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星辉斑斓之星星 2019-02-24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有的人生来便带着光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巅峰,受万民敬仰,这种人毕竟是少数;有的人生来低贱,步步维艰,生命如蚁,任人践踏,如一百年前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有的人不甘受辱,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用卑微的生命书写英雄的史诗,比如革命烈士谭嗣,就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仁人志士。

一、变法前后

谭嗣同,晚清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1884年开始游历祖国河山,发现大部分地区农田荒芜和市井萧条,他痛心疾首,这就是晚清的统治,山河破败,民不聊生。他为了寻求救国之路,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于是和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向当时的光绪皇帝上书,进行变法运动。

谭嗣同一生追求理想,想要中国变得富强,翻开中国的历史,中国没有一次崛起不是靠着朝代的更替和新法的颁布,但是那些变法者,如李斯、商鞅、王安石,好像结果都不是那么美好。所以所有人都不会去尝试这条路,而谭嗣同却和身边的人商量,如果变法成功,将有一个富强的中国。

18986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昭》,宣布一连串的除旧布新的改革,当时慈禧太后虽然还政给光绪帝,而且还把自己的心腹荣禄做了直隶总督,变法到了深水区。

618日,谭嗣同找袁世凯,希望他帮忙,谁知谭嗣同前脚刚走,袁世凯便马上告密,取得保守党的信任,袁世凯将消息告诉荣禄,920日慈禧一党抓住康有为的弟弟,康有为侥幸逃亡,梁启超被日本收容,921日,慈禧听政,光绪帝被软禁,变法结束,谭嗣同被捕。

谭嗣同认为“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就是学习西方,这个还真难变。这条路在中国好像行不通,当时的统治已经千疮百孔。比如福建广东一代的中国人,英国人来了,什么都给英国人,因为英国人给钱给他们,清朝军队去了,只会疯抢和掠夺,包括欺负妇女,只要中国军队去了,老百姓人财皆空。说白了,大清国的军队是拿来镇压、欺压老百姓的,不是和外国列强打仗的。大清的政府是收取税收,享受荣华富贵的,清朝政府的职责是带着一帮贪官污吏,大肆收刮民脂民膏。


二、谭嗣同的理想中国

谭嗣同所说的学习西方,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当时的落后面貌。可是当时中国的统治阶级闭关锁国,根本不想学习进取,所以当时的清朝政府很脆弱,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生怕动摇自己的统治。谭嗣同他们认为通过变法能够改变国家命运,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清政府权贵阶层有多落后和保守。

由于变法失败,政府的大刀向他们大肆挥舞,谭嗣同可以离开中国,但却没有,临死时,他可以不死,但是他说:“如果血液能够将人们心中的迷茫和大臣之间的隔阂洗刷干净,那么我愿意为国家的兴盛,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的。”

三、从容就义

他的妻子问他:“我们还没有孩子,要不要帮你留下后代?”

谭嗣同说:“自己没有后代,确实对不起祖宗,但是我们的国家早就千疮百孔了,有了后代一出生就是奴隶,在这个国家还没有崛起的时候,反而是害了后代啊!”

为了更多人的生存,谭嗣同愿意为自己的变法运动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愿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证实,变法才能兴国,但是他的生命并不能换来统治者的同情和反思,但却加速了更多中国人的觉醒。

光绪帝年轻,希望通过变法改变国家面貌,引起了慈禧的警觉,囚禁了光绪帝,捕杀变法一党。

谭嗣同奋笔疾书,留下一首绝命诗便英勇就义了。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张俭何人?《后汉书 党锢列传》记载,张俭,东汉末期高平人,开始为山阳东部督邮,由于他严厉弹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为非作歹,为太学生敬仰,后来横祸又起,他被迫逃亡,人们敬重他人品,都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帮助他,找上门请他留宿,张俭逃亡时候很多人因为他满门抄斩。

杜根何人?《后汉书 杜根传》说,东汉时候,邓太后摄政,安帝年长,杜根上书要求太后放手,太后大怒,命人把他装在麻袋里摔死。执法人命行刑人手下留情,运送到城外待其苏醒,太后派人查看,杜根装死三天,目中生蛆,逃脱了,躲藏15年,太后死,杜根复出,官至伺御史。

用这两个历史人物说明作者以死相报,这种精神让人心生敬佩,这种义气长留天地之间,永远流传,不可磨灭。从中我仿佛看到一位爱国志士的凛然正气和傲然风骨。

据说谭嗣同慷慨赴死,被刽子手用钝刀砍了几十下,手段极其残忍,场面极其血腥。这便是当时的中国,有识之士无处报效祖国,清政府只知道卖国求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