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感慨时,多大程度上需要严谨(原创首发)

 良见 2019-02-24
       我有看冷东西(文字)的习性。这跟牛的反刍还不大一样。因为牛的反刍,至少是已经将食物生吞进了肚里,然后再吐出来咀嚼。而我看冷的东西,是把刚拿到手的所谓热的东西搁起来,然后有时间就慢慢把它们找出来看看。在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散漫之中,获得的却似乎要比当时就看多一些好一些,这好像也跟反刍类似吧?

      这样来看,我也算个〞小小收藏家〞了吧!前年,家乡的《富顺宣传》杂志社,将每期的《富顺宣传》寄给在北京打工的我。说是杂志,其实不是一本书式的杂志,而是一张〞报纸〞,是〞内部刊物〞,因此,就不能使用〞报〞这个名。当时,粗略地看了一些,也有不少的没有看就收起来了,但没有一件落下,也没有把它们乱扔。

       前两天早晨,兴致来了,便拿出一个《富顺宣传》的信封,抽出里面的报纸,是前年(2017年)11月27日的。然后,打开报纸,看第4版文艺副刊,找到左下角的散文《茅草屋下的童年》(作者:邓炖)认真地读了起来。

       我是个农村人,家乡是偏远的农村,对农村生活自然十分熟悉,因此,文章读起来,就很容易与作者心灵相通,作者的感受,所要表达传递的东西,就能迅速\准确地理解\接受。

      作者所写的农村生活,是几十年前的。那时的农村,就是贫穷\落后\闭塞\交通不便。这正是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所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作者的叙述,是真实\准确和生动的,引起了我的共鸣。

      可是,当文章快要结束时,作者发表的感慨,引起的却不是〞共鸣〞而是不解,犹如顺畅的溪流,至此遭遇到了堵塞。作者是这样说的:〞有句话不是说/劳动创造价值/吗?我们的祖辈们整年没日没夜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呢?除了/仙米/就是/软雀汤/,除了贫穷还是贫穷,看来这劳动也是有条件的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来。〞读完这段话,我在文字下面划上了波浪线,还在旁边打了个〞?〞,表示疑惑不解。

       劳动创造价值,然后,有的价值留存于世,有的作为消费品被消耗掉了,也有的被破坏或浪费了。价值所存在的物品被消耗了,供给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它〞有错〞,但也不能就认为没有价值吧?价值有〞质〞与〞量〞两个方面,不能以它的一个方面来否定另一个方面,不能以其〞量〞来否认其〞质〞。生产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生产得少,产量不高,使得人们忍饥挨饿,量少就把这价值也给否定了吧?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产生怀疑和动摇!那时人们贫穷缺吃少穿,不是劳动的错,而是劳动不够,有的人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也有一些自然灾害的原因,还有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国家投入不足,多种因素造成的。离开了劳动,人们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恐怕寒冷\饥饿的感受都是奢望,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了!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农业社会,更苦难的时候不是没有过吧?正是因为祖祖辈辈的劳动和坚韧以及爱,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这不是〞价值〞又是什么?这是最根本的价值!而这一切,离开了劳动又从何谈起?就光靠〞智慧〞?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靠英雄?

       也许,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影响人的认知和判断。对〞劳动创造价值〞产生怀疑,不能说没有贫穷的原因,但完完全全把它归于贫穷,也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写非议论文的散文,主要的是叙事,抒情\议论都是辅助的,作者的意见\态度\情感,都蕴含在叙事当中。像本文中的作者直接发出感慨,直抒胸臆,进行议论,在文章中的比重\份量并不大,文字并不多。但这并不说明这样的文章是〞纯天然〞的,作者〞没意见〞,〞没态度〞。作者的观点\意见\态度\情感,对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它是文章的灵魂\统摄,决定文章达到的深度,决定文章的真诚度,决定文章所传递给读者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影响,已经超出文章的局部,而影响到整篇文章。虽然不良的影响不比在议论文中产生致命的杀伤力,但也不可小觑!这样的文字,不仅要传递正能量,正认知,而且要精,字字珠玑!叙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作者选取材料也不是随意的,而是要靠观点来取舍的,只不过观点不直接走出来,而是蕴藏在字里行间,要间接一些而已!

       这类文章中作者的〞感慨〞,虽然也是议论,但却与议论文中议论不完全一样,它不仅与叙事相联接,而且饱含情感,显得激情充沛,有些亢奋,不如议论文的〞纯〞而比较冷静,就犹如一粒饱含水份的种子。但这并说明它的这些形态就会使它游离于议论的本质性要求。就像风筝,无论飞多高多远,总也离不开那根细长的线,那双远离它的放飞它的手。

       人们有了认知,往往才会产生强烈的表达\写作的欲望和冲动。而认知必须是严谨的,经得起检视的。正确的\有新意的\有深度的\出彩的观点,则来自于历史和生活(而个人的才华和灵感的作用价值往往被过份放大),也来自于思考,还来自于沉静而非急躁。而当今在〞观点〞认知这一块,一些东西往往让人忧虑。让没有正确认知而成就的东西,被淹没\遗忘的速度往往要快于正确认知加持的东西。写一点东西,谁会希望它像一朵鲜花,即便娇艳芬芳,但却又迅速凋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和伤感的事啊!

     王良炬  2019年2月26日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