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温的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气温由低纬向高纬 降低 (低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昼长较长) 2、大气环流: (1)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风较暖,如: 西风带、夏季风等 (2)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风较冷,如: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冬季风等 3、海陆位置: (1)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 低 ,冬季大陆等温线向 低纬 凸出; 如上图,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等温线此时向低纬凸出 (2)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 高 ,夏季大陆等温线向 高纬 凸出。 如上图,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等温线此时向高纬凸出 4、洋流: (1)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 高 ,等温线向 高纬 凸出; 【举例1】如上面“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图”中: ①西欧沿海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②澳大利亚东侧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是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 (2)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 低 ,等温线向 低纬 凸出。 【举例2】如上面“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图”中: ①非常西侧、澳大利亚西侧、南美洲西侧等温线均向北凸出,分别是受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秘鲁寒流影响; ②北美洲西侧20℃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是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 5、地形:(以中国地形为例) 我国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1)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a.我国东北地区24℃和16℃等温线向北凸出。原因:地势比东西两侧低,气温比同纬度东西两侧更高。 b.我国0℃等温线在青藏高原上明显向南凸出。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2)高大的地形区成为温暖或寒冷气流的屏障。 【举例3】天山、秦岭、南岭等山地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使这些山脉南北坡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天山以北属于中温带,天山以南属于暖温带; 秦岭对冬季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使秦岭成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加剧冷热变化程度。 【举例4】美国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呈南北走向: ①使冬季北方的冷空气能够长驱南下,直达墨西哥湾沿岸; ②使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可以长驱北上。 (4)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 【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卷】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24、25题。 25.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5)盆地地区一般是夏季的炎热中心。 【思考】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区,原因有哪些? ①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 ② 纬度较高,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③ 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④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⑤ 沙漠广布,增温快 (6)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举例5】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原因何在? a.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气温日较差大; b.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不是很低,故气温年较差小。 (7)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麓地区。 山顶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受地面气温变化影响小,故气温日较差小;山麓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影响明显,气温日较大大。 6、地面物质组成:影响反射率,如南极极冰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率。 7、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 二、降水的影响因素 1、大气环流: (1)气压带:低压控制地区气流 上升 ,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 对流 雨。高压控制地区气流 下沉 ,多 晴朗 天气。 (2)风带: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如 盛行西风 、 夏季风 等;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水汽含量小,降水少,如 信风带 、 冬季风 等。 【举例6】 a.热带雨林气候(多雨):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c.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d.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受夏季风(向岸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离岸风)控制 (3)天气系统: ①气旋控制的地区气流上升,多 气旋 雨,反气旋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降水少。 【举例7】 A地受反气旋控制,多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B地受气旋控制,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的地区,暖气团抬升,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 锋面 雨。 【举例8】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 a.春夏之交,夏季风开始在华南一带盛行,同时北方冷空气仍较活跃,冷暖空气多交绥于华南地区,常出现暴雨 b.6、7月份,随着夏季风向北推进,冷暖空气再交绥于江淮地区,形成江淮梅雨 c.7、8月份,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多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北方盛夏暴雨季节。 d.9、10月份,自北向南雨季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 2、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充足,内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小。 3、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 增温增湿 的作用,降水较多; 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 降温减湿 的作用,降水较少。 【举例9】 a.图中红色圆圈中的沿海部分区域降水较多,暖流增温增湿是成因之一 b.图中蓝色圆圈中的沿海部分区域降水较少,寒流降温减湿是成因之一 4、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举例10】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以西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以东是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举例11】巴西高原东南部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0°-30°S安第斯山脉以西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5、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的地区,大气中的水汽充足,降水较多;裸地水汽含量少,降水少。 6、人类活动:雨岛效应 3 三、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14时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2)年变化: 最热月:北半球陆地为 7 月,海洋为 8 月 最冷月:北半球陆地为 1 月,海洋为 2 月 2、气温的垂直变化 (1)对流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逐渐 降低 。 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海拔越高,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 (2)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①辐射逆温: 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 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②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上时,底层空气因受地面、水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③地形逆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 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④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出现逆温 (3)逆温的影响 ①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②有利于雾的形成,使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安全。 4 四.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一)亚洲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温带季风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热带雨林气候 ⑥热带沙漠气候 ⑦地中海气候 ⑧极地气候 (二)北美洲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高原山地气候 ⑤亚热带湿润气候 ⑥热带沙漠气候 ⑦热带草原气候 ⑧热带雨林气候 ⑨极地气候 【思考1】③处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的原因? 受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难以深入,使其局限在山脉以西,呈南北狭长分布。 【思考2】⑧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a.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降水多 b.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带控制,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三)南美洲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亚热带湿润气候 ④高原山地气候 ⑤地中海气候 ⑥温带海洋性气候 ⑦热带沙漠气候 ⑧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3】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广的原因?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b.北侧、南侧、西侧为高原山地,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遇地形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 c.沿岸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思考4】⑦处热带沙漠气候狭长分布的原因? a.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c.部分地区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 【思考5】⑧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该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 (四)欧洲 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极地气候 【思考6】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的原因? a.西欧纬度大多位于北纬40°-70°之间,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b.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c.北大西洋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 (五)非洲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⑤热带草原气候 ⑥热带雨林气候 ⑦热带雨林气候 【思考7】北非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的原因? a.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b.西侧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c.东侧高原阻挡印度洋水汽进入 【思考8】⑤处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 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对流不旺盛,降水偏少 【思考9】⑥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a.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思考10】⑦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a.靠近赤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 b.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多 c.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 (六)大洋洲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亚热带湿润气候 ⑥热带雨林气候 【思考11】⑥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a.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思考12】⑤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 受东部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难以深入内陆 【思考13】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的原因? b.西侧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思考14】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的风向及成因? b.夏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向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