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乐学楼 2019-02-24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工作室导师,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冰雪画艺术研究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极地之光》 中国画 136cmx68cm 2012年

情于心 志于学——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家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但距离一个世界强国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要想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强国,就必须建立起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艺术。建立起有中国精神、中国人的审美情感以及符合中国艺术发展规律的的艺术,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担当。崛起于黑龙江的“冰雪画派”无疑就是地道的当代中国艺术的代表之一,冰雪画派的开派画家于志学先生,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知识分子情怀,主张强化国画的传统文化性,力图保证民族文化的传统性、自强性和纯真性。提出“冷逸之美”的艺术思想,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特有的表现技法,填补了中国水墨画不能直接画冰雪的空白,他在个人艺术思想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血缘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和方位。于志学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画坛巨擎。

于志学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笔墨当随心境”的主张,他提出的“心境”观念是中国“意境”观念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体现在绘画中,作品描绘时空境象,借景抒情,使情与景高度融汇后体现出一种艺术境界。意境理论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事物;一是强调主观精神的表达,构成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就是情感。在艺术构成上,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产生“如在眼前”的效果,称为“实境”,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一部分是人的主观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在情感的基础上,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最终通过“虚实相生”表现形式,产生一种完美的意境。志学先生深谙意境的奥妙,认为“境随心生,心由天造,心境为笔墨之极”。艺术不同于杂耍的游戏而是个人心性的表达,所谓“画为心印”就是指绘画是通过心灵沟通的桥梁,这种沟通是以情感为纽带,是心与心的交流。志学先生说:“心有所想,象有所应。笔墨乃随心境需要,幻化、演变成各种不同笔墨造型,风格迥异,小者酿其为个性,大者必成其流派。无论个性抑或流派,然真情之抒发,个性张扬无一不是对大千世界的‘造化’和自我感悟‘新源’之宣泄。”这正是画家内心的真实告白。中华民族在北方生活了几千年,北方冰川雪原是画家们常见的景象,为什么只有于志学先生能够创作出冰雪绘画呢?是画家的情感推动了他的艺术探索,由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对自己家乡的深情,使他能够认识到北国之美,冰雪之韵,积极探索冰雪画的奥妙。中外美术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无不基于自己的情感,才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作品。法国印象派的产生就是画家对大自然色彩热爱的结果。印象派开派画家莫奈对色彩的迷恋,使他对大自然的色彩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色彩观念。他画了很多以伦敦雾景为题材的作品,作品中的雾都是紫红色的,当时伦敦居民都对他紫色的雾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他们印象中,雾是灰色的。后来,当他们专门到伦敦大街上仔细看雾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由于工厂烟囱里不断地喷出带有火星的烟灰,与光发生映射,雾色也发生了变化,伦敦的雾确实是紫红色的。同样,通过志学先生在冰雪画中表现出冰雪独特的美,也使人们改变了对冬天的印象,对冰雪产生了新的认识。

于志学先生的心境观念,是将客观事物的再现与主观思想情感高度融合,实际上就是意境的现代转换。传统绘画深受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影响,强调“知白守黑”的理念,将事物最本质的部分用最丰富的“黑”来表现,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五行色彩中,玄色就是黑色,是深沉、静默、超然的象征,它产生白、生命、人生,而大自然中所有能够感受得到的就是白,它来自黑,黑是白的前提,而白是黑的基础,二者互为基础而存在。志学先生在表达方式上将传统与虚境衬托实境,虚境只是“见之言外”的意向表达,也就是传统绘画艺术中通过空白来表现的部分,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出来,转变为一种实写的虚境。比如,传统山水画中的雪相对于山石来说就是次要部分,通过实写山石来衬托雪景。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其画山石,当在凹处与下半段皴之,凡高平处即便留白,白即雪景也……方显雪白黑石。其林木枝干以仰面留白为挂雪之意。”这种表现方法以山石的实境来衬托雪景的虚实,产生一种严寒寂寞的意境。然而想要表达冰雪冰清玉洁的“冷逸之美”,实境就不是山石而是晶莹剔透的冰雪,传统的借地为雪的表达方式就无能为力了。事实上,雪花漫天飞舞没有具体的形状可言,落在山石上就是山石的形状,落在树枝上就是树枝的形状,志学先生在冰雪画中创造出“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技,使笔墨纯粹表现冰雪的韵致。

中国传统绘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表达体系,其核心就是用笔用墨的艺术语言体系,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笔墨美学特征。于志学先生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用光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他将用笔用墨定义为第一、二审美内涵——注)的美学主张,将中国画的审美内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光是宇宙之神,光开万物,万物皆有光”,光对于万物就像水对于水墨画一样重要。没有光我们无法通过视觉感知世界,同样,没有水墨色也不会有产生变化。光赋予了冰雪无限的层次,正是由于光的穿透作用,我们才能感受到冰雪的晶莹剔透,不同光线下冰雪呈现别样的韵致,充分体现出冰雪的冰清玉洁的“冷逸之美”。

绘画中的光不同于自然界中的光线,自然光由于强弱不同以及观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光线就会有变化,产生不稳定感。绘画作品中的光是经过画家艺术加工过的光。志学先生将国画中光的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把光分为意象光、具象光和抽象光三种类型。意象光为古人所常用,像清代的龚贤、近代的黄宾虹都是意向光的高手,而具象光则是传统逆光表现方法与西洋写实画法相融合的产物,而抽象光是相对我们生活中固定光源而言,画面中的光源并不明确,它是从抽象光抽取出来而又相对独立的一种感觉上的光源。冰雪画最常用的就是抽象光。通过“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等冰雪画所特有的技法,通过不同笔触的叠压和水墨渗化,一片片层次深浅不同的笔触,表现冰雪覆盖的山石、树木,在笔触之间形成白线,这种白线是冰雪在逆光条件下的轮廓,形成了冰雪的外轮廓;这条白线在意象上给人一种逆光的感觉,正是这种抽象光更显冰雪的独特魅力。

光能显现物象的形状,光也能创造一种新的意境。志学先生通过对光的描绘,使虚境清晰起来,将虚境与实境相协调,产生一种梦境般的实在感。《雪漫兴安》(1982年)一图中,画家采用平视的角度,通过对天空和太阳的模糊处理,产生一种漫天飞雪遮天蔽日的效果,而林中暖色的拖拉机和人物,打破了大自然的沉寂,产生一种生命的律动,这种律动来自于虚境的实写,来自于虚境与实境的和谐统一。《雪岭寒溪图》则以冷色写远山,通过远山来衬托中景的雪山和近景的林海、山溪。以冷色实写远景(虚境)与中景、近景(实境)相统一,将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的北国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皎洁的月光下,林海雪原没有白天那种雷霆万钧的狂暴,也失去了严寒萧杀的肃穆,代之以温柔娴静的唯美。志学先生月光下的雪夜,宛如一位贤淑的处子,蕴含着勃勃生机。《玉境》(1985年)以浓重的笔墨表现远山和近景的河面,而以虚澹的笔墨表现中景的雪野与房屋,这淡淡的笔墨蕴含着丰富的层次,也蕴含着勃勃生命。另外,像《往事悠悠》(1982年)、《镜月》(1989年)、《情系雪乡》(1989年)、《冷月辉辉》(1991年)、《半月晚晴》(1992年)、《两只熊》(1982年)、《雪影》(1992年)、《月光曲》(1992年)……都采用这种写实远景、天空和月亮的手法,在画面上营造一种光感,同时辉映中、近景的覆雪的树木、房屋以及原野等,画面中冰川雪山有刺破苍穹的刚强,林海雪原的雄浑博大,月夜下林木村庄的甜美……真正将冰雪不同的姿态及其蕴含的审美情感作为主题,给人以新的情感慰藉。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的生命也不断自我更新,唯有我们的文化根基不变,中国艺术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纽带之一。于志学先生以他对家乡的传统和文化艺术深深的爱,以发展传统艺术的使命担当,他的冰雪画是传统绘画艺术在当代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画艺术。他坚持艺术探索和实践的同时,以一种艺术大爱来指导年轻学子研究艺术,使冰雪画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当代艺术流派,这里凝聚着志学先生辛勤和汗水,他对发展当代中国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拉普兰小木屋》 中国画 136cmx68cm 2008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圣山》 中国画 136cmx68cm 2008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中国你好》 中国画 145cmx540cm 2014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黄山雪夜图》 中国画 68cmx136cm 2003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寂静》 中国画 68cmx136cm 1989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梦从这里开始》 中国画 145cmx200cm 2007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圣灵之光》 中国画 120cmx120cm 2004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雪漫兴安》 中国画 118cmx141cm 1984年


情于心   志于学 ——于志学冰雪画派艺术散论

《居庸关春雪图》 中国画 96cmx179cm 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