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河,不算河,河中潜蛟龙,不出皇帝又何妨,只要名医代代传……

 文文ap25 2019-02-24

杏林墨香 

每天中午11: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置顶我,每天一起阅读中医好文

孟河开篇

从苏南京杭大运河乘船北上,必经过一个古镇——孟河。如果打开现在中国地图寻找孟河,一定会令人失望,因为它小得不能再小,甚至没有标注。假如打开尘封的历史,拂去岁月的尘埃,让时间回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朝,则是另一种结果。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曾一度辉煌无比,荣耀至极,出乎世人想象,这就是千年古镇孟河!


孟河,位于江苏南部,现属常州新北区的一个小镇,古称南兰陵;南朝称南陵郡。孟河,位于嘉山与黄山(当地山名)之间,嘉山以晋代文豪孟嘉隐居于此得名;黄山则由来于战国春申君黄歇。素有“东山对西山,两山夹一城”之说。两山横亘七华里,蜿蜒起伏,有卧龙之势。


传说,西晋时,有个白须仙道云游四海,驾鹤飞落此地时,留下一段话:“祥瑞之地,东西为山,南北逢源,中天接地,四面润泽,八方交融,山盈王气,水潜蛟龙,风水佳矣,是块难得宝地也!”此话未出百年,这个地方果然出了真龙天子。

南朝,齐、梁时代出过萧道成、萧衍等15个皇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等,即生于此(今孟河镇万绥村)。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95年,最短的仅有23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替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定都南京后,有一次,他携谋臣刘伯温等御游孟河嘉山。刘伯温看了孟河地势,被山水含烟、土木结气所慑,不无感叹地对太祖说:“此处龙脉犹存,仙霭腾绕,帝王之气未绝哉。”太祖失色,问:“伯温何计解之?”伯温不仅有谋略善观风水,还通晓易经八卦,答日:“惟切龙脉、断神气,可保大明江山无虞也!”

    

说到这里,作者到孟河探古寻幽时,还听过一段传世的故事,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迄今还能说出一二。话说,明太祖为保大明江山千秋永固,于是,听计于刘伯温,下旨凿山、改河、破龙脉……在山的南麓开挖了一条东西十里长沟引水(称新孟河),流入孟河,以泄王气(今石龙口遗址犹在)。长沟竣工时,监工遵照伯温所奏,命所有开河民夫将挖泥铁钎全部插进泥里过夜。殊不知子夜时分,星月顿失,万籁寂静,霎时,狂风大作,天地混沌。全镇人均听到随风而来犹如困兽的哀鸣,惨烈悲壮,撼人心魄,闻之动容。第二天清晨,果然,见满沟显出红红一片血水,黑色的泥土也被染成血色。民工见状,恐触怒天神,罪不可恕,众跪于河堤,哭声一片。惟太祖闻之大笑,日:“帝王真龙绝杀也,朕可高枕矣!”

    

从此,这块宝地被破了风水,传说与否,有童谣为证:“嘉山,不是山,孟河,不算河,山里有神仙,河中潜蛟龙;朱元璋寝食难,伯温奉旨破风水,大明永世安;不出皇帝又何妨,只要名医代代传……



孟河镇“万岁村”为避讳遂改成了“万绥村”。那个出过皇帝的万绥村,曾有一株古柏,传说,种树人乃齐梁之后,来自“云台山”的一个僧人。此树有800多年历史,两人托手抱不过来,根粗叶繁,遮天蔽日。夜来,树上常息一种谁也没见过的大鹏,只闻其鸣,不见其身,村民闻而供之,后来此树遭雷劈而毁,大鹏再也没来过。


从此孟河在历史的喧嚣中沉寂下来,再也没有出过皇帝了。或许,帝王治国,医生治病,皆为苍生,两者实为一道,故不出明君便出名医,只是阴差阳错罢了。因而,天象医星在此分野之故,则名医层出不穷。费子彬(孟河名医)曾引汉甘石星经云:“巫官二星在房西南,主巫医职事者……”故孟河多出名医,实乃天意所为,焉能违之?


一代匡世医宗丁甘仁就出生在孟河,和世代名医一样共饮孟河水。或许孟河之水天上来,才有如此神力与造化,要不就是苍天有意为之,冥冥中作为一种补偿与回报,则为孟河造就了后世为之传颂的英名,便有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由来。

孟河历史上称“孟城”,位于常州西北“边陲”,北临长江,扼守长江主干道夹江口,属江防要地。早在汉代,孟城还是长江边上的小渔村。据《武进阳湖县志》载:东汉光武初年(公元25年),朝廷命开渎,从长江口掘到黄山下,遂成一个通江口岸,因水路通航,人.口渐增,货物交易繁荣,“廛集成市”故取名“河庄口”。现今,人称“河庄”,有一条街,仍叫“河庄街”。由于孟城介于黄山与龙山(1ip嘉山)之间,形似双龙戏珠之势,因此其雅号亦称为“珠城”。


孟河之名,可追溯于唐代。孟河在武进奔牛西北,由浦河(旧名浦渎)一路贯穿养济河、午塘河、小横河等十余条河流交汇而成(现在这些河有的已淤塞或改道),是南接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通江河道之一。


唐代天宝以后,全国经济重心移向东南沿海,诚如韩愈曾云:“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时人则说得更具体:“常州为江左大郡,兵食之所资。”苏浙成为李唐王全城共设五个城门:东门——通江门(意达长江)、西门——达润门(意达镇江)、北门——翊京门(因城系孙翊监造,而孙是京官,故名之)、南门——定常门(意定安常州)、小南门——通信门(外有驿道)。

    

传说明王朝原计划筑孟城的规模是穿城直径三十里,即东至青城(今孝都乡青城村)、南至吕城、西至埤城(今丹阳市)、北至长江。主持筑城的御史孙翊,把穿城三十里缩小为城长三里。从中贪污筑城经费,大发其财,民愤极大。孙翊其人,善于阿谀奉承,深得皇宠。一年夏天,孙翊陪同嘉靖帝在御花园下棋,皇帝见孙翊皮肤雪白,就信口说:“好一个白皮御史。”卫士们深恨孙翊趋炎附势,谗言危耸,贪赃枉法,立即借皇帝“金口”将孙翊处以“剥皮”之刑。皇帝连忙解释,为时已晚,孙皮已剥去。百姓听之,拍手称快。

    

孟河地势绝佳,背靠山,侧依水,进可攻,退可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常武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吴文化”的杰出代表,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誉。南接京杭大运河,属长江三角富庶之地,人口稠密、物产丰富。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位置,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繁荣和发展。据统计,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1 300多年以来,常武地区历史上曾出过进士l 546名,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传胪6名,出任宰相15名,尚书26名,侍郎17名,都御史、总督、巡抚25名,以及不计其数的高官、文臣。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季札曾封居延陵(武进),史称延陵季子,“季子让国”的典故流传至今。


自明清两代,常州名人辈出,独领风骚数百年,更以文萃之邦著称。这期间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文人、学派,如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费伯雄为代表的“孟河医派”等(费为孟河医派奠基人),以及数十位杰出的学术领袖、作家和诗人,青史留名的有:赵翼、庄存与、黄仲则、洪亮吉、陈维菘、张惠言、段玉裁、李宝嘉等。还产生过一批曾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商贾、巨富。


20世纪初中共早期领导人,史称“三杰”的张太雷、瞿秋白、恽代英以及刘海粟、华罗庚等亦生于此。南宋大诗人陆游慨叹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龚自珍赞道:“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这是对常州人杰地灵的最好写照。

    

孟河历史上最盛时堪称大邑千户之郡,而到近代仅有数百户人家,除了地势险要,成为御敌重镇备受朝廷重视外,其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了。在时间的长河中,孟河渐渐淡出了历史,曾一度被遗忘。

    

直到清朝中后叶,三里长的孟河街,又逐渐繁荣起来,两旁街铺连翩(东门外至西门也有一条街,太平天国时毁于战火,现西门内的一条路仍称新街弄),商贾南来北往。

    

孟河出了费伯雄、马培之(文植)两位名医,前者,道光年间曾两度应召入宫,先后替皇太后和道光帝治疾,又分别为清军江南大营主帅向荣和林则徐家人治病;后者,1880年为慈禧皇太后疗疾,均名声大振。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宦、豪绅巨贾及久病难愈的平民百姓,千里而来,求医者还包括江苏学监李联啸、两朝帝师翁同和、军政重臣左宗棠等显赫人物。

    

据史记载,孟河求医的船多时首尾相衔数十里,有的候诊数月,有的疗疾年余;药业、饮食业、旅馆业等既多又兴;来孟河经商、学医者车水马龙。清咸丰年问开办了“济源”当铺(后改名“久泰”),同治年间又开“永大”当铺。街上茶社、赌场、鸦片烟墩林立,明妓暗娼皆有,不难看出当时繁华之景象。


孟河医名起源于明熹宗启元年(1621年)。鼻祖费尚有,字文明,生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壬申五月二十八日戌时,卒于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九月十五日辰时费尚有五十岁时,在朝为官的他,为逃避太监魏忠贤的迫害,辞官还乡,不久又举家离开镇江,迁居孟河定居。抱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儒家思想,为自令计,遂隐于岐黄,以医世其家,开创了孟河费氏的医人生涯。

    

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大流派——孟河医派,使得孟河名扬全国,久盛不衰。据考:略早于费氏的还有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有沙晓峰、沙达调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一直到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达到鼎盛,尤其是费伯雄、马培之堪称“御医”。孟河当时名医云集,业务炽盛,经验成熟,学术流派与思想逐渐形成。孟河四大家在学术上确立了地位,以他们为代表的有:费氏七世孙费伯雄、费士源之孙(费氏另支)费兰泉;马氏的马省三、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辈马日初;巢氏的巢沛山、巢崇山;丁氏的丁甘仁、丁仲英、丁济万等,活跃于清末民初的医林、杏苑。


当时两百余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余家中药铺,自南向北分别是:儒德堂、泰山堂(扬中人开);聚德堂、同德堂、天生堂(马家药店);费德堂、仁济堂(费家药店)、灵济堂、益生堂(为费保堂开),足见当时医事之盛。据县志载:“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橹之声连绵数十里。有声震寰曲,为名公臣卿倾履者。”


从清道光、咸丰至民国初,乃至现今,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拓展。从孟河走出的名医,都有相当建树和发展,成为当地名医或医学流派(孟河医派),并且带出众多弟子,其影响力波及全国和港澳台。费、巢、马、丁氏传人、弟子(包括其后裔)足涉五洲,芳溢四海,孟河医派名冠欧美东南亚各地,可谓“孟河医派弟子遍天下”。其诸后裔及传人、弟子,人才辈出,成为现代中医药专家和杏林骨干,迄今仍活跃于中医界。据考,常州地区有孟河医派传人、弟子百余人。

 

孟河四大家之一的丁甘仁,是孟河医派最杰出代表,学术造诣之深,影响之大为他家所莫及。他开中医教育之先河,于1916年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造就了大批中医人才,也为以后中华中医教育奠定了基础,功绩卓著,千古流芳。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