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步骤教你提升知识转化率,一个笔记本把书变成自己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评

 省心省心省心 2019-02-25
图片来自网络

全民阅读悄然兴起,网上开始流行晒书单、晒晒一个月读了多少书,一年读了多少书。

随着晒书单还有一种焦虑也蔓延开来,“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我们依然记不住?”“读书总是记不住,不会用,怎么办?”等等,这样的帖子也是比比皆是。

曾经我也是有疑问,为什么有人说话总是能引经据典,一碰到这样的人总是羡慕的不行不行的。因为我真的就属于那种,“看了那么多书,总是记不住”的一类人。

最近遇到了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本阅读法》,本书介绍了一元笔记法,通过“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吸取书中的营养,达到得心用手地运用的目标。

奥野宣之

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活用一辈子的笔记术》《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把读书分为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并按照五个框架来理解这五个步骤,全部纳入一本笔记本进行管理。

展现在笔记本里分别是:

随想笔记:感悟、不要进行分类,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购书清单: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的推荐版块、朋友的推荐等;

报道的剪报:出版社和书店发布的信息、各类广告、作家名人的采访等;

读书笔记:摘抄、写读后感、贴腰封等内容展现在笔记本里。

而最后的“活用”是一遍一遍的重读,定期重读读书笔记,在重读中展开思考,融会贯通。

1 选书:随时竖起天线,收集信息。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记录“随想笔记”制作购书清单,这是选书的第一步。

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点”。即使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列清单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意识到读这本书的目的,在不断列表的过程中,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

选书,重要的是看平时收集的信息,要经常竖起敏感的天线。可以在随处可见的地方准备各种标签,随时记录下瞬间的思考,马上记下来,尽可能多地捕捉,尽可能多地捕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把感兴趣的书名或主题都写在笔记本上的随想笔记里。

作者奥野宣之在书中特别提到“帮自己找书的枢纽书”即书里推荐的书。因为作家每年出书的数量是有限,书里介绍的书一般都在作者手里经历了重重筛,大多都是对作者研究的主题或认知产生重大影响的书籍,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书。通过作者梳理出的书籍脉络,接触更进一步的研究主题,对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购书:利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买。

因为有了前面的“购书清单”,那么购书就不再迷茫,不管你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根据‘购书清单’指名购买,都能够大大提升购书效率,节省购书时间。

3 读书和记录:

通读、重读、标记、“葱鲔火锅式”笔记

作者提出读书毕竟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

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作者给出流程结构式的读书和笔记的方法和步骤:按照通读、重读、标记这三个步骤把一本书的重点内容筛选出来。

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重点内容被筛选出来后,“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便隆重登场

读书笔记当然少不了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可以按照六位数法:如171203(即2017年12月3日),尽量笔记上所有的日期都统一格式。这样便于后期查找和制作检索目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格式和内容其实很简单:摘抄+评论

摘抄和评论:重读一遍做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摘抄部分用“〇”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好总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

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为写书评打下很好的基础。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也给了一篇这样的读书笔记和参考读书笔记写的书评。书评文章里除了开头和结尾其他全是笔记里的内容稍作修改。

4 活用

读书笔记的记录已经是一次阅读的输出。学以致用的读书体验才开始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已经开始。作者说“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而说到活用,作者在书中给出的方法是:重读笔记。

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场所”,那么读书笔记就是在这个场所拍摄的照片。在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场所拍照,拍出来的照片都会有所不同,而过一段时间再去看这些照片,对那个场所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

养成重读的习惯

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作者在工作时会把笔记本放在桌子上,感觉思绪进入死胡同或是有些疲劳的时候习惯把笔记本拿出来翻翻看。

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想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

读书笔记让重读不再那么困难。通过重读对自己前后的思想作对比,很多问题的答案可能一下子跃然纸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然得到体会。

坚持记录读书笔记,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通过写书评锻炼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所谓“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单是作为思想的仓库,读书笔记就具备坚持下去的价值。

重读笔记不仅能够让我们学以致用,有了读书笔记有时即使是书扔了,重要内容的参考还可以从读书笔记中找出来。

还能在一遍遍地重读中,发现已经没有价值的书籍,清理书架,瘦身藏书,只有书架上的空位出来,新书才能进来。就像我们的思想,只有通过输入→输出→升华才能完成提升。

按照作者的读书框架分类,详细介绍了用一本笔记本管理读书生活后,作者在最后还附送了读书小技巧,有两个小技巧让我受益颇深。

一是多用参考书,少依赖网络

作者通过参考书调查到的信息更直接、准确,不用担心像网络搜索一样偏离正题或是充满冗余的信息。比如:地图、图鉴、统计数据、百科全书、年表、词典。

这点体会比较深,我们去网上搜索时,需要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容耗费的精力更是让人吃惊。

二是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砍树之前要把斧头磨得锋利无比,砍起树来才能省时省力。所以在遇到难题时,不要勉强自己正面强攻,要先找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点再发起进攻。把理解难题的过程或感想写在笔记本里,也是可以促进理解的。

比如在读古典名著或内容较难的书籍时,可以先从入门书或解说版开始,或者各类书籍的图解版和漫画版。比如小学生对于历史书籍看不懂,不愿意看,你可以试试扔给他一本漫画版的历史书。

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主要介绍了通过笔记本管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这五个步骤,坚持下来,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解决日常读书的几大普遍难题:怎样选书、怎样读书、怎样吸取书中营养,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建议在读书中对这几个问题有焦虑的人群可以先从这本书开始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