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竟有暖水瓶,可惜没实物出土,专家推测:它应该是这个样子

 历史解密坊 2019-02-24

五十年代初,暖水瓶曾经是父辈们结婚时的时髦物件。今天,暖水瓶已经再常见不过,可是,您知道吗,早在1000年前的宋代就有暖水瓶了。而且根据记载,保温效果还很好。接下来,就让小编为您揭秘宋代暖水瓶的真相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宋人编写的《东京梦华录》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这里所说的“提瓶卖茶”,就是宋代一个很普遍的行当。就是卖茶的不在茶馆里卖,而是提着水壶走街串巷。遇到下夜班的,拿出茶碗来,现泡现卖。

您可能要问了,上面的文字和暖水瓶有什么关系?当然有了。

第一,在宋代,最时尚的喝茶方法是点茶。怎么点茶呢,先将茶味末或茶饼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的开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次注入开水,冲成茶汤。小编今天不是要跟大家讲茶道,只想让读者明白,在宋代,想卖茶,就必需有开水,而凉茶绝对是没有市场的。

第二,提瓶卖茶这项生意在冬季非常火爆。可是,根据科学的分析,11世纪正是中国历史的最寒冷的时期之一。一到冬天,经常降雪不断,至春不止。有记载,最冷的时候,连飞鸟都有冻死的。在这种情况下,提瓶卖茶的还能提供滚烫的热茶水,依靠的法宝,就是暖水瓶。

可宋代的暖水瓶是什么样子呢,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顶多也就是用床棉被裹个瓶子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目前比较认可的样式是:宽口,长颈,长腹,瓶口有可开启的瓶盖,侧面还有可拎的把手。至于内部结构,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双层中空的结构。《夷坚志》中提到一个故事:在小水镇有个姓张的人,有一天得到一个黑色瓦瓶,他不知道这是个暖水瓶。就拿到家里,和其他的瓶子摆在一起,灌上水养花。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他就会把水倒出去,水冻成冰,就会把瓶子冻裂。可偏偏有一回忘了把水倒掉了。这位兄台一想,完了,瓶子肯定冻坏了。结果是其他的瓶子都坏了,唯独这个黑色的瓦瓶没坏。挺有意思啊,他就把热水倒到瓶子里,结果是过了一天水也不冷

。后来,瓦瓶被仆人不小心给打破了,大家才发现,这个瓦瓶是双层,而且中空的(中空的瓶身里面,是不是有空气,这个读者就得自己脑洞了)。第二种是瓷瓶底下有可加热的金属盘。文献中记载过这样一种器具,它的外形与我们上面说的暖水瓶基本一样,重点在于其底部有个可加热的金属盘。金属盘上可以放置燃烧的木炭,而木炭会迅速地通过金属盘把热传导过来。而由于瓶子本身是陶瓷的,自然就能很好地把热量保存下来。需要的时候,直接拿走,走到哪里,热水就跟到哪里——这就是一个移动的小锅炉

第三种更接近现代的暖水瓶,是在暖水瓶里镀金,直接阻止热辐射散出。有意思的是,这个方法的发明者还是历史上饱受争议的宋徽宗。据记载,宋徽宗首先提出了在紫琉璃胆瓶里镀一层金的方案。可皇家的工匠们却接不了这活儿,最后是民间的锡匠解决了这个难题。锡匠先是把金子锻打成金箔,然后裹在瓶子外面成形。再把成型的金箔放进瓶里,再灌上水银,用水银的力量将金箔毫无缝隙地附在此琉璃胆瓶的内壁上,就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暖水瓶。

今天看来,也许宋代的暖水瓶与今天的暖水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至少它已经具备了今天暖水瓶的雏形和基本功能。至于为什么到了今日,还没有一只古代的暖水瓶出土,也许是因为它不管是双层的陶瓷,还是琉璃镀金的,都很难保存,都很容易被打啥碎的缘故吧。但不管怎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宋代甚至是更早的暖水瓶,一定都会出土,这绝对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事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