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画家爱猫,也画猫。为了画好猫,在家里养猫。我记忆较深的画猫画家中有位叫曹克家的。现在,我的手里还存有他的年画印刷品。那是一组四扇屏,每扇上有四幅猫画,共有16幅。我还珍藏有一本他的著作《怎样画猫》。 曹克家(1906-1979),别名汝贤,北京人。擅长中国画,尤长工笔画猫,特别是小猫。 1924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师范染织科; 1933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 1937年转为专业画家; 1938年加入画学研究会; 1946年加入故都文物研究会; 1949年加入新国画研究会; 1962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 曾任中小学美术教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师、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干部。 著有《怎样画猫》和《宋瓷纹样》两书。 自古画工笔鸟兽的皮毛都是一笔一划而组成,无论是宋元画花鸟的徐崇嗣、宋徽宗;还是画走兽的赵子昂、明代的明宣宗,清代朗世宁,都是用细笔一根一根画成。曹克家认为这种传统画法,只适合画大型的飞禽走兽,若是运用到一尺左右的家猫身上,则很难体现皮毛的柔软。他苦心钻研,将原本用于山水的破笔拖毛、层层加色的画法用于画猫,所绘之猫毛色浓淡相间,全用工笔,层次丰富多变,富有逼真的质感,开一代画风。 曹克家所开创的破笔层层画猫方法,讲究的是每笔上下左右衔接、每一笔都从上一笔中画出来,由浅而深的把颜色画上去。这样的笔法如同苏绣里的“抢针”。不再是前人所绘花鸟猛禽中的“根根见肉”,而是“肉出根根”。 曹克家巧妙地将西洋绘画的质感表现技法运用到绘画之中,他笔下的猫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人见人爱,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画风。它们或观风、或观鸟、或闻声、或对峙、或灭蝗、或生畏,眼中窥视、惊疑、怜悯、自在的诸般神情俱是丝丝入微。 比如《猫戏图》,一只小猫在玩一个线球,一根细线飘逸而出,小猫好奇的眼神盯着这个被它所拨动的线球,一只爪子在线球上悬起或者按下,一种童趣油然而生。 又比如《欲擒故纵》,坡石下的草丛里,一只白色的小猫侧头回望一只蹒跚奔逃的螳螂,这只小猫迈着从容而潇洒的步子跟在其后,微风吹摆着这些无名的野草,崖下的几笔翠竹伴着几朵盛开的月季花,好像都在欣赏着这只洁白、漂亮的小猫的表演。小猫似乎也感觉到周围这些无声的观众,所以也在尽情地表演。唯独这只螳螂,仓皇之中难卜自己的命运。或许小猫在表演结束的时候,心情喜悦而会放它一条生路呢。 他认为猫的动、静取决于眼睛,因为猫的精神完全贯注在双眼之中。即使是画猫的背影,也要意识到其目光的内在存在,考虑猫注视着哪里。“眼睛的好坏决定全猫”。 在补景方面,曹克家也很讲究,他配景只限于园林的景,不用山水的景。齐白石、陈半丁、王雪涛等大家都曾为曹克家的猫补景,皆是动静益彰、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曹克家的每一幅作品上的小猫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感。他笔下的猫仿佛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鲜活而生动,然而曹克家并不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努力表现它们的清灵脱俗,使作品形神兼备。 我知道曹克家就是从买了他的年画印刷品开始的,他也是我最早知道的专门画猫的一位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