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五凤楼近景,只能说这建筑规制,如果存留下来,当属顶级。 ▲张掖市现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 ▲番茄酱厂 ▲元宵节灯会,五县一区的群众都会赶来,观灯,凑热闹。 ▲地区化肥厂 ▲东大街 ▲东方红广场 ▲飞天大楼 ▲甘泉公园,儿时的记忆,去逛公园还要好好打扮一下 ▲木塔寺边的高跷队,来看热闹的群众人山人海 ▲国贸大厦内景,服务和态度是一项任务 ▲人民铁路为人,乘坐火车感觉走的路那么遥远,时间那么那么漫长 ▲金张掖牌楼,国家对张掖地位的肯定 ▲金张掖商厦,彼时高端货聚集地之一 ▲轻机厂的拉丝车间,你的父辈们可曾在这里付出青春 ▲市区一角 ▲体育馆里正在进行的篮球比赛,这些体育健儿现在可好 1980 的镇远楼。红色的镇远楼,我爸爸说他小时候在上面玩,回家准被打,因为衣服是红色的。 有没看到木塔旁边的张掖中学。亲们 你们在那个院子出生的呢 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张掖中学,这虽然只是一张黑白照片,任然能够想象校园内苍劲的树木,蓬勃而富有生机,树木掩映下的木塔,犹抱琵琶半遮面,但遮不住它巍峨的气势。相信在九十年代之前毕业的张中师哥师姐们看到这一帧老照片会感到无比的亲切。 ▲那时的市医院 ▲童心园 ▲县府街旧景 ▲小满乡敬老院 ▲邮电大楼,彼时的地标建筑 ▲有色金属公司二冶 ▲张掖师专图书馆,那时感觉师专高大上,离我们好遥远 元宵节的鼓楼 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年的张中校门,母校会在给每个人留下不同的记忆,记忆里的张中校园,布局规整,朴实而典雅,木塔风铃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最爱在春日的晨曦里在木塔下晨读,最爱在夏夜的晚自习后立在操场中央吹吹凉风,最爱在秋天大扫除时听扫帚扫过杨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最爱冬日落雪后教学楼前头上扣着红水桶的雪人… 县府街国贸大厦 在物质匮乏的八九十年代,县府街国贸大厦是张掖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商场之一,开业那天,全城的人鸡未叫就早早出动,把这里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排起几十米的人肉队伍,但这些人中,大多并非购物,而是为了乘坐张掖"首现"自动扶梯。话说当年能到这里当营业员,都是祖坟冒青烟无限荣耀的事,可以在饭桌上大吹特吹一番的!现在想想,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 南大街甘州宾馆 张掖早期餐饮住宿领域的标杆。但对我们而言关系不大,也无记忆,因为,那时,还不流行开房。 南大街甘州照相馆 那个年代照片可不是你想拍就能拍,国营照相馆是高大上的地方。大多数同学或许都在里面照过全家福,或者六一儿童节游行结束后顶着脑门上的红点子,挂着两根粗眉毛,甩着两团红脸蛋,进去拍照留念。再见时,一家影楼正在装修。 南大街河西大厦 河西大厦,貌似也是当年的地标性建筑,曾经数年里在张掖众多商业企业里独领风骚。 南大街商贸大世界 商贸大世界,张掖人夜生活真正开始的地方!那是年轻人赌马、滑冰、泡妞的不二场地!张掖人从那时候明白,只要有钱,不睡觉竟然也会令人如此销魂。一切都因为商贸大世界! 青西街自由巷 自由巷,张掖人最无法理解其名字的一条巷子,当年狗很多,人也很多,干坏事依然会被打,被抓,自由何来?倒是巷子里有一厕所,长久残损,男女通用,路过时白花花的屁股露在外面,人们只用双手捂脸,索性谁的屁股就不重要了。当年很多同学在此居住,不知还记得否? 青西街青西小学旧址 靑西中学,当年的青西小学。只记得校中有两排平房,一字排开,每个教室门囗有水泥做的乒乓球桌,下课铃声未响,大家便从教室后门做冲刺状,以抢占台子!不亦疲倦! 甘州区图书馆 这个旧建筑还在!书没读好,是不是就因为进去的太少? 县府街物资局大楼 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局应该是很有钱的单位,于是他们修建了当年张掖最高的大楼。那年那月全城的张掖人掏五毛钱排队坐电梯的盛况至今记忆犹新。 在张掖,新华商城就是一座地标性的符号。在张掖人的心目中,新华商城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场所,更承载着张掖人民生活发展变化的难忘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