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 丁甘仁 冬寒必咳膏方

 中医养生wxl 2019-02-24

            名医名方 丁甘仁经典医案 冬寒必咳膏方

 

名医名方 <wbr>丁甘仁 <wbr>冬寒必咳膏方

 

丁甘仁先生(1866~1926年)是我国近代中医教育事业的伟大先驱,著名中医学家。他生活在清末民初,不仅热心于公众慈善事业,而且积极参与中医界的社会活动,为了发扬中医事业,培养中医人才,更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以他为主要缔造者,创办于1916年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不仅是上海而且是中国近代中医教育的最有名气的学府之一。建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程门雪、黄文东,以及当代许多中医名家,如盛梦仙、王一仁、秦伯未、章次公、陈耀堂、陈存仁、张伯臾、王慎轩、朱振声、张赞臣、潘澄濂、高仲山等,均出于丁氏门下,为该校的早期学生。丁甘仁先生的一生对于中医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中医史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冬寒必咳膏方

验案赏析

张先生每冬必咳,气急不平,天暖则轻,遇寒则甚,此阳虚留饮为患也。阳为天道,阴为地道,人生贱阴而贵阳。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体阳虚,脾肾两病,肾虚水泛,脾虚湿聚,水湿停留,积生痰饮,年深不化,盘踞成窠,阻塞气机,据为山险。上碍肺金右降之路,下启冲气上逆之机,不降不纳,遂为气急。饮为阴邪,遇寒则阴从阳属,虎借风威,遇暖则阴弱阳强,邪势渐杀矣。痰饮生源于土湿,土湿本源于水寒,欲化其痰,先燥土湿,欲燥土湿,先温水寒,书所谓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也。肺主气,胃为化气之源,肾为纳气之窟。肺之不降,责之肾纳,肾之不纳,责之火衰。欲降其肺,先和其胃,欲纳其肾,先温其阳,书所谓上喘治肺,下喘治肾是也。症属阳虚,药宜温补。今拟温肾纳气,温肾则所以强脾,和胃降逆,和胃功兼肃肺。但得土温水暖,饮无由生,胃降金清,气当不逆,气平饮化,咳自愈矣。症涉根本,药非一蹴能治,仿前贤方乃三思而定,略述病由,以便裁夺。

别直参(三两)云茯苓(四两) 潜于术(三两) 清炙黄 (三两) 清炙草(八钱)炙远志肉(一两)大熟地(四两) 川桂枝(六钱) 五味子(八钱,淡干姜四钱同捣) 熟附块(一两) 川贝母(三两)甜光杏(三两) 蛤蚧尾(酒洗,五对) 砂仁末(八钱) 范志曲(三两) 陈广皮(一两)仙半夏(三两)旋复花(包,一两五钱) 代赭石( ,四两)补骨脂(二两) 核桃肉(二十枚,二味拌炒) 炙白苏子(二两)淮山药(三两) 山萸肉(三两) 福泽泻(一两五钱) 浓杜仲(三两) 川断肉(三两) 甘杞子(三两)

上药煎四次,取极浓汁,加鹿角胶(四两),龟版胶(四两),均用陈酒炖烊,白冰糖(半斤),溶化收膏。每早服(三钱),临卧时服(三钱),均用开水冲服。如遇伤风停滞等,暂缓再服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