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已经买了电动汽车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开车出远门最烦恼的是充电问题。各个厂商对此的解决方法都特别简单,3条路:
然而无论是哪条技术路线,现在充电时间仍然要比燃油车加油时间长。这也是虽然现今主流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400-500公里,但很多人仍然觉得电动汽车“不够自由”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聊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肯定有人会说:“虽然充电速度上不去,但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续航里程。等汽车续航里程达到了1000公里时,应该就没有人抱怨这个问题了。” 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虽然没问题,但以当前的技术来说,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有些“得不偿失”。因为电池的重量就在这里,续航越高,带的电池也就越重越大,总会达到一个极限。 而继续增加电池密度的方法固然好,但也很难在短时间有大突破。 马斯克的超充和李斌的换电,的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车主的体验。但说到底,无论是李斌还是马斯克,都是在原有的电池技术基础上捣鼓一番。 虽然两者最终捣鼓出来的产品都还不错,但电池究竟还是那个电池,再怎么搞,的确都不如加油来得方便。 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换个思路。 请各位先想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围绕着现有的锂电池捣鼓呢? 事实上对于电动汽车电池来说,它本质上是一个为汽车提供电能的装置。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只要能提供电力,不一定非得用现在锂电池形式的东西。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搞了个不同的思路: 电池的核心元素就三个:
我们现今汽车上使用最多的锂电池,为汽车提供电能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将电子通过电解液从正极到负极来回搬运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讲,锂电池的能量基本都存储在电极上(因为是将储能材料涂在集流体表面形成电极),从原理上就注定了李斌和马斯克无法在电池内部捣鼓。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我们平常认识的镍氢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以外,还有一种“液流电池”。 这种电池在风电领域其实已经有所应用,但由于以前的技术限制,并没有在汽车上应用起来: 液流电池其实是一种电池的大类称呼,这种电池最大的特点,是正负电极并不参与反应。它们只为反应提供空间。像上图一样,正负极电解液分别放在两个罐子里,中间则是两个电极和一层薄膜。 两种电解液流动到正负极之间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汽车提供动力。 比起易燃易爆的锂电池来说,液流电池由于电解液本质上就是水溶液,所以安全性更高,几乎没有 起火、爆炸的情况。 不仅如此,更厉害的是液流电池的组合方式: 对于锂电池来说,如果需要更多的能量、更大的输出功率,那么就需要将很多很多电池通过串、并联的方式连接起来。以早期的特斯拉model S为例,一台车上有7000多节18650电池。如果控制不好,这7000多节电池就是7000多个小型“炸弹”。 液流电池就没有这种问题。 因为对于液流电池来说,能量不足多倒点电解液就行。至于控制的问题就更简单了:你很难保证7000节锂电池的一致性,但对于液流电池来说,两桶液体一混合,只要能将液体混合均匀,那么最后得到的“大电池”是完全一致的(均匀液体)。 对,如果大家都用上液流电池,那么特斯拉耗尽毕生功力研发的BMS(电池管理系统)优势不再,马斯克会不会哭死呢? 特别强调一下,这类电池有个很重要的特点: 它的能量并不是存储在电极上,而是在电解液里。 因此,对于液流电池来说,电解液越多,其容量就越大。 所以一个新的思路就出来了:
——所以燃油车没油了能加油,那么电动车没电了,为什么不能更换电解液呢? 答案是:还真可以! 普渡大学搞出了一个搭载液流电池的高尔夫球车,这台车据称可以行驶300英里(约480公里)。在电量耗尽后,可以通过类似加油站给汽车加油的方式,先抽出能量不足的电解液,之后将充满能量的电解液加注到电池中,就完成了一次“燃料补充”。 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有两个:
维护保养方面,也并不比现在的电动汽车差多少: 这台高尔夫球车每行驶3000英里(约4800公里,四舍五入后是5000公里,和燃油车的保养周期差不多),更换一次阳极材料,比换机油的时间短,成本却差不多,约为65美元。 可能有人还会问:换下来的“废旧电解液”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再给这堆液体充满电就可以重复使用了! 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好处是:它不需要大规模建设充电桩、电网。只需要将加油站改建一下即可。感觉如果真要成功应用,那么内燃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历史可能真的会终结......(我不认为现阶段的电动汽车会全面取代燃油车,毕竟还有很多极端环境需要克服) 虽然目前在汽车上的应用还只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我希望未来会有像特斯拉搞出电动车、蔚来搞出换电模式一样的第三个企业来将这项技术研发完成,投入使用。 到时候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发现,有时候一些常见的东西,真的会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电动汽车的开始于通用搞出来一台EV1,但被内部和外部的强大的保守势力狙杀了。 突破这一桎梏的是马斯克,他带着特斯拉席卷全球。面对麻烦的换电,马斯克采取了相对容易的18650电池。 而特斯拉没做成的换电,让李斌带着蔚来搞出来了: ![]() 然而只靠蔚来一己之力铺设换电,目前来看并不现实,最多只能在主要道路和繁华地区铺设完毕。 因此电动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剩下的最后一道关卡——能量补充 还要靠一个全新的企业开发出可更换电解液的电动汽车,并配合中石油、中石化来完成 希望这一天离我们不会太远 ![]() 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我期待这打破电动车电池这项神圣遗产的人尽快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