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的畸形关系,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快乐老年435 2019-02-25

这位自强不息、一心想攀登封建阶梯的贾府三小姐,还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缺憾—一底出。庶出,这在“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亲法社会里,是卑贱、低下和可鄙的同义语,向为人们所轻视。凤姐在由于探春“理家”而躲避了众人怨恨时,曾替她惋惜:“可惜她(指探春)命薄,没托生在太太(指王夫人)肚里”。这是探春的一个“不幸”。对这种“不幸”,她感到委屈、痛苦和不安,因而想竭力摆脱这种境地,但她不是去反抗造成这种“不幸”的根本原因—封建的嫡庶制度,而是千方百计地掩饰底出身分,背叛生母,拜倒在封建正统的脚下,以实际行动极力维护造成她不幸的不合理的制度,企图使自己上升到正统地位,和贾府的当权派平起平坐。这样,便形成了她同赵姨娘的畸形关系。赵姨娘是探春的生身之母,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地位卑下,相当于“半奴才”。因此,探春矢口否认这个母亲。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的畸形关系,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她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并且,她十分歧视赵姨娘,把她看得连奴才都不如。这在赏银一事上表现得最明显。赵姨娘的同胞弟弟赵国基死了,贾府需要发给体恤费,于是探春叫吴新登家的查旧帐去,好按例给银:吴家的取了旧帐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十四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一一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请读者诸君猜一猜:看完旧账以后,探春能“赏”多少?谁也没她只给了二十两。如说“按例”,有一百两的、六十两想到的、四十两的,最少的也有二十四两,唯独亲舅舅死了,仅仅发给二十两体恤费。这按的是什么例?袭人的妈死了,还赏四十两呢!

赵姨娘那么大年纪,替贾府做了大半辈子的“半奴才”,又生了贾环和探春,反而连袭人都不如了。这不是公开的歧视是什么!怎么能不叫赵姨娘“伤心”呢?即使是贪权好利的王熙凤,碍于旧例,也不至如此刻薄吧。在这里,完全可以看出探春的故意压抑生母、沾名钓誉的实质。而当赵姨娘找她,要她关照一下自己的舅舅时,她登时气得“脸白气噎”,哭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指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这种行径,目的是为了达到否认自己庶出的身份,死乞白赖地挤进“嫡”系的行列中去,读之令人恶心。然而,也正是从这里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这个少女浸蚀得多么深邃。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的畸形关系,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赵姨娘那么大年纪,替贾府做了大半辈子的“半奴才”,又生了贾环和探春,反而连袭人都不如了。这不是公开的歧视是什么!怎么能不叫赵姨娘“伤心”呢?即使是贪权好利的王熙凤,碍于旧例,也不至如此刻薄吧。在这里,完全可以看出探春的故意压抑生母、沾名钓誉的实质。而当赵姨娘找她,要她关照一下自己的舅舅时,她登时气得“脸白气噎”,哭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指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这种行径,目的是为了达到否认自己庶出的身份,死乞白赖地挤进“嫡”系的行列中去,读之令人恶心。然而,也正是从这里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这个少女浸蚀得多么深邃。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的畸形关系,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另一方面,她却殚精竭智地讨好嫡系的王夫人。有一次,老色鬼贾赦要讨鸳鸯为妾,贾母恐自己失却臂膀,于是动了气,不分青红皂白,把与此事无涉的王夫人责备了一顿。探春当时正在跟前,立即为王夫人辨屈,结果使盛怒的“老祖宗”承认自已“老糊涂了”。此是讨好王夫人的证据。我们读《红楼梦》,也时常看到探春和宝玉在一起“哥哥妹妹”地“说体已”,其实这正是为了讨好王夫人,因为宝玉是王夫人的“命根子”。不仅如此,探春有时还当着宝玉的面中伤赵姨娘,说她“阴微鄙贱”、“昏愦的不象了”(第二十七回)。难怪赵姨娘愤怒地质问她:“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只拣高枝儿飞”。探春的这种做法,恰好符合宗法家庭的正统主义伦理,是为封建道学家们所极口称道的。这不是如某些同志所说,是对嫡庶制度的蔑视和反抗,恰恰相反,她那褒嫡贬底的行径正是对封建嫡庶制度的有力维护。尽管她曾说过:“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这也只是假装中间派罢了,在实际行动中,她是一向倒向嫡系、蔑视底出的。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的畸形关系,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我们这样说,为探春辩护的同志可能依然不会满意,因为他还有另外的理由:第一,赵姨娘“完全没有对于一个亲生女儿所具有的那种细心的体贴和疼愛”;第二,赵姨娘的品质很不好,“我们固然反对无情的女儿,但我们又岂能同情不成人的母亲”?表面看来,这好像是个理由,但要往深一层去看,就会发觉这不能成其为理由。第一,按书中的具体描写,不是赵姨娘缺少“母愛”,而是她那个满脑袋正统思想的女儿,根本不接受她的“母爱”连母女关系都压根儿否定了,还谈什么“母爱”。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的畸形关系,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第二,赵姨娘的确心术不正,灵魂卑微,有点“颠倒”,“着三不着两”的但我总觉得,比起假慈悲、真残忍的王夫人来,她不见得就更坏些,她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贾府的长幼尊卑,没有不欺侮她的连平儿都很不平,说这是“墙倒众人推”。显然,把探春否认母女关系的原因归结为母亲“不成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结论只能是这样:探春和赵姨娘的畸形关系,非但不能证明她有反对嫡庶制度的思想,反而成了她的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