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音周刊(2019年 第9期)

 cxag 2019-02-24

欢迎你们来茶座说相声

据说现在相声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所谓主流,就是那些以说“歌颂”相声为主的,但却没有什么市场价值的相声,而“非主流”相声,如郭德纲之流,却扎根民间,以他们被主流鄙视的“俗”而占领市场。

京剧何尝不是 这样?京剧其实也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主流是靠大投入排新编戏、不靠卖座靠财政立足的,而非主流就是那些民间剧团,也包括京剧茶座这样的组织。之所以小编敢于把京剧茶座这样的草根自助式的活动也归为非主流的“京剧”组织里去,是因为从它的活动形式里可以看到茶座具备京剧传播的许多要素。

首先,相声艺人来到茶座展示他们的演唱,一来是练功,二来也是传播相声,他们也是“非主流”,他们知道他们的市场在哪里。以前也有评弹艺人来茶座唱京剧,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吃财政才不免高高在上。

其次是传承。茶座越来越多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听戏的,甚至2、3岁的孩子都来,父母长辈带来听戏的更多。也有朋友、同学带来一起听戏的。这种传递方式有一个特点是自己演唱让亲友欣赏,这种传递、影响的作用无疑要去剧场看演出要强烈。

再次是交流。茶座的形式是比较开放的,不是会员制,没有围墙,喜欢唱、喜欢听,不管是本地的、外地的、约好的、路过的,只要想听、想唱,都可以随时进入,而且固定每周六。

还有一个就是它的辐射性。这与西湖区文化馆的独特位置也有关系,也与文化馆开放办馆的宗旨有关系。能够吸引到周围的游人驻足、甚至饶有兴趣地欣赏和参与,谁说不是传播京剧最好的方式呢?

所以,虽然京剧茶座不过是草根、不过是自发自助自娱自乐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京剧茶座所起到的作用看起来不起眼的,然而细水长流、久久为功,也值得自豪!

节目单

主持人:张晓莺

家里来了客人

(邢珊、李寅飞、叶蓬、张晓莺)

顾双龙《太真外传》

姚兴文《贵妃醉酒》

华天祜《状元谱》

汪琴烜《沙家浜》

何凤《文昭关》

蒋国华《赵氏孤儿》

李华(山东青岛)《铡美案》

胡少玫《锁麟囊》

周鸣《挂帅》

陈平《借东风》

董金花《锁麟囊》

大老崔《盗御马》

潘谷萍《钓金龟》

杨宁《珠帘寨》

李寅飞叶蓬《断密涧》

叶蓬《逍遥津》

邢瑞金《凤还巢》

曹浩《三家店》

沈敏之《甘露寺》

朱晓强《李陵碑》

钟强《女起解》

演出视频

李寅飞、叶蓬《断密涧》

叶蓬《逍遥津》

姚兴文《贵妃醉酒》

华天祜《状元谱》

杨宁《珠帘寨》

钟强《女起解》

大老崔《盗马》

顾双龙《太真外传》

朱晓强《李陵碑》

何凤《文昭关》

董金花《锁麟囊》

沈敏之《甘露寺》

邢瑞金《凤还巢》

陈平《借东风》

曹浩《三家店》

李华《铡美案》

汪琴烜《沙家浜》

潘谷萍《打龙袍》

蒋国华《赵氏孤儿》

周鸣《穆桂英挂帅》

感谢

陈平、陈仕敏、董金花

提供本期视频

本期人物
李寅飞、叶蓬
这是两位小有名气的相声演员,也是京剧爱好者,在邢珊的介绍下来到茶座。不少的相声演员都有演唱的功底,这两位也不含糊,首先合作《断密涧》,随后出身京剧世家的叶蓬又唱了一小部分他从小就学的京剧高派《逍遥津》。相声的红火带动了很多人喜欢上京剧,这未尝不是好事!


曹浩和儿子
曹浩今天带着幼儿园中班的儿子来茶座,这么大的孩子开始接触京剧应该对他是很好的熏陶,一般喜欢戏的爱好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家庭的传递,曹浩自己就是受父亲影响而喜欢戏,现在又影响到了下一代。小伙子长得虎头虎脑,应该可以唱花脸。


初次登台
胡少玫来茶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是坐着,从头到尾的听。她喜欢程派,想唱,但是怕唱不好,所以一直在犹豫。从去年听到今年,今天终于鼓起勇气上台唱了他喜欢的《锁麟囊》。有了一次自我突破,以后会越来越好。


女花脸
这位李华大姐来自青岛,却是一位花脸的爱好者,一开口确实有花脸的雄浑气势。京剧艺术就是有这样的神奇之处,仅从声音塑造就可以把观众带进戏剧的氛围之中。性别在戏曲表演中实在是无关紧要的,这就是中国戏曲独特的写意性。


听戏小夫妻
这对很有夫妻相的观众是在文化馆周边经过,被京剧茶座的演唱吸引之后走进茶座来听戏的。西湖区文化馆的位置是在西湖景区里,介于东山弄居民区和曙光路的夹角上,来往的居民、游客很多,经常会有人听到京剧演唱而进来欣赏一阵子。

演出乐队

京胡:潘谷龙、王跃

京二胡:王跃

月琴:马莲娣、王嘉山

中阮:李棱木

鼓师:翟满洲

大锣:陈宝国

铙钹:汪定焓、李青云

小锣:沈田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