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解读)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教材第16课三国鼎立解读

 南坞校园奇葩 2019-02-25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教材第16课

                                  三国鼎立解读

                          鄢陵县南坞一中 刘浩

官渡之战的时间是200年交战双方是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

和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结果曹操打败袁绍;

曹操取胜的原因政治上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各种人才都招,

经济上组织屯田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记牢。


偷袭并把袁军的全部军粮统统烧掉,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是为了满足需要;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用招,

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认为计高。


曹操的20余万大军与约5万的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

双方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军诈降并采用火攻烧掉战船,

最终曹军大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才是关键。


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是220年,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今南京),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是赤壁之战。


曹魏大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

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主要开发的产业是造船;

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是孙权,

加强了台湾与内陆的联系诸葛亮发展经济民族关系改善。


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