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设计考研,导师说考前没联系不收,白考一年?

 问湿兄 2019-02-24

原本是想给大家加油打气,却牵扯出来那么多关于考研不为人知的一面,有小伙伴甚至直接说可不可以花个50W买个研究生读:

考个研考出这么多不忿,今年比往年好像要严重,某些院校的“压分现象”甚至成了微博热点,弄得学校官方还出来发表声明澄清。

除了考研人数太多,学校名额供不应求,考研过程曲折煎熬,外省外校考生路途折腾,烧钱花时间,等等常见原因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对考研的评分标准存在异议。这其中,一边倒的是对于专业评分的不满,外语和政治倒没什么人反馈有问题。

而像下面这样的情况,如果事先不知,几乎就等于白考一年:

像这样的情况,在纯艺类专业比较常见,设计类专业相对较少。

并不是说导师有多黑(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导师自身素养存在问题),导师们都相对还是喜欢有才华、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这个基本是所有导师的共性。

而随着考研人数激增,考生素质参差不齐,导师们也面临着疲于选择的困境。湿兄在读研的时候,也常听到不少导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素质下降挺严重。

究其根本,还是扩招带来的整体教育水平下降。以前一个导师就带一两个学生,扎扎实实带,现在一个导师多的一届三五个,三届加起来十几二十个,怎么带得来?

在如此庞大的考研群体、背景复杂的考研学生中,导师们要在短时间内判断一个学生的素养,可想而知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学历背景,个人作品,谈吐举止,甚至眼缘等等,自然也成为了评判的部分标准。这并非只出现在考研中,以后出来工作,大家也会面临同样的情况。

比如大公司校招,就会优先考虑985、211一类重点院校的学生。而从整体几率而言,这类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招聘方自然也会认为其工作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

因此,考研除了各科目考试要考好,事先对所报考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做一番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降低成为炮灰几率的重要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