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陵石狮探究∣陵寝柏城俱扫尽,神石狮鬣动秋风

 nzpeach 2019-02-24



原关中渭北平原北部群峰连绵,松柏苍翠,掩映成群,梵音皇寺,素瓦朱垣,一座座规模宏大、雄伟瑰丽的唐代皇陵营造于山之阳。
大唐皇陵兆域建筑布局有序,犹如长安城布局规划。皇陵柏城四神门有神狮雄踞护佑,宽阔绵长的司马道由柏城朱雀门享殿沿山脉、高塬或平原南向顺势伸展,通过乳台至鹊台。司马道两侧对称整齐地排列着礼制石雕,其与整个兆域和谐一体,气度恢弘,蔚为壮观。其石刻被艺术前辈王子云先生誉为“唐代雕刻露天博物馆”,皇陵也被堪称世界陵寝史上的奇迹之一。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大唐兆域陵寝建筑已随着大唐王朝的消亡而毁圯,历经连年风雨兵火浩劫的摧残和肆意而为的人为破坏,使如今的唐陵兆域遗址完全是另一幅景象,现皇陵兆域内陆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兆域内礼制石雕犹在,神狮犹在,山陵犹在,大唐犹在......

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是外来之“物”。唐陵兆域石狮是唐代思想、艺术与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产物,这是唐朝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实证物证。

近十几年来,通过对大唐皇家兆域实地踏查寻迹,现对其进行归纳、类比、梳理并制成图表解读。图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清晰地了解大唐皇家顶级狮雕文化艺术的精气神,并从石刻中解读大唐帝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艺术与文化等信息。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工匠用刀笔赋予冰冷的石刻以艺术生命,用它来记录大唐历史的盛衰,每一件石刻都是一卷大唐王朝的史卷。

唐代石雕艺术,为世代赞不决口。唐陵遗址现存大量皇家石狮,它决不是独立的石雕艺术品,它是与唐代皇陵建筑、礼制美术、雕刻技艺文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的。陵寝前的石狮是兆域建筑的地上礼制配置,是兆域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道两侧和四神门外陈设的大型石雕成为唐朝历代帝王文治武功帝王皇权的象征,同时也是大唐帝国王朝兴盛衰落的晴雨表。




大唐皇陵兆域

四神门百件千年石狮图示


1

初唐时期皇陵兆域神门石狮



初唐时期:这时期大体上指唐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即公元618~712年。初唐时国力强盛,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等,还有女皇武则天时期。此时大唐威名远播,版图辽阔。


唐献祖李熙,西凉后主李歆之孙、李重耳之子,陇西人。曾任金门镇将,领豪杰镇守武川。唐懿祖李天赐,字德真,父李熙。仕魏为幢主。大统年,赠司空。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武德元年六月初六(618年7月3日),追谥李熙为宣简公,追谥李天赐为懿王。

唐高祖李治仪凤二年(677),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谨追上尊号,谥宣庄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谥光懿皇后。
同年五月,改墓为陵,敕皇祖宣皇帝陵,以建昌为名;皇祖光皇帝陵,以延光为名。寺有阿育王素像一铺,景皇帝玉石真容一铺,铭勒如在。故总章敕云:“为像为陵,置寺焉”。后至开元二十八年(740),下诏改为建初陵和启运陵。(《旧唐书》载,咸亨五年六月,追尊宣皇帝与光皇帝。开元十三年《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碑记为仪凤之年,追尊)。


唐太祖李虎,陇西人,父李天赐。喜爱读书,精通骑射,早期追随大都督贺拔岳,深受重用,从平元颢,打败万俟鬼奴。后来,追随宇文泰平定叛乱,抵抗东魏,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拜太尉,封陇西郡公。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谥号襄。李虎的孙子李渊受禅登基,建立唐王朝。武德元年,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关中陵墓号为“永康”。

唐世祖李昞,一作李昺,西魏北周时期大臣。出身陇西李氏,仕于北朝,性情至孝,深沉有识量。初仕西魏时,封汝阳县开国伯,拜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父陇西郡公李虎去世后,袭封陇西郡公。保定四年(564),世袭唐国公,出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为政简素,颇有时誉。建德元年(572),病故,葬于咸阳,赠太保,谥号为仁。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武德元年追谥为元皇帝,庙号世祖,号墓为“兴宁陵”。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父为唐国公李昞,母张氏。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夺取长安。义宁二年(618),李渊接受其所立隋恭帝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秦王李世民。贞观九年(635),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十月二日太穆皇后梓宫启自寿安陵,祔葬献陵。上元元年(674),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年(754),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献陵四神门置有四对石雕騶虞,现俗称“石虎”。騶虞是一种虎身狮头,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食。《山海经》卷一二〈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騶虞,乘之日行千里”。

李唐避讳,唐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为唐太祖李虎,有唐一代“虎”字是禁忌,如当时著作遇见大多会用“兽”或“大虫”等来代替或不写。如虎牢关被改称武牢关,虎牙将军被改称武牙将军等等。

李渊武德年间有关“騶虞”记载有三次。武德五年(622),丰州地方出现騶虞。七年,仁州出现騶虞。九年十月,沂州出现騶虞。贞观二年(628)十月,安州出现出现騶虞。(《册府元龟》卷四)


唐太宗李世民,生于武功之别馆,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帝王。唐朝建立时,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后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即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遗言薄葬。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长孙皇后于立政殿崩逝,太宗把皇后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室,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并诏令子孙“永以为法”,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因山为陵”的先例。


唐昭陵营造由出身于工程世家,唐朝将作大匠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大明宫。惜!昭陵今陵寝兆域破坏严重,四神门中青龙门,白虎门遗址无考。

唐义宗李弘,字宣慈,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为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之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永徽三年(652)秋冬之际生于长安感业寺,次年五月随其母武则天入宫,被封为代王。显庆元年(656),被立为皇太子,深得高宗宠爱。


上元二年(675),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李弘死后,高宗诏谥为“孝敬皇帝”,开创了唐代历史上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其丧葬制度,亦“一准天子之礼”

据《唐会要》载:“初修陵,蒲州刺史李仲寂充使,将成而以玄宫狭小,不容送终之具,据欲改拆之,留役滑、泽等州丁夫数千人,过期不遣,丁夫恚苦,夜中投砖瓦以击当作官,烧营而逃。遂遣司农卿韦机续成其功。机始于隧道左右开便房四所,以贮明器,于是撙节礼物,较量功程,不改玄宫,及期而就。”


神龙初年(705),唐中宗李显为孝敬皇帝上庙号为义宗。开元六年(718),唐玄宗李隆基依照旧礼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谥号祭祀。


唐高宗李治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年(628)六月,李治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唐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享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显庆元年(656)生于长安。唐朝第四位帝王(不计武则天,殇皇帝李重茂),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岁。韦后秘不发丧,韦皇后亲总庶政。后临淄王讳举兵诛诸韦、武,皆枭首于安福门外,韦太后为乱兵所杀。九月,百官上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十一月,葬于定陵。天宝十三年(754)二月,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2

盛唐时期皇陵兆域神门石狮



盛唐时期:这时期大体指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唐代宗大历元年之间,即公元713~766年。此时的中国,尤其唐玄宗统治前期,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一派盛世景象。后发生安史之乱,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后期又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中央政府此时还完全有能力镇得住四方。



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帝王,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龙朔二年(662)六月,生于长安。其年封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及长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

嗣圣元年(684),登基即位,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复封为相王,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景云元年(710),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先天元年(712),禅位于第三子李隆基,为太上皇。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真正掌权仅有两年。开元四年(716)六月,太上皇帝崩于百福殿,时年五十五岁。秋七月,上尊谥曰大圣贞皇帝,庙曰睿宗。十月,葬于桥陵。天宝十三年(754)二月,改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唐让皇帝李宪,原名李成器,唐睿宗李旦长子,母为睿宗肃明顺圣皇后刘氏,唐玄宗李隆基长兄。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立为皇太子,后让位于三弟李隆基。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历任太子太师、太尉,封宁王。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欲朝政,为唐玄宗所重。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薨,享年六十三岁,追谥为让皇帝,葬于惠陵,及将葬,玄宗遣中使敕璡等务令俭约,送终之物,皆令众见。所司请依诸陵旧例,圹内置千味食。葬时属大雨,上令庆王泽已下泥中步送十数里,制号其墓为惠陵。追赠宪妃元氏为恭皇后。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六位帝王,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垂拱元年(685)八月,生于东都洛阳。先天元年(712)至天宝十五载(756)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帝王,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玄宗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通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

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其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
“开元盛世”

后期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举兵叛唐后发动——安史之乱。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李亨被立为太子,尊玄宗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七十八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代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唐肃宗李亨,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元献皇后杨氏,杨氏与武则天之母为同族。唐朝第七位帝王。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立上为皇太子,改名绍。

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李亨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七月十二日,李亨于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宝应元年(762),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与唐玄宗相隔13天)。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宝应二年(763)二月,葬于建陵。


3

中唐时期皇陵兆域神门石狮



中唐时期:这时期大体指唐代宗大历初至唐文宗大和末,即公元767~835年。这时期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即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以开元十四年(727)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为嫡皇孙。唐朝第八位帝王。李豫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礼》、《易》,玄宗钟爱之。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豫。宝应元年(762)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

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大历十四年(779),崩于紫宸之内殿,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八月群臣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十月,葬于元陵。十二月,祔于太庙。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李豫长子,母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年(742)四月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唐朝第九位帝王。李适初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广德二年(764),被立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779),李适即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建中四年(783),
“泾原兵变”爆发,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大将李晟等平乱。

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贞元二十一年(805),李适于会宁殿驾崩,年六十四岁。永贞元年(805)九月,群臣上谥曰神武孝文,庙号德宗。十月,葬于崇陵,昭德皇后王氏祔焉。

唐顺宗李诵唐朝第十位帝王,唐德宗李适长子,母为昭德皇后王氏。在位一百八十六天。上元二年(761)正月生于长安之东内。大历年封宣王。建中元年(779)正月,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同年八月,禅位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顺宗崩于兴庆宫之咸宁殿,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葬于丰陵。

唐宪宗李纯,本名李淳,唐朝第十一位帝王。唐顺宗李诵长子,母庄宪王太后,大历十三年(778)二月生于长安之东内。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贞元四年(788)六月,封广陵王。顺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册封为皇太子。七月,权勾当军国政事。八月受内禅。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820),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享年四十三岁。群臣上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唐穆宗李恒,原名李宥,唐朝第十二位帝王。唐宪宗李纯第三子,唐宣宗李忱异母兄,母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795)七月,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封建安王。元和元年(806),加封遂王。元和五年(810),领彰义军节度大使。惠昭太子李宁逝世后,元和七年(812),册立李宥为皇太子,改名李恒。元和十五年(820),唐宪宗暴崩,宦官梁守谦拥立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在位期间,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所任宰相萧俛、段文昌缺乏远见,认为藩镇已平,应当消兵。不久,河朔三镇复叛,躲藏军士纷纷归附三镇。长庆四年(824),驾崩于寝殿,在位五年,年仅三十岁,群臣上谥曰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十一月,葬于光陵。

唐敬宗李湛,唐朝第十三位帝王。唐穆宗李恒长子,母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生于东内之别殿。长庆元年(821)三月,加封景王。长庆二年(822),册立为皇太子。四年,唐穆宗逝世后,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

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沉迷击鞠,喜欢打夜狐,不爱坐朝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甚至发生染工暴动事件。宝历二年(826),穆宗夜猎还宫,与中官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打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穆宗方酣,入室埂衣,殿上烛忽灭,刘克明等同谋害穆宗,即时殂于室内,时年十八岁。群臣上谥曰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大和元年(827)七月十三日葬于庄陵。


4

晚唐时期皇陵兆域神门石狮



晚唐时期:这时期大体指唐文宗开成元年至唐朝灭亡,即公元836~907年,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晚唐时唐朝政局不稳,江河日下,尤其黄巢之乱以后,唐王朝迅速没落,各藩镇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帝王。唐穆宗李恒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长庆元年(821)被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被宦官枢密使王守澄等拥立为帝,年仅十八岁。李昂在位初年励精求治,他出宫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鹰犬,减省冗员。后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企图诛灭宦官。但密谋泄露,李训等被杀,李昂也在“甘露之变”后被软禁。开成五年(840),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一岁。群臣谥曰元圣昭献皇帝,庙号文宗。其年八月十七日,葬于章陵。

唐武宗李炎,原名李瀍,唐朝第十五位帝王。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母为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二日生于东宫。武宗性情沉毅,雄谋勇断。初封颍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拥立李瀍为皇太弟。唐文宗去世后,皇太弟于柩前即位,宰相杨嗣复摄冢宰,年号会昌。

武宗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
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不豫,制改御名炎。武宗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见,不许。中外莫知安否,人情危惧。是月二十三日,宣遗诏,以皇太叔光王柩前即位,是日崩于含风殿,时年三十三岁。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其年八月,葬于端陵,贤妃王氏祔焉。唐懿宗时期,上尊号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朝第十六位帝王。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母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821),封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一日,端宗疾笃,遗诏立为皇太叔,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权勾当军国政事。翌日,柩前即位,改名为忱,时年三十七岁。

唐宣宗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中十三年(859)八月七日,李忱
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唐懿宗李漼,初名李温,唐朝第十七位帝王。唐宣宗李忱长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大和七年(833)十一月十四日,生于藩邸。懿宗器度沉厚,姿貌雄杰,初封郓王。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驾崩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即位,年号咸通。懿宗励精图治,延纳谠言。洞晓音律,犹如天纵。

执政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咸通十四年(873),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一岁。百僚上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十五年二月,葬于简陵。

唐僖宗李儇,出名李俨,唐朝第十八位帝王。唐懿宗第五子,母惠安皇后王氏,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生于东内。初封普王,名俨。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咸通十四年(873)七月二十日,于懿宗柩前即位,时僖宗十二岁。八月,皇帝释服。册圣母王氏为皇太后。文德元年(888)三月,僖宗暴疾,宣制立弟寿王杰为皇太弟,勾当军国事。是夕,崩崩于武德殿,圣寿二十七,群臣上谥曰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其年十二月,葬于靖陵。


5

唐代太子、公主陵园寝神门石狮



贞观十六年(642)《追复息隐王皇太子礼诏》“昔戾园败德,西都表其号谥;楚英干纪,东汉锡其汤沐。斯皆屈邦国之禁。申骨肉之恩也。息隐王地乃居长,守器运初。自贻伊戚,陷於祸难,日月逾迈,松贾成行。朕嗣守鸿基,缅寻遗烈,何尝不陟彼冈而靡观,瞻同株而疚怀。恩备哀荣,式加礼命,可追复皇太子,谥仍依前。陵曰隐陵,置令以下官,并加户守卫”。这是唐代第一座追封太子冢“号墓为陵”的皇陵。


武则天长子李弘死后,唐高宗诏谥为“孝敬皇帝”,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其丧葬制度,亦“一准天子之礼”,但这是追谥太子为皇帝,葬于恭陵。这与太子皇陵略有区别。



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因避武则天之讳,故改名李重润。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母韦皇后,生于东宫内殿,高宗甚悦。及月满,大赦天下,改元为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及中宗迁于房州,其府坐废。圣历初,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元年(701),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岁。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为当时所悼惜。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特恩“号墓为陵”。

节愍太子李重俊,唐中宗李显第三子,生母不详。早年历封义兴郡王、卫王,拜洛州牧,神龙二年(706),被立为皇太子。但因不是韦后亲生,颇受猜忌。安乐公主等人也多次请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地位受到威胁。神龙三年(707)七月,李重俊与羽林将军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武崇训。遂引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攻打宫城,意图杀死韦皇后等人,却被阻于玄武门外,因士卒倒戈而失败。逃奔终南山,楚客遣果毅赵思慎追之,重俊憩于野,为左右所杀。唐睿宗年间,追谥为“节愍”,陪葬定陵。


惠庄太子李捴,本名李成义,唐睿宗李旦第二子,唐玄宗李隆基异母兄,母柳氏,掖庭宫人。捴之初生,则天尝以示僧万回。万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则天甚悦,始令列于兄弟之次。垂拱三年(687),封恒王。后改封衡阳郡王。后又进封申王。开元二年(714),带司徒兼幽州刺史。俄避昭成太后之称,改名捴。历邓、虢、绛三州刺史。八年,因入朝,停刺史,依旧为司徒。性弘裕,仪形环伟,善于饮啖。十二年,病薨,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无子。初养李宪子珣,封同安郡王,先卒。天宝三年(744),又以李宪子璹为嗣申王,授鸿胪员外卿。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辉,唐中宗李显第七女。韦皇后第三女,初封永泰郡主。在其父唐中宗李显复位东宫之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长子武延基。大足元年(701)九月,兄长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为武则天杖杀。事发第二日永泰公主薨,年十七岁。中宗复位后又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承恩特葬,“号墓为陵”。这是唐朝第一座公主墓被号为“陵”的公主陵。


6

武周时期皇陵兆域神门石狮


载初元年(689)秋七月,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九月九日,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天授二年(691),太后命始祖墓曰德陵,睿祖墓曰乔陵,严祖墓曰节陵,肃祖墓曰简陵,烈祖墓曰靖陵,显祖墓曰永陵,改章德陵为昊陵,顺义陵为顺陵。


孝明高皇帝武士彟,字信,并州文水。武华第四子,女皇武则天之父。原配相里氏,生子武元庆、武元爽。武士彟的原配夫人相里氏去世后,由唐高祖李渊作媒主婚,遣桂阳公主专知女家,四十四岁的杨嫁武士彟为续室,生三女,韩国夫人武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郭孝慎夫人武氏。


士彟家富于财,颇好交结,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晋阳起兵开始,李渊建立大将军府为行政中枢,士彟参与起兵,并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同大军一同攻平长安。李渊称帝后,升任他为库部郎中,将他列入“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唐开国功臣。

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加封应国公。贞观九年(635)五月,唐高祖李渊驾崩,武士彟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死去,终年五十九岁,赠礼部尚书,谥曰定。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载遗令“归葬文水,因山为坟,穿足容棺。”委本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监护丧事,缘丧所须,并令官给。显庆元年(656),以后父累赠司徒,改封周国公。咸亨元年(670)赠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


文明元年(684),武则天临朝称制,追崇为魏王,永昌元年(689)二月,尊魏忠孝王曰周忠孝太皇,妣曰忠孝太后,文水陵曰章德陵,咸阳陵曰顺义陵。天授元年(690),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彟为孝明高皇帝,陵曰昊陵,庙曰太祖。圣历二年(699),改昊陵署为攀龙台。

景云元年(710),天下州县名目天授以来改为“武”字者并令复旧。废武氏崇恩庙,其昊陵、顺陵并去陵名。景云二年(711)五月,制“则天皇后父母坟仍旧为昊陵、顺陵,量置官属。”先天二年(713)七月,周孝明高皇帝依旧追赠太原王,宜去帝号。昊陵、顺陵并称太原王及妃墓。


孝明高皇后杨氏,出身于关陇望族,系隋朝宰相杨达之女,伯父为隋朝观王杨雄。武士彟的原配夫人相里氏去世后,由唐高祖李渊作媒主婚,遣桂阳公主专知女家,四十四岁的杨嫁武士彟为续室,生三女,韩国夫人武顺、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郭孝慎夫人武氏。

武则天被高宗立为皇后,尊号为天后。母以女贵,高宗封杨氏为代国夫人。显庆五年(660)十月九日,改封荣国夫人。后又改封卫国夫人。
咸亨元年(670)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终年九十二岁。后高宗下制赠鲁国太夫人,谥号忠烈,九月加赠太原王妃。

文明元年(684),武则天临朝称制,其年九月,追尊杨氏为魏王妃,改咸阳王妃园寝曰顺义陵。永昌元年(689),追尊先妃曰忠孝太后。
天授元年(690),追尊母为孝明高皇后,改顺义陵为顺陵。长寿二年(693),后位之上,又加“无上”二字。寻又下制,改顺陵署曰望凤台。景云元年(710),顺陵去陵名。先天二年(713)七月,孝明皇后宜称太原王妃,顺陵改称王妃墓。

6

唐陵兆域内石狮


石狮发现于礼泉赵镇吴村昭陵小学墙外,现留存有早期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旧影。根据其雕刻与艺术风格,体积大小,大约为初唐时期雕刻作品,推测为昭陵兆域内礼制前建筑前石刻。因此双石狮不是大唐皇陵内城墙垣神门石狮,暂不统计入唐陵神门石狮图表之中。1959年移入碑林。


昭陵兆域内双狮,牝狮高167厘米,宽96厘米,长233厘米;牡狮高172厘米,宽73厘米,长178厘米1959年,从陝西省礼泉吴村移入今西安碑林。双狮雕刻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一只双目微合,仰天长啸,狮鬣披垂,全身的狮毛刻画得丝丝分明。另一只双目圆睁,目视前方,闭口龇牙,鬣毛卷曲,的右侧立着一位驯狮胡人胡人其头部、手足均已残缺,从它身着的服饰判断,当为西域胡人。走狮一左一右并排行进,又各自侧头、相互顾盼,颇感生动有趣。

附注:上图1为王子云老师拍摄老照片,其照片标注说明:“唐肃宗建陵前之二石狮侧面影像。此二狮现移置昭陵下之昭陵小学外,虽体积较小,然姿态雄健,仍充分发挥盛唐作风。”




大唐皇陵兆域石狮以夸张变形手法,并多采用体线并重的处理技法,通过强烈艺术体积感的形体雕造来突出石狮的精气神。高大雄浑的石狮体现了帝王皇权的象征,并为唐王朝皇陵礼制及艺术视觉服务。它有着相对清晰自成体系的发展传承脉络,对大唐皇陵石狮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寻唐代皇家石刻艺术精神思想之奥微。


唐陵石狮图表中石狮影像得到文物专业老师、爱好者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在此表示感谢!唐陵兆域辽阔,未免有没有寻迹踏查收集到信息的,因此图表疏漏错误之处难免。图表如有不足或错误遗漏之处,恳请诸位方家、老师、爱好者望不吝赐教指正,不胜感激。

-------------
主要参考资料:
《旧唐书》、《全唐文》、《新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唐代帝王陵墓》、《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



感受唐风浩荡之气
心绘华夏盛世大唐

抱史走陵去

风云待陵归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民族素有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总结与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