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 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文|栖云 壹 厨员一枚的我越来越不敢谈吃,原因有三: 其一心惊肉跳。 比如醉虾。活的,放在钵里,调和了酒醋等等,筷子一夹,烂醉的小虾陡然一激灵,等到了唇齿间,一息尚存拼命挣扎,十分残忍。 同类还有活切段的章鱼触手,咯吱咯吱的动感,听起来毛骨悚然,脊梁骨蹿凉风。 其二眼见为惊。 记录片播放,有一种软壳蟹,由于蟹壳软得像薄纸,经油一炸,嚼在嘴里十分酥烂。 其实这种蟹子并非特殊品种,只是掌握了蟹子蜕壳的时机,在蟹子最孱弱的时候,马上抓捕烹制。大有趁蟹之危的狡诈。 其三谈吃色变。 据说鱼有一种吃法,在鱼活蹦乱跳的时候迅速刮鳞,鱼肉炸熟,跟嘴巴还一动动的活鱼头一起摆在盘内。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肉身被炸成片片,求鱼心里的阴影面积和愤怒平方? 还有为了确保肥美,给鹅灌酒的鹅肝;为了增重的注水牛肉;以及明文禁止的十大残忍吃法。 变着法儿地虐待动物以换取惊羡和味蕾,我觉得是对“人”字的羞辱,对文明的践踏! 贰 不敢看,不敢听,更别说浅尝。 偏偏有人乐此不疲,无非追求感官刺激,嘚瑟猎奇心,标榜身份特殊。 好似站在食物链顶尖是一场耀武扬威的宣告,一次恃强凌弱的体验,一道无所畏惧的跨越。 让我战战兢兢间联想到古代酷刑,比如炮烙,凌迟,五马分尸等等。 以食果腹,生存之道。弱肉强食,大自然法则。 将食材变幻出无穷魅力,文化的体现,求新求变求奇无可非议,但个人觉得,必须有所敬畏。 强者的定义应为对以下级别施以感怀和起码的尊重,它们已经奉献生命帮你进化,倘若用凌侮弱小换取快感,那等同于暴君,暴政,暴殄天物。 真正的强者,并非处处逞强,而是当强则强。 叁 对于吃,古人从来不缺诗情画意。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吃得儒雅,吃得文明,吃得活色生香!叫人读后心底升起几缕紫烟,顿感窗外青林茵茵,红花艳艳,鸟语哕哕。 所以,吃相暴露了人相!
比如进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王熙凤一道茄鲞的详述,把炫富心理招摇得尽人皆知。 比如樊哙鸿门宴上拔剑,对项羽扔过来的整猪腿大快朵颐,生猛得英豪尽现。 比如东坡肘子,一不留神,文绉绉成了千古名菜。 一直笃信,吃的最高境界是脱离了饭桌。 一如欧阳修袒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似白居易感怀:“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肆 一直笃信,高级的吃相是对人文情怀的深刻阐述,是自我约束和俭朴行为的表露。 很喜欢弘一法师的一段旧事: 1929年5月间,弘一法师由友人陪同,乘轮船从温州抵达上海。翌日专程拜访知交黄庆澜。 好友相见,言谈甚欢,免不了一顿素席宴请。 菜一道道摆上来,杯盘碗碟,十分丰盛。可是,弘一法师没吃几口便离开餐位。 众人皆以为他去小解。谁知竟奔向了厨房。 原来他见厨房地上丢着许多菜叶,觉得可惜,就一一拾起,问厨房可否洗净烧给他吃。 厨师欣然应允,立刻掌勺。待众友找到弘一法师时,他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菜叶,并说,菜叶烧熟吃着更香…… 伍 为什么大师级别的人物一箸一勺都谦卑? 我觉得苏轼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诠释得好。 最高级的活法不是值不值得据为己有,而是值不值得为此付出。虽然字面上“来”和“去”的差异,但体现了修养的一种姿态,灵魂的一种皈依,价值的一种尺度,情感的一种收放。 为苍生,仗剑天涯;为大道,舍生取义;为慈悲,乐善好施,同样,为尊重小动物的牺牲,宁愿放弃血淋淋的“口福”。 弘一法师做到了:嚼得菜根香。 我觉得那是大智大慧品尝出来的味道,是至高无上的吃相。 《菜根谭》说,“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做。”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说,“素食本是英雄和圣人的食物。” 我们没有那么伟大,但只要平安喜乐,一蔬一饭也知足!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
|
来自: 涛bh7hse0pbabw >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