怎么做。这是不对的。模仿人家,永远做不到100%。比如,B跟A学,做到了90%,C跟B学,又学到了90%,可到了XYZ,就什么都不是了。

我记得王家卫还没拍《一代宗师》时,有一次他问我:什么是一代宗师?我说:一代宗师就是发明一件事物或者开创武林门派的人,能够创新,能够成为第一个,就是一代宗师。

我的师傅叶问,除了从佛山经澳门到过香港,其他啥地方都没去过。你说叶问有多厉害,他也不是什么世界冠军,打来打去就在佛山。那为什么他能称为一代宗师呢?因为他能够教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徒弟,他懂得怎么教一个人比他更好。

咏春拳一共有三套拳,每一套拳,每一个动作,单独做起来没什么用。但是,将它们配合起来,就有用了。好像ABCD,26个字母组合起来,能组合成无数的词和句子。音乐也是,Do、Re、Mi、Fa、So、La、Xi,音符只有组合起来,才能唱成一首歌。所以,咏春拳是有无数变化的,是有很多内涵的。

很多人学功夫,练得很好,你看他打沙包好厉害啊,踢个木人桩,能一脚把它踢断。可真的过招的时候就不行了,用不出来,为什么?其实过招最难了,关键是要征服自己潜意识里的恐惧。潜意识里的恐惧,就是他怕自己被别人打倒,他没有这个胆,没有自信心。

讲一点我自己的故事给你们听。我7岁以前,念书很好,后来生病开刀住院了一段时间,功课跟不上,念书就不行了。因为我小时候太皮了,我爸妈把我送到澳门去住校。我在学校里闯了很多祸,也没法毕业,就又回到香港。

那时候我表姐是演电影的,叫紫罗莲,她和李小龙的爸爸李海泉很熟,又住得好近,所以我经常和李小龙一起玩。

李小龙比我大两岁,也比我高大一点。后来有一次,他告诉我他在学咏春,我跟他试打,好厉害,我反正打不过他。后来我就跟他去见叶问,一起向叶问师傅学咏春拳。

那时我经常在外面打架,有输有赢。有一回师傅对我说:打架不是对打,你打我十拳,我打你八拳,这不是功夫。学功夫,是为了不让别人打到,这才是功夫。

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练功夫不是练你多么有力量,而是你懂得怎么用这个力量。比方说这个东西有千斤重,你能够搬得动它吗?能。可以用滑轮,用一个滑轮就能把它吊起来,不用多少力。

练功夫也有方法,有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决定了你会练到什么样的高度。你跑不过一匹马,你也不可能像老虎狮子有那么大的力气,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们,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方法,有思想,这就是功夫。

(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