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栽培技术由传统到现代的十大改变

 摘文缘 2019-02-2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传统苹果种植业受到冲击,以品质为核心,节本、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苹果栽培管理技术成为热点。

1、由稀植到密植

目前,80%以上的新栽苹果园都普遍采用矮化砧木苹果苗进行矮化密植栽培,一般实行宽行密植(株距1.3一2米,行距4一4.5米)、起垄栽植(垄高30~50厘米)、大苗建园(3年生苗)、立架栽植的模式。

矮化密植栽培主要有五方面优点:

一、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提高上地利用率;

二、2~3年可结果,见效快;

三、树体矮小,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管理成本;

四、密度大,更大纪律确保年年稳产、丰产,避免“大小年”;

五、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一般亩产可增加10%~20%,果品更好,增加经济效益。

2、老果园改造由简单的间伐向综合技术运用转变。

20世纪8、90年代的果园一般采用乔砧密植,进入盛果期后树姿高大、封行郁闭、光照不良、树势早衰和结果外移。因此需要对老果园进行改造,而过一般采取间伐减密措施,提质增效并不显著。

近年来,对老果园运用综合技术进行改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便于果园操作、消除树体无效消耗枝、改良果实品质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要措施:

一、打开行间距,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隔行间伐或外移;

二、“提干”,植株下部的三大主枝分1~2年去除,使主干提高到1米左右,留出冠下通风带;

三、“落头”,树高2.5~3米处选留一个中等大小的向上生长的枝条,将其上部锯除,打开上部光路;

四、将2~3层主枝上大侧枝疏除,打开侧部光路。

3、果园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

随着果园机械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内部分科研单位和企业逐步重视果园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已经成功研发出挖坑机、开沟机、割草机、埋藤防寒机、碎草机、防形剪梢机、高效精细弥雾机、偏置式深松振动化肥施肥机、防寒土清除机、有机肥施肥系统和橡胶履带拖拉机等机械设备的样机。以及针对山地果园的大型果园的风送式弥雾机、轨道运输车、小型果园的背负式弥雾机和手扶式开沟机等。

4、向“精套袋”或“不套袋”转变

一直以来,果实套袋技术被广泛应用,有的地方还提倡实施全园套袋。套袋技术可减少有害物质对果实直接污染和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也是生产无公害优质果品的重要手段。然而,有些果农盲目追求套袋数量,选用低价劣质果袋进行套袋,使套袋果的品质改善不多,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套袋也是用工最多的项目。

随着市场对中、高档果品需求量的增加,有些果园开始采用精套袋技术,在加强肥水管理、疏花疏果的基础上,选择果实下垂、果肩平整、果形端正、无病虫危害和果柄正常的部分果实进行套袋。并且选用的果袋是抗日晒和雨水冲刷、防虫、防菌、透气性好的优质果袋。与此同时,不套袋的新品种也在培育中。

采用塑膜袋+纸袋进行果实双套袋,可提高商品果率,促进果面着色,增加果品附加值收效较好。

还可通过各种栽培措施,使不套袋果在农药残留、果面光洁度、果实着色等方面达到套袋果实的水平。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使生产的苹果口感优于套袋果。

5、向生草与覆盖转变

长期以来,果园实行的是清耕制,地面平整无杂草,用工量大、肥料利用率低,不利于果园上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水平的维持。实行生草或覆盖,具有许多优点。生草可改善果园环境小气候,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水上流失,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果园生草要选择种植生长期较短、大量需肥期能与苹果树生长错开、吸收肥水较少、地上部矮小不影响果树通风透光、地下部根系浅层不与果树根系交织且与果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豆科植物及其他矮秆草类,也可采用自然生草法。但需注意,果园生草要注意及时刈割,然后覆盖在行内。


果园覆盖可调节上壤和地表温度,减少水分流失,提高上壤含水量,改善上壤结构,提高上壤肥力,促进上壤微生物活动等。

可在树的根茎附近留出30~40厘米覆盖,覆盖前要先整好树盘,浇一遍水,施一次速效氮肥。覆盖厚度要常年保持在1 5~20厘米。

果园覆盖除雨季外常年可进行,覆盖材料可就地取材,作物秸秆、麦秸壳、稻壳、牛粪、花生壳、杂草、锯末、苹果树枝碎片、森林有机上和有机肥等均可。覆盖时,在草和秸秆上要零星压上,以预防火灾和防止草或秸秆被风吹走。

6、病虫害由化学防治为主向综合防治转变

危害苹果的病虫害种类较多,为控制病虫害,一些地方喷药次数逐渐增加、用药浓度逐步提高,农药的乱用和滥用等使生产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病虫产生抗药性、果品安全系数降低。


随着高毒农药的禁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各地已认识到果园滥用农药问题的严重性,因地制宜、科学协调地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努力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不少果园采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注重应用粘虫板、地下覆膜、挂性诱剂、树干绑药膜、黑光灯和糖醋液等物理措施。还有的果园利用生草招引保护天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加强管理,在果树休眠期,刮除病斑、病瘤、粗皮、翘皮;剪除病虫枝、枯枝;清除地面枯枝、落叶、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虫源。使用苦参碱等高效、石硫合剂、除虫菊醋、波尔多液以及尼古丁(烟碱)、低毒无公害可降解农药防治病虫害。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果实的安全性。

7、修剪由强调冬剪向四季修剪转变

修剪可促使果树生长快、成形早、骨架牢、提高功效、枝条分布合理、减少病虫、通风透光、高产优质、便于管理、适于密植、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果园经济效益。一直以来过分强调冬季采取疏枝、开角、短截、长放、回缩、刻剥和变向等基本修剪方法,充实果树内膛枝组,促进花芽分化、成花、坐果的作用。


然而,果树在一生或年周期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生长与结果、生长结果与衰老更新的矛盾,修剪需要因地制宜、随树做形、四季动态管理。除冬剪外的三季修剪,一般称作夏剪。夏剪多采用拉、割、剥来缓和和控制幼旺树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可通过抹芽除萌、摘心、扭梢、捺枝、撑枝、疏枝、拧枝、拿枝(捋枝)和反复拉枝等具体措施缓和苹果树枝势、促进着果。

夏剪在果树生长期进行,过多的去掉枝叶,会影响到树体的生长和营养积累,过度削弱树势不利果树的生长。因此,修剪宜轻,掌握好多动手、少动剪的原则,要把握好时机,针对幼旺树来进行夏剪。错过时间,就起不到明显效果,或出现相反效果。弱树不宜夏季修剪。

8、灌溉由大水漫灌向节水灌溉并肥水一体化转变

果园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水方法,浪费水资源,也可造成上壤板结、肥水渗漏损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果树的生长。不少果园选用成本低、高效、实用性强、设备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果园主要采用:

一、渗灌:水源通过渗灌装置形成水滴或细水流,缓慢渗到果树根系上层中,自下而上湿润果树根区。节水,维持稳定上壤水分,对上壤结构无不利影响。节省劳动力,不受地形限制。

二、喷灌:喷灌可用于地形复杂、地面灌溉有困难的山丘和坡地。喷灌具有调节果园小气候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防止晚霜危害。

三、滴灌:通过管道和特制的毛管滴头滴入果树根部附近的上壤,滴水速度小于上壤渗吸速度,不破坏土壤结构,从而提高了上壤保水能力,也减少了无效的株间蒸发。滴灌是最适合山地果园的一种灌溉方式。

四、穴灌:在树盘内外挖30厘米的穴10~16个,将水面灌满,渗后覆膜。不需要过多投入,节水,但较费工,适合水源特别缺乏地区。

传统施肥,特别是追肥不管上壤含水量的丰欠,将无机化肥集中施入穴内,遇到天气干旱,化肥较难融化,极易腐蚀根系,导致伤根干枯腐烂。如果用了未经完全腐熟的鸭粪、鸡粪等,更易危害果树根系,造成根腐病、枯枝黄叶病的严重发生。

长期使用化肥,有机肥投入不足,可导致上壤结构被破坏,保肥蓄水能力变差。近年来,很多果园根据树势和负载量确定施肥量、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改善上壤结构、运用配方施肥来平衡上壤营养、合理施用生物菌肥、提高上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了树体储藏营养水平。“肥水一体化”是在对果树施肥时结合灌水进行,视上壤含水量的多少来确定灌水量。追肥时,选用水流冲施肥法,有效地起到养根壮树、肥料及时供应、提高肥效的作用。

9、苹果由自然着色向干预着色转变

若不人工,果实只能靠太阳光的直射着色,果实生长部位不同,造成着色不均匀、着色不到位。目前果树科技工作者研发了不少促进苹果着色的新技术,广大果农在苹果生产后期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促使苹果尽量多而均匀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使其又好又快着色,提高品质,增加收入。

人工干预苹果着色的主要方法有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喷施稀上。

1、摘叶

摘叶时间一般在采收前30天左右,套袋苹果在摘袋前1周进行摘叶。摘叶时先摘除果台附近5~10厘米的叶片,10天后再细致剪除树冠内膛的直立枝、徒长枝和密生枝,同时疏剪外围的过密新梢。通过摘叶,可有效改善树冠内各个部位的光照条件,明显增加树体透光率,促使不同部位的果实着色均匀。

2、转果

摘叶后5~6天用手轻托果实,轻轻转果,将果实阴面转到阳面。如果还有少部分着色差的,5~6天后再微转其方向,使其全果着色均匀、鲜艳。

3、铺反光膜

在果实着色至采收前,在树盘内和树冠投影处外缘铺设反光膜。膜的四周用砖头、瓦块、木棒、小上袋压住膜边缘。铺膜时,不要拉绷得过紧,以防气温降低,反光膜遇冷收缩引起膜破裂,影响反光效果和反光膜寿命。通过铺膜能够显著增加果实下部和警注处上色,提高全红果率。

4、喷施稀土

苹果着色前30天开始,喷2次500毫克/千克稀上溶液,隔10天喷1次,可提高着色指数20%、含糖量增加1%

10、产量由年际间差异大向“大小年”不明显转变

由于果园基础设施差、果树栽培投入少、上肥水综合管理措施跟不上,以及传统修剪、树体密闭通透性差等原因,苹果产量差异较大,“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影响了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


随着苹果产业布局向优势产业区扩张,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苹果生产“大小年”现象逐渐变得不明显。

一、果农对苹果园的投入持续高涨,一般亩收入3万元的果园,投入达4500元;亩收入1万元的果园,投入达2100元,为果园基础设施改善,果树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二、全国规模化的果园增多,有利于苹果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缩小苹果年际间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三、全面应用了果园土、肥、水综合管理技术,并注意授粉树配置,合理修剪和疏花疏果,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为树体能积蓄更多的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满足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进而实现了每年稳定结果、品质优良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