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4年1月29日,太常袁盎牵头,大将军窦婴、丞相陶青、廷尉张欧等参加的联合调查组,根据各部门依据各自法定职责开展的调查工作,公布了吴、楚等七国爆发叛乱的调查结果。联合调查组查明,所谓“吴楚七国之乱”系御史大夫晁错本人故意所为。 经查,晁错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阳奉阴违,欺骗中央,目无规矩,肆意妄为,妄议中央,干扰中央巡视。晁错因工作中对朝廷产生不满,对中央关于藩镇工作的部署搞选择性执行,擅自将“削藩”扩大化,严重伤害了吴楚七国人民的感情,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据晁错向联合调查组陈述,其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目的是想给朝廷制造麻烦,使继任御史大夫不能顺利进行后续工作,最终迫使朝廷让其继续担任御史大夫。对于晁错反映吴、楚等七国以“清君侧”名义对其“打击报复”的问题,经调查不属实。 晁错野心膨胀、公器私用、不择手段为个人造势。联合调查组证实,在晁错通过“削藩”扩大化挑动吴楚七国之乱后,竟建议皇帝刘启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长安,还建议把徐、僮一带土地割让给吴国。晁错的行为置天子安危于不顾,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威信和国际形象。 晁错品行恶劣,匿名诬告他人。联合调查组查明,晁错认为袁盎升迁迅速,有超过自己的可能,由此对朝廷有积怨。晁错伪造案卷材料,诬告袁盎收受吴王刘濞贿赂,导致袁盎被贬为平民。晁错看到袁盎没有被处死,对此十分不满,加上先前积怨,遂产生挑动吴楚七国之乱、给朝廷制造麻烦的想法。 联合调查组对吴楚七国之乱进行了全面审查,经综合审查判断,得出了具体、明确的调查结论。联合调查组经审查认定,吴楚七国之乱确系晁错本人故意所为。丞相陶青、廷尉张欧等对晁错的弹劾:“一切行为不符合主上的恩德信义,打算使主上疏远群臣跟全国人民,又打算把城市割给吴国,失去做臣属的立场,大逆不道,应当腰斩。“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弹劾是正确的。 关注小号 防止失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