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本女娇娥,诗意度人生

 天人合一1007 2019-02-24


世上最美的,一是女子,一是文字。



很多人会觉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吟诗赋词是男性的专属,但从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庄姜开始,女性便开始用文字述说她们的情与爱、痛与泪、欢喜与悲辛。有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有班婕妤的深宫寂寞,有蔡文姬的身世堪怜,有鱼玄机的少女情怀,有关盼盼的寡居忧愁,有秋瑾的男儿气质......她们用细腻动人的文字构造了一个温婉多情的女性世界,用清新丽雅的独特审美营造了一重重或优美或壮阔的境界。


尽管女诗人作品的数量与题材无法与男诗人相抗衡,但在质量上却有着不少不逊于男性文豪的作品,成为逝去男权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声音。


在女性创作极其兴盛的今天,各位诗友何不捧一本古代才女的诗词集,用心去阅读这些美丽诗词背后或曲折或浪漫的故事呢。



-家国天下寄身心-


载驰(节选)

春秋 许穆夫人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许穆夫人的一生都具有传奇色彩。她的哥哥是喜欢玩鹤的卫懿公,她本人与她母亲宣姜一样天生丽质,到了要出阁的年纪,各国都来提亲,出身君王之家的她注定只能拥有一场政治婚姻。但许穆夫人非常有政治远见,她觉得跟齐国这样临近卫国的强国联姻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齐国有强大的军队,另一方面远亲不如近邻,一旦卫国发生战争可以很快得到齐国的救援。然在昏庸的卫懿公眼中只有鹤和钱,他最终选择了聘礼最多的偏远小国许国。


很快卫懿公的无道引来了蛮族的入侵,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

 

一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却是一介红颜,她的英姿煞爽、她的舍生忘死、她的绝代风华,在一首《载驰》的吟唱中展露无遗。



-悔教夫婿觅封侯-

 

团扇歌

西汉 班婕妤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员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名班姬。少有才学,善辞赋,十七岁便选入后宫。对于汉成帝而言,这个女子不太像他的侍妾,反而更像他的良师益友。两人在一起,诗文合唱,咏史怀古,谈论人生。就像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终日相对不倦。


那时候的班婕妤真切觉得,她与汉成帝是心意相通,今后也定当夫妻同心。直到赵氏姐妹入宫,汉成帝成天沉溺温柔乡中,再也想不起来班婕妤的容颜,甚至在赵飞燕、赵合德合力构陷她参与许皇后的巫蛊案时,汉成帝也一言不发,她这才如梦初醒,她所付与汉成帝的一腔深情,在那个薄情之人眼中不过轻如尘埃罢了。


没有悲伤欲绝,更没有一哭二闹,班婕妤只是淡淡地自请去长信宫服侍太后,是逃避现实也好,寻求庇护也罢,在漫长的独居生活中,她常常以诗词聊以自慰,最为出名的当属《团扇歌》(又名《怨歌行》)。诗歌以团扇自喻,深宫中的班婕妤,就像秋冬的团扇,再也得不到君王的爱恋,那种“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的日子,只能存在记忆中,偶尔涌上心头,也只不过徒引一番伤感罢了。



-半生阳光半生阴雨-

 

声声慢·寻寻觅觅

南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阙小词,应当是李清照所有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多少人,是因了那“寻寻觅觅,冷冷清冷,凄凄惨惨戚戚”的句子,而知晓了李清照其人。纵观易安一生,前半生因生活优裕闲适而娇俏明媚,后半生遇国变家亡而凄婉流离。


17岁,她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征服了京城文艺界。


18岁,她嫁给了一见倾心的金石学家赵明诚。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带着丈夫留下的十几车文物逃难,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疾病缠身。走投无路时,她嫁给了对她关怀备至的张汝舟。婚后李清照才发现,张汝舟觊觎的不过是她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一纸“告夫状”,李清照结束了她的第二段婚姻,在那男尊女卑的大宋朝。


历经满城风雨,看遍半世浮华,转眼人生已至暮年。这一生,恣意潇洒明媚过 ,离愁别恨哀伤过,孤苦无依漂泊过,云散雨收晴朗过。漫漫长路,虽有风雨相随相伴,但内心始终不曾万劫不复。休管它梧桐更兼细雨,也莫说晚来风急。任由这满地黄花堆积,且来这三杯两盏淡酒,用这首声声慢诉诸这一世的悲喜。



-佳人薄命空断肠-


谒金门·春半

南宋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在87年版《红楼梦》中,当香菱气息奄奄躺在病床上,手里还紧紧攥着本《断肠集》。或许她也知晓自己与这《断肠集》的作者朱淑真有着过于相似的命运。


朱淑真如李清照一般同出名门,其父朱晞颜是朱熹的族弟,她又是家中长女,加之聪明灵秀,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李清照一生荡气回肠,其风采让人仰慕至今,朱淑真却半生桎梏,只余断肠之词。她的毕生心愿不过寻一良人,同心到老。


然而,令淑真失望的,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的丈夫只是个俗吏,即便是在吴越荆楚等地辗转为官,但早已是满口官腔,浑身铜臭味,钻营仕途,喜好美色,不解风情,不通诗书,置淑真不管不顾。忍无可忍之际,朱淑真选择了一种决绝的方式:搬回娘家,从此与丈夫一刀两断。在程朱理学流行的南宋社会,一个女主敢于主动“休夫”,并如此决绝地对待自己的婚姻,是一件极端离经叛道的之事,既为传统道德所不齿,也为世俗所不容。 


回娘家后的朱淑真过着郁郁寡欢的日子,她的才情,她的思念。她的人生只能托付给年复一年的春花秋月。很快,朱淑真便在郁郁寡欢中病倒,并撒手人寰。



文:甜小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