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记者 周海斌 许航 通讯员 骆友生 骆效飞 骆向阳 骆云姣外链优化 2019年2月22日上午,《中国纪录》记者随湖北蕲春县刘河诗社许志能会长来到刘河镇坳上村红色旅游公路旁的乡村民俗活动中心——骆氏祠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手写对联:中国富强盛世,内黄仁羲门风。横批:花发蕲春。 骆忆年先生闻声来到门口看见记者和许志能会长非常开心,热情欢迎我们进屋,说道:“祠堂这些对联都是我写的”。许志能会长说明来意,拿出诗社带给他白糖、蕲艾包,还有荣获诗社“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发给他。许会长笑着告诉骆忆年这些礼品是爱心人士陈世金捐献的。 骆忆年先生对《中国纪录》说:“我1937年出生,今年已经82岁,3岁开始识字,爷爷是私塾先生。5岁那年父亲送我去马路村骆大塆求放斋私塾念书。1947年我10岁时刘邓大军经过蕲春,就跟父亲去了武昌。我跟父亲说;怎么不让我写作文呢?父亲说:自己写。每次我写完以后,父亲都说不用修改、很好。 解放后上民办小学读了一年,就毕业了,那年我16岁。21岁在马路村民办小学教书,27岁参加大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喜爱业余写作,1988年我51岁加入蕲春濒湖诗社,1998年我61岁组建刘河镇诗社,任主编”。 《中国纪录》记者了解到,骆忆年老人是刘河镇马路村骆大湾人,一生无儿无女,现是享受国家政策蔸底的五保户。他热爱写作,不管是诗词、楹联,还是戏剧,民间故事,紧贴生活、具有独特创意。他对诗词很有研究,编著了《小窗情趣》一书,谈到写诗词要坚持盛世人民歌盛世,刘河诗人写刘河,要用老人人老心不老,晚景如花夕照红的豁达态度,用诗词来热爱生活。他的座右铭是:“深思熟虑,大度宽容”。 他写道“诗词与我结良缘,风雨相依六十年,面对小窗看世界,风花雪月上吟笺”。 他一生与诗词结缘,孑然一身。 他一直在家务农,种田谋生。诗词创作是他的喜好,自加入刘河诗社以来,诗社大小事,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去,他家离刘河镇有10多里,来回都是靠脚走路步行20多里。工作期间,勤勤恳恳,得到了刘河镇领导及诗社同志们的夸奖,也得到了马路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肯定,当地父老乡亲都喜欢这位"秀才"出身的老人,他是刘河大地上一位心地无私农民出身的“乡土作家”。 骆忆年先生1976年参加蕲春县文化馆业务创作,写过戏剧,民间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上发表了十篇大作,创作了六曲戏,其中《压岁钱》《一包阿诗玛》在全县大调演中影响很大。 自加入濒湖诗社后,经常写作,积极撰稿。1998年任刘河诗社主编,共出版了十一期《吟友韵萃》,二期《刘河楹联》。为繁荣群众文化,刘河镇喜获"全国诗词之乡"称号作了很大的贡献。 他作品曾获《中国诗人新作》创作奖,山东“银河杯”全球诗词大赛二等奖,《七律 黄陵古柏》诗2002年被评为桥山杯”黄帝陵诗词楹联征文大赛三等奖。2004年获得中国黄帝陵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山东淄博管仲纪念馆海内外楹联大奖赛二等奖;2012年“喜迎十八大书画展”获二等奖。2016年诗词、楹联先进工作者。2017年《旱溪石滩》诗词:“雷溪一水市中穿,水自消愁人自闲。最爱旱溪滩上石,随霞飞鹜到天边”,荣获蕲春县雷西河休闲风光带诗词联赋有奖征文三等奖。 他一生在全国各地书刊发表诗词楹联1000多件,已整理收录编著了《小窗情趣》一书,还收录7篇如何谈诗词创作的体会、感想。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香港陆虓评论骆老诗词:行文简洁犀利,想象奇特新颖;文字对仗工整,清娴淡雅幽香;语言质朴明达,刻画细致真切。骆生智作诗评论:“小中见大心田阔,窗口风范雪月稠。情溢书香歌雅韵,趣盈翰墨耀春秋。” 骆老先生对《中国纪录》记者说:骆氏重修祠堂,族人就请他来帮助,坳上村地理位置不错,乘车方便,需要写写东西很多,现就住在这里。县政协王成启老师约他写过骆氏源流考,后在蕲春研究上发表。 如今骆氏祠堂明柱素洁,气象庄严,瑰丽壮观,办公室墙上挂满诗词,赏中华诗词,寻文化根基,品生活美味。 骆亿年老人还主编了两次600万字的家谱,为骆氏家族做了很多实事,为发展骆氏文化做了很大的贡献。 骆亿年老人送刘河诗社负责人许志能和《中国纪录》记者出门时笑着说:他现在有各级组织关心非常快乐和幸福,活个十来年没问题。他要继续发挥特长,多为刘河人民搞好宣传,做些正能量的实事和好事,让刘河镇"中华诗词之乡"金字招牌更好闪闪发光。 |
|
来自: 昵称6236638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