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录鬼薄新编52邓起东

 红香圃 2019-02-25

邓起东(1938-2018年11月6日)湖南省双峰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2018年11月6日,邓起东因病逝世,享年81岁 。

邓起东(1938-) 湖南省双峰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2-1998.3进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曾任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副所长;1998.4-现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研究领域为构造地质学,主要从事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地球动力学和工程地震研究;包括我国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等不同地区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研究,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研究,古地震区和定量活动构造学研究,全国和地区活动构造图编制及构造应力场和动力学研究、

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研究等。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及中外地震和活动构造合作研究项目。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30篇,专著13部(第一作者9部),论文227篇(第一作者96篇),其中SCI收录28篇,SCI统计引用762次,代表性著作有《海原活动断裂带》、《天山活动构造》等。有13项科研成果先后17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1991年获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1名,其中1篇博士论文1999年被评为首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起东院士长期从事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和工程地震研究, 对我国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展了古地震研究,领导了全国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研究工作,推进了定量活动构造学研究;系统编制了我国活动构造图,总结了我国活动构造和应力场特征,提出了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式;主编完成了我国第一份经国家批准使用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成为全国抗震设防标准;完成了大量城市和大中型工程活动构造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起东先生先后出版专著13部(第一作者9部),论文227篇(第一作者96篇),SCI统计引用高达762次,CSCD统计引用627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1991年获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

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

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

断层崖崩积楔及贺兰山山前断裂全新世活动历史

到2006年止,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230余篇,专著13部,SCI收录和引用数高,有15项科研成果先后19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2项,3等奖1项,1991年获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代表性著作有《海原活动断裂带》、《天山活动构造》、《中国活动构造图(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