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略孩子的存在 在孩子的童真时代,他们对所看到,所听到的人或事,都是充满好奇心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会时常感到奇妙并心中存在很多疑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向大人提问,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应为忙或不懂得解答,就对孩子表现出烦躁忽略的态度,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表现出不听孩子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以为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状态,造成孩子无法树立自尊心。 2、为孩子包办一切 在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包括孩子的课余时间也都由父母安排分配,这种包办的生活会使孩子养成生活上依赖,学习上被动的消极情绪,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应该要养成孩子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什么事都替孩子铺垫好,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无法独立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 3、无意的嘲笑 孩子小时候比较懵懂,做的某些事或者血多言行在大人看来有时候比较可笑,父母觉得好玩有时候会无意间取笑了孩子,这其实会让正常尝试这件事的宝宝来说感到伤心,觉得是被大人否定了,从而失去了信心,所以大人们在笑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细心的教导,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 4、拿别的孩子做比较 这也是很多父母会出现的问题,日常中,许多父母为了激发孩子,会经常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家的孩子做比较,以为这样做能让孩子更为上进,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潜意识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是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 为了孩子们能够在身心健康地成长,父母应该早日意识到这几点错误的行为,日常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是最棒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