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法(使用按摩棒): 2.推法: ①用大拇指指端、指腹、指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反应区上往前推。当觉得患部有病理反应物,气血瘀滞,则可用推法,推几次以后皮下组织受刺激,会有肿胀起来的反应,像气球一样鼓起来,只要继续多推几次,把鼓胀、有病理反应物的地方推平、推散,反应物会慢慢松软消失,在对应疗法上常使用推法。通常在脚底是用拇指腹的侧面推,脚内侧的脊椎反应区可用拇指节做较深入的推按。推法用指腹、指节、用掌、用拳都可以,依部位而定。 ②使用按摩棒在斜方肌、肺等反应区,四指扣住脚侧当支点,拇指抵住棒颈,另一手扶住棒体,成三十度角方向与中足骨平行,沿着骨缝,拇指使力向上推。 3.拉法: ①用拇指腹、指侧或指节往支点(其余各指固定做支点)方向拉,力点和支点的距离与行进方向和推法相反。 ②一只手握住拇趾固定,避免脚趾甲刮伤工作手指,用另一手食指第二指关节横拉。(额窦反应区专用,吴若石的特有手法) 4.挟拉法: ①手指深入脚趾趾缝中向外挟拉像梳头 ②拇指在下,食指、中指在上,挟住 注:骨头的近心端称为“基节”,中间称为“中间节”,远心端称为“末节”。 5.抠法: ①以拇指固定做支点,用食指的指尖在骨缝中抠挖,通常病理反应物大多沉积在骨头跟肌肉中间的骨缝,所以用食指的指尖在骨缝中抠,拇指固定做支点然后使力,有点压带拉的感觉。 ②食指弯曲,利用食指的中间节和
6.揉法:
②以拇指扣住脚底固定做支点,弯曲食指侧面贴近平坦而面积较大的某些部位,作打圆圈式的环状旋转移动,如脚踝周围的淋巴反应区、脚跟内外侧的反应区,吴若石喜欢使用这一种手法。 7.扣压法: ①单扣法:以拇指关节弯曲抵住反应区,其余四指扣住脚背或用二、三指指关节,直接抵住反应区,另一手握住脚背,向定点扣压略带推或拉的力量连续运作。与按不同的是它用骨节背面的尖端,而按是用指腹或指端。使用按摩棒时,右手持按摩棒,尖端的小圆头轻压在要按压的反应区位置,左手其他四个手指放在脚背上做支点,大拇指扣紧棒的尖端当力点,手指使力挟紧,右手只是扶着棒体,用力及滑动都用左手的大拇指(左手持棒时,要领相同)。如脑垂体、心、肺、肝、肛门等反应区,就常用拇指节扣压法。 ②双扣法:左手握住脚掌,拇指平伸,右手食指勾住左手拇基节,以左手拇指为轴心,右手食指可定点扣拉,适用于反应区较深或容易滑脱的部位,如肾上腺、肾、脾、乙状结肠、直肠等。 8.拿捏法: 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把肌肉多的部位提拿起来,对坐骨神经痛、中风病人、肌肉麻痹的病人或手臂酸痛,就需用此法来帮病人。捏松后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捏时用力要轻些,因为通常需要捏的人,都是循环不好肌肉僵硬,身体已很不舒服。腿部抽筋时,在手臂的对应部位拿捏按揉,压放之间,让血管扩张收缩,促进血液循环而产生治疗作用,疼痛可立即解除。 最好在患部的肌肉有预兆未抽紧之前,赶快找到对应点捏揉,可防止抽筋的疼痛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