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伏尔塔瓦河畔向对岸远眺,布拉格城堡雄踞于河西岸的佩特任(Petrin)山上,毫无保留地展示着它的帝国威严,捷克最古老的编年史书《波西米亚编年史》曾形容她是“曲线优雅的海豚脊背”,让人心生无限想象与觊觎。 ![]() 查理大桥连接起老城区与对岸的小城区,英文叫“Lesser Town”,实际上并不小。小城区始建于1257年,主要是邀请来的德国工匠和商人们的居住地,后来经过查理四世的精心改造,建起了大量的皇族宫殿,是统治者居住的区域,老城区则是捷克本地人为主的平民。 可惜的是,1541年,小城区被大火和毁灭性的战争毁坏,绝大部分建筑都被烧毁,留存至今的都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相比起对岸,既不拥挤也不喧闹,正好静下心来欣赏布拉格的美。 ![]() 它是吉尼斯记录中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28米。城堡最早的遗迹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最早一批在布拉格定居的波西米亚人开创了普热米斯尔(Premysl)王朝,公元880年,波西米亚公爵博里沃伊一世(Bořivoj I)下令修建城堡,885年城墙内只有一座圣女教堂,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s I)先后在920年和925年倡议修建圣乔治修道院和圣维特圆形教堂。14世纪中后期,查理四世对整个城堡区进行了重建,建起了圣维特大教堂。15世纪雅盖隆王朝时期增加了北侧的几座防御塔(火药塔、新白塔、达利博尔塔);1534年,国王费尔迪南一世(Ferdinand I)为城堡区添加了皇家花园和夏宫,但好景不长,1541年一场大火将城堡几乎烧为了灰烬。鲁道夫二世时期增建了新皇宫北翼,包括西班牙大厅、鲁道夫画廊和马厩等。1618年的“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就在旧皇宫发生,引发了三十年战争。18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玛利亚·特蕾莎任命当时的奥地利宫廷建筑师尼科洛·帕卡西(Nicolo Pacassi,1716-1790)对城堡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完善了新皇宫和整个西部建筑群,在新皇宫东西翼完成后形成环形。1920年,政府又请斯洛文尼亚建筑师Josip Plečnika对城堡进行了整体改建 千年来王朝更迭,这里一直是布拉格的政治权力中心,直到现在仍然是总统的办公和居住地,城堡的变迁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布拉格兴衰史。 ![]() 现实中的城堡并不神秘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孤立封闭,更像是一个不断扩展生息的区域。可以说它就是一座五脏齐全的小城镇,汇聚了不同时代多种建筑风格。什么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波西米亚式……认得出认不出的风格这里应有尽有。圣维特大教堂、圣乔治教堂与修道院、诸圣教堂、新老皇宫、柱厅、弗拉季斯拉夫大厅、达利沃尔塔、火药塔、黄金巷、宴会厅、众多花园等均坐落在此,也穿插着平民栖身的矮屋小巷。千百年来接受了自然的考验和文明的洗礼。这里还保存着波西米亚王国的王冠,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捷克共和国总统都在这里办公起居,是名副其实的“捷克的心脏”、权力的中心。 城堡平面图展示了这个东西走向有着多层庭院的复杂建筑群,从西向东分别是:巨人门(正门)、第一庭院、第二庭院、第三庭院和圣维特大教堂、旧皇宫、圣乔治大教堂,黄金巷在西北方向。 ![]() 由于景点众多,细细逛下来也要一整天时间,根据不同组合分为ABC三种套票。很遗憾我到城堡区时已经下午三点,只能选择最大众的B套票,包括旧皇宫、圣维特大教堂、圣乔治教堂和黄金巷。而且我是从城堡东北方向的入口进入的,参观完第三庭院后,赶到西侧的第一庭院时已经关闭不能入内了。 城堡的正门,也叫“巨人门”,它是依哈布斯堡王朝风格建造,由门上的“巨人与神的战门”雕塑而得名,雕塑在1770-1771年间由普拉则完成,树立于入口和出口两处。门栏上同时饰有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双翼司智天使、象征着哈布斯堡王朝的鹰和象征着波西米亚王朝的雄狮。 ![]() 第一庭院内的马蒂亚斯门(Matyášova brána)和第二庭院里的新皇宫(Nový královský palác)都没有来得及参观。 城堡广场 巨人门正对着城堡广场(Hradcany Square),东南角路口有两尊雕像,一尊是举着旗帜的圣瓦茨拉夫像,另一尊是17世纪的圣殇雕像。 ![]() ![]() 两尊雕像间有个小院,算得上是布拉格的“网红”星巴克,因为小院平台上是俯瞰小城区和老城区的最佳地点。 ![]() 东岸的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 ![]() 广场上站立着的雕像是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Tomáš Garrigue Masaryk),2000年时为纪念其诞辰150周年竖立于此。 ![]() 在雕像身后是建造于1800-1811年的萨尔莫夫斯基宫(Salmovský palác),西侧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是建于1545-1567年的施瓦岑贝格宫(Schwarzenberský palác),都是国家美术馆,前者主要展示19世纪捷克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后者主要展示波西米亚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 ![]() 再西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是17世纪建造的圣本笃教堂和加尔默罗会修道院(Klášter bosých karmelitánek)。 ![]() 广场正西的巴洛克建筑是建于1690年的托斯卡纳宫(Toskánský palác),现为捷克外交部办公地点。 ![]() 转向北侧的文艺复兴式建筑是1541年建成的马丁尼兹宫(Martinický palác),墙上的装饰画描绘的是《旧约》中的故事。 ![]() 东北角的总主教宫为17世纪改建的巴洛克风格,布拉格教区的总主教就住在这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