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源于道,明史兴中医:振兴传统中医学

 智汇百川 2019-02-24

我们整体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在近代以来传统中医学走入了窘境,急需要抢救。

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西方民族。西方民族缺少自己的根文化和干文化,他们文化的根干只在一部《圣经》之上,是一种宗教文化。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没有依赖于宗教文化,而是直接地深植在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基础之上。

岐黄源于道,明史兴中医:振兴传统中医学

伏羲的易道、黄帝的法道、老子的德道构成了我们根文化的树根和主干。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仁义礼智信为干、为枝、为叶的文化。

由道根到德干以及到常信的系统,实际上演示了我们现在正处在的一个时代——老子在他的五千言当中是明确揭示了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老子不点“智”而是用了“愚”,是说明我们丢失了德干和道根文化以后,必定会进入到一个愚智的时代。

这个“智”已经失去了道德根文化的滋养,就像插在花瓶里边的花一样,没有根、没有干,所以人们的心理、人们的精神面貌都会出现一种愚智的状态;看似聪明,但是由于不能非常自然和谐地与自然环境、与人体的生命真谛相亲和,所以难以掌握真实的根本规律。因此,我们首先得从文化之干上面去吸取营养,恢复我们的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进而使我们能从真信的大地上,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直接地吸取营养来滋养我们的精神系统,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地复兴道德根文化。对于医学知识的掌握也是这样。由于我们现在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没有注意文化素养、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那么就会困在前人知识的海洋当中,无法提纲挈领地掌握各个学科领域里面的精华,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岐黄源于道,明史兴中医:振兴传统中医学

我们的民族在两千五百年以前直至到八千年前这一段时间,可以说一直都是以道德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食粮而提供给国人,影响、营养着每一个国人。我们的中医学,恰恰正是诞生于黄帝文化时代,是黄帝文化在医学领域的一个开创。

我们要想真正全面掌握好传统中医,就应当全面真实地将《黄帝内经》所揭示的道德根文化与人体生命进行有机联系,与疾病生成、演化、预防、治疗等等各个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医,具有道德文化灵魂的中医。

岐黄源于道,明史兴中医:振兴传统中医学

歧黄源于道,研究了《黄帝内经》之后我们就不难明白这一点。中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是道医学,汉代以后是传统中医学,在清代以后,就步入了近代中医学和现代中医学阶段。

岐黄源于道,明史兴中医:振兴传统中医学

要想复兴中医学,就要回顾历史,去学习道医学、传统中医学,使之与西医学和谐共存,去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才可能全盘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中医学。

如果仅仅按照目前的中医教学模式,虽然称之为“现代中医学”“近代中医学”,实际上在“古为今用”方面,我们已经把其中最具有精神营养的、能使我们全面掌握传统中医学的内容大量地摘除了。除了通过师承或者家传渠道还能够吸收到一点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精华内容,可以说在现代中医学这个领域,能接受到的真本事、真知识、真本领是很有限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复兴传统中医学是当务之急。

急需把现代中医学营造为“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和谐结合在一起的医学体系,全面地掌握传统中医学。在西医强势的进攻之下,能够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医学领域进入世界,这是我们这一代学医者、从医者不可推卸的天赋和责任。

中华国医是以中医(汉医)为核心,包括蒙医、藏医等各民族医学以及道医、儒医、佛医等各学派医学而形成的完整的医学医药体系。道医则是以道为主,以三易(伏羲创八卦之后,神农做连山、黄帝做归藏、文王做周易)之道为源头,以老子之道为核心,以《易经》《黄帝内经》和老子五千言为理论经典,以修身内求为基础,以精气神健康为目的的道家医学。

“岐黄源于道”,道医是中医的母体,比中医更为博大,更加全面和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