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是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对关门弟子许麟庐说的。 白石老人首先为弟子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要给弟子的,是方法、是精神、是态度,而不是紧箍咒。--你可以学我,不可以像我;你可以从我身上取得一把钥匙,去打开一扇门,不可以被我的门墙束缚。你就是你,而不是我! 要说像,做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算是到顶了,即便是乱真又如何?你自己那里去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抹不掉自己的印记,既然抹不掉,不如充分发挥。 多年前,有一次书画展,一个少年的书法作品深得方家好评。多年后,一位参加过那次书画展的日本朋友再次来到中国,要求见一见当年的少年书者。依他的想象,当年的书法神童,应该成长为书法大家了。当他见到当年的书法神童,不由得大吃一惊:斗室之间,到处是那位神童临习的兰亭集序,细看临习作品,一个字--像!那位日本朋友仰天长叹:“右军啊右军,你害杀多少天才!”这个学得像的,走进去以后,就没有走出来--这,就是死! 早年,袁世海拜郝寿臣先生为师,郝寿臣先生问袁世海:“你想学成我呢,还是打碎了我做成你自己?”袁世海恭敬虔诚地说:“当然想学成您。”郝寿臣哈哈大笑,说:“错了,错了。你不可能成为我,我是我,你就是你。你要把我打碎了,再做成你自己!”
后来,袁世海果然把老师打碎了、揉匀了,做成了全新的自己,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袁派艺术,成就了一代大师。袁世海大师的表演兼容并蓄,架子、铜锤两门抱,同时在念白上透出麒派老生的韵味,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他创造了一批生动的舞台形象,人称活曹操、活李逵、活鲁达、活张飞--都是活的!袁世海先生收扬赤为徒时,对扬赤说:“你要把我打碎了、揉匀了,再做成你自己!”大师要让自己的徒弟也活起来。袁世海不像郝寿臣,扬赤也不像袁世海。 我们平常人也存在学和学的像不像的问题。我们平常人的传授和学习,与大师们的传授和学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只在层次上。比如师傅带徒弟、比如老人带新人,我们称之为“传帮带”。 那位师傅,人品、学识、工作能力都没得说,由这样的师傅传帮带,不想进步也很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终于慢慢适应了新的环境,但她仍然感觉压力大,经常说:“什么时候能像......”
我就问:你为什么要像别人? 人在性格、学识、经历、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形成了不同于别人的处事风格。不同的风格,会出现不同的过程,但不同的过程可以同样精彩。 同样的工作内容,工作的基本流程可能没有多大区别,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学习别人。需要学习的,是精神、态度和基本方法、技巧,而不是全部拿来,生搬硬套,力求和师傅“像”。比如教学,“学”了别人的教案,再听别人的课照搬有关步骤,甚至连板书的位置都能“学”,但是,当什么都设计好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些东西没处学。课堂上要面对不同的学生,总会出现意想不到问题,这些问题和别人授课过程中的问题不一样,还到哪里学去?没有自己的方法,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育工作如此,其他任何行业也都是一样。 我很欣赏一句话,--“要做就做最好的”!但是,什么是“最好的”?我这样理解:弄清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借鉴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技巧,根据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套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不一定要达到师傅的效果,更不要想着超越别人,只要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好,就是“最好的”,即使自己的最好可能比别人还有很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