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打小生活在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的村民来说,红色于他们而言,意义深远,因为那是斗志和革命精神。如今,他们也希望红色能够带“旺”村民的生活。 1月23日对于大罗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村里的一座有着三进落四合院式布局的房屋内,禾坪处坐了不少镇村干部及村民,大伙这是在干嘛呢? 随着红布揭下,金色牌匾上写着的“丰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个大字就出现在眼前,再望望牌匾上的红色横额上写着“黄日三故居揭牌仪式”,原来,这座名为“耀华里”的房屋是革命烈士黄日三的故居、革命运动的遗址。 走进屋内,三进落四合院式布局令人眼前一亮,墙上还写有当时的革命标语。 平日里负责打扫和整理黄日三故居的村民黄佳伟打开屋内一间房,只见里面摆放有各式各样的农用工具,有蓑衣、有竹编的篮子等,黄佳伟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近几年从各地收集起来的一些老旧农用工具。 黄佳伟:对于新农村建设也是一种宣传,过去没有机械,全靠手工来织造这些东西,真的很艰难。 村民黄立靖告诉记者,村里除了黄日三故居这一处留存着革命的印记外,在距离黄日三故居不远处一座名叫“心一公祠”,也叫绍南里公祠的民居,也是村里人红色记忆里的“落脚点”之一。 村民 黄立靖:这个地方是早期丰顺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黎凤翔同志,从1924年到1926期间在这里以教书为掩护来开展农民运动,近几年在政府、村委的支持下,还有黄日三的家属,大家都能一起来保护红色印记,这也被丰顺县委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心时间 ![]() 爱心时间 绍南里公祠作为村里一座营垒式的典型乡村民居,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是丰顺县农民运动发源地,祠内还保存着当年的黎凤翔办公场所、红军操练场和红军第46团团部等红色遗址。如今,整座公祠褪去了一部分“旧衣”,换上了新装。 逛完了红色遗址,再来逛逛村里的新景点——红色长廊。长廊建在村里的小学门口,古味古韵装扮,廊内还张贴有大罗村里的革命历史。村民黄伯指着廊内的两张照片告诉记者,看着这两张照片让他觉得很是光荣。 村民黄伯: 这两个人是我的二个阿伯,我们大罗村有很多革命烈士。 在黄伯家,他拿出两张珍贵的纪念证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大伯跟二伯在革命战斗时不幸牺牲后,党颁发给革命牺牲民兵民工家属的光荣纪念证。只见这两张纪念证颁发于1957年9月25日,如今已残破,不少字样已经残缺、模糊不清。 黄伯:我爸的亲兄弟,当时我的两个阿伯一个是在岳潭老虎潭那边牺牲的,一个在汤西蕉潭战死的,我感觉很光荣。 在黄伯父亲其中一位兄弟牺牲的大罗村岳潭,这里曾是东江红十一军部旧址所在地。由于岳潭正在进行拆旧复垦工程,村内的多数村民都已经搬迁离开,大部分老旧房屋已被拆除。 令记者吃惊的是,一栋破旧的瓦房却被保护起来。原来,这一栋瓦房是原来军部的旧址,并向当地政府申请修护。 留存在村民记忆中的红色印记、红色遗址见证着大罗村内发生过的光荣革命历史时刻。 记者从丰顺县汤西镇政府办公室了解,目前,大罗村正在进行红色遗址开发保护的相关规划,并已向省党史办等单位提交了申报材料。接下来,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加强红色遗址修缮、保护和开发,把村里的红色遗址“串珠成链”,让红色记忆更好的留存在村民心中,也让更多游客能够切身领略到大罗村的曾经存在过的光荣革命历史。 衷心祝愿大罗村村民的日子能越过越红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