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纪寒潮与宜昌气象台(1)

 宜昌石头书屋 2019-02-25

在2016年伊始,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之日,高调宣告了西伯利亚正有一股霸王级的寒潮蓄势待发,“世纪大寒潮”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开启“冰河模式”。用的词语是“冰冻”、“冷雨”、“暴雪”、“强风”暴虐4连击!也就是说,东北“冰窖”、中东部“速冻”、长江以南“飞雪”,连广东都会大部分地区降雪!因为几十年一遇,所以被称之为世纪大寒潮。

我们从成语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关于寒冷的描述。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21回中形容:“寒气逼人,毛骨俱悚,狂飙刮地,人马俱惊。”房玄龄在《晋书·张协传》如是说:“天凝地闭,风厉霜飞。”脱脱和阿鲁图在《宋史·朱弁传》形容得惟妙惟肖:“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韩愈在《祭河南张员外文》中提到寒冷的时候这样说:“岁弊寒凶,雪虐风饕。”苏轼在《磨衲赞》里说的是:“折胶堕指,此衲不寒,铄石流金,此衲不热。”周密在《齐东野语·曝日》里解释说:“《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柳宗元的这首《江雪》无人不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岑参把漫天飞舞的雪花写得富有诗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个很有文采的小姐薛涛却把风雪写得凄凄惨惨:“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刘长卿写的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李白写的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过,还是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里表现出的境界最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关于这次世纪大寒潮,连中央气象台也预报,受此影响,全国多地气温会继续下跌,达到入冬以来的最低值。南方7省市将有大到暴雪,全国开启“冰冻模式”,多地将逼近历史极值。内蒙古呼伦贝尔最低气温达到-47.5℃,据说呼口气都能冻成冰;东北地区和山东半岛则大雪纷飞……这对于家家有暖气的北方来说倒没什么,可是对于没有暖气的南方地区来说,此次的世纪寒潮“杀伤力”更大。中央气象台更加增加了南方人的恐惧:预报说,湖北、湖南、浙江、安徽等地会有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甚至可达20厘米,雪花甚至可能飘进台北、广西、云南。

大风、暴雪、冻雨,还有超强冷空气一起扑来,加上“寒潮”在气象上的定义就是冷空气的最高级别,再加上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声称这次“世纪寒潮”其降温之凶猛,温度之低,均为前所未见的,一时好不热闹。于是,在开始飘雪起风的时候,我们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各级领导纷纷看望在低温中继续奋战在第一线的民众,各级政府纷纷帮助困难户解决生活问题,各地的形势自然也是平稳有序的。

喜欢凑热闹和顺势而为的央视也因为这次世纪大寒潮而紧急动员起来,除了把这次降温说成是西伯利亚“霸王级”寒潮来袭,还借用中央气象台的话说,21日到25日,中东部普遍降温6-8℃,局地降温14℃,还有9级阵风!除了将那张寒潮地图标记成全国基本都变“蓝”了,还火上浇油的预告:华北北部、江南东北部及云南东部和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到1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将下降到零下10℃左右,最低气温不足0℃的区域将一直南压到华南北部一带。于是断言,中国开启“速冻”模式!并且还将这次抗击寒潮的特别报道放在了预计会出现暴雪的浙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