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日前已经大热落幕,但在身边朋友中却似乎热度不减,谈笑有《知否》,坐卧看《知否》,还有追完准备二刷的:一部所谓的“宅院戏”,何至于越播越火? 与众多的女主戏、宫斗剧相比,《知否》更多地专注于人性刻画。它并不仅仅满足于讲故事,没有停留在勾心斗角、斗智斗勇,而是以更多的笔墨深入细腻地塑造人物内心,传递圆融理智、不卑不亢的处世智慧,并从更高层次去描绘莫测的爱情,从而抓住荏苒变幻的光阴中亘古不变的人心、人性。这些融入情节深处对人的关注,才是《知否》能在大宋的衣香鬓影中,令观众产生深刻共鸣的原因。 A 传记式的人物塑造 近年来,各种古代大女主戏精彩纷呈,但没有一部像《知否》这样花费大量笔墨,去专注细腻地刻画普通女性的成长。这部戏的成功,凸显了日常生活的价值,将观众对猎奇的兴趣引导到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人格成长的关注。 与同为现象级作品的《甄嬛传》《芈月传》《楚乔传》《延禧攻略》《那时花开月正圆》等相比,盛明兰只是最平常不过的小官宦人家亲娘早死的庶出女儿。然而,她却有一个最不平常、即使是今天的普通女性也孜孜以求的素质:日常生活的理智与情感。 如果说别的大女主的战场主要在打怪,盛六姑娘的战斗则是双线的:年幼时投壶胜出导致母亡的深仇大恨、天生的聪慧敏锐、青春年少的冲动、校草级人物的爱慕……任何一点,若无韬光养晦,引来的可能是“风必摧之”的杀身之祸。她必须先理智地安顿好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才能机智地应对家中的各种威胁。修身才能齐家,这是别的大女主戏几乎没有表现的内心层面。这种生存的高度紧张感带来的理智与情感互动博弈本身就具有足够好看的戏剧张力,随着各种事件铺陈推动性格发展,让人物更细腻、丰满、可信:明兰虽冷静守拙,但并没有被拔高至刀枪不入,也一样会被感情左右,会关心则乱,拼死一搏;而随着她的成长,善待外室女儿、劝解救护曾经羞辱自己的英国公独女、救助不得已威胁自己的康兆儿……这些理性与平等尊重的处事态度也伴随着深厚的情感力量,显示她并未因被迫的明哲保身而变得自私圆滑,其将心比心的大度与善良不但出于理智,更因有源于自身成长经历的情感动机,显得更深厚、更有说服力。 如果说很多大女主戏爱写传奇女子的“传奇”,那么《知否》就更像是在写“传记”——为普通人尤其是日常家庭生活中女性成长作传。所谓“画鬼易画牛马难”,艺术上平淡天真、正面描写才最不易,《知否》可算是迎难而上,为盛明兰的每一步成长都做了足够坚实的铺垫,富有趣味地勾勒出她由“敛藏”到“绽放”、逐渐活出生命本色的成长轨迹,让一个丰满、立体、富有深度乃至能与观众产生精神共鸣的普通女性形象稳稳地立在了屏幕上。 B “女主内”的智慧 一般来说,宫斗剧或者宅院戏里的智慧担当很少会落在老年女性身上,然而,在《知否》中,这个智慧的化身是祖母。这不但是这类戏也是很多电视剧中少见的女性形象。她才是真正的当家人,她的智慧不是宫斗也不是商战,而是很多作品中往往不屑于表现的家庭妇女“女主内”的智慧。在她身上,《知否》凸显了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的人情世故的价值,让同样处于琐碎日常生活中的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对于传统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女主内”的女性到底是什么角色?盛家祖母做出了形象的诠释:并不是“我随你”式的三从四德,而恰恰是要求某种程度的男女平等,要求女性在家庭这个“战场”上,独立、自主、不卑不亢,不为情绪所困扰,提得起放得下;既要大事化小,维持家庭的和睦,也要坚持原则,不姑息纵容。自立自强的祖母本事不仅仅在宅院之内,作为勇毅侯的独女,见识还达于朝堂之上,即使是当官的儿子,面对朝廷纷争都要回来问计。 祖母对明兰的教导,大概让今天的许多父母都会汗颜。她是给了明兰无条件的爱与呵护的祖母,更是明兰成长路上严格的导师,难得的是,她会倾听并尊重明兰的想法。比如她给明兰仔细分析与齐衡的不可行,并没有行使家长的威权强加阻拦,舍得让孩子去犯错,而不是以安全和爱为名,剥夺孩子体验自己人生的权利,同时默默联系贺家,为失恋的明兰提供了宝贵的温暖和安慰。更难得的是,她给予明兰独有的女性传承,告诉她无论是父母、丈夫,还是儿女,最后都会离开自己,不能无底线地不为自己考虑,爱人更要自爱——正是这启发了明兰的自我意识,使她在面对“女子读书无用论”时才能够独立思考:“‘读书无用’不过是男子用来骗女子的,为了让女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弄。” 凡此种种,是不是与我们想象中那个逆来顺受的古代女子大相径庭,而与现代人的性别意识更为接近?与宫斗的勾心斗角、是非模糊相比,这个富有远见卓识的老祖母“三观”端正,传递的更多是人情练达、温和宽厚、不卑不亢的处世智慧,给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提供了一个中正的范本,也是很多人二刷《知否》的重要原因。 C 更高层次的爱情描写 张爱玲曾经说过,最能表现人性的,除了战争,就是爱情。对人的关注,使《知否》的爱情叙事有与众不同的选择。相比很多电视剧里死去活来折腾不休的花式虐恋、争风吃醋欲置对方于死地的情爱竞争来说,《知否》连一见钟情、玛丽苏这种女主戏、言情剧惯用的套路都没有,却把普通人的爱情写得引人入胜:它没有止步于写情,还以情写人,深入爱情境遇中挖掘人性,让它不依赖三角、诬陷等外在桥段也能够向纵深发展,显示出了爱情描写的更高层次。 虽然是古装,但剧中人的情爱选择却与现代人相通:在初恋齐衡与浪子顾廷烨之间,明兰最终却选择了不那么爱的顾廷烨。为何?价值观的不同和对女性的态度使然。 小公爷齐衡对明兰的感情一直非常坚定,他认为是自己的执拗导致错失明兰,但事实上,剧中通过系列的小细节清晰刻画出两人分道扬镳是成长、个性、价值观迥异的必然结果。如明兰所说的,齐衡是他们家的宝贝,言行可以无所顾忌,全然想不到自己公开对明兰示好会给明兰招来嫉妒和杀身之祸——自以为好,却缺乏同理心,不懂得换位思考,这不是今天恋人们都容易犯的毛病么?而就“三观”言,在学塾的嫡庶之辩中也可以看到顾廷烨更懂明兰:明兰提出的纯臣论是从现实出发的,顾廷烨不屑嫡庶之争,更强调真才实干,且尊重女性,平等以待,为明兰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保护。而齐衡极尊嫡长,对三纲五常过于看重,因此后来关键时刻顾廷烨都主动提出要奋不顾身帮他救父,他的保守主义却顺理成章发作,不能当机立断,从而永远错过了明兰。其后,祖母为明兰挑选的贺弘文,性格也类似:面对表妹求嫁,即使明兰不顾失仪挺身维权,贺弘文却提不起放不下,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支持。 这一连串的事件,成功刻画出齐衡、贺弘文这类乖孩子不能经事的性格特质和价值观落差,点明这才是他们必然错失明兰的真正原因——不知道这是不是古人的价值观,但这肯定是今天我们的价值观:真正美好的爱情,从来都需要勇气,否则,只能像齐衡、贺弘文那样,落得一声叹息。胜利,从来都属于宅心仁厚却不按规矩出牌的家伙——顾廷烨在婚事上也充分表现出与战场一样的足智多谋,布下声东击西的大局,终于娶得明兰归。 一对经历颇为坎坷的璧人,从此就过上幸福的生活了?爱情真正的考验婚后才出现。两人婚姻堪称内忧外患,其中最致命的,是明兰其实本不爱被她称作“二叔”的顾廷烨。《知否》在这里展现了爱情描写更深入、细腻的一面:一个爱了很久,一个爱得很少甚至几无知觉;都有责任感,都想爱护对方,不宫斗也不腹黑,这种“善意的矛盾”同样能够让平凡的婚姻生活变得跌宕起伏,不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爱境遇?顾二的斤斤计较和现代人也没有区别。对于如何破局,剧中铺垫得其实非常细致。 人物具有生长感,足智多谋、“三观”端正,光线柔和、设色典雅……是看完78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对于其他的大女主戏留下的突出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