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9月份开始,为规范社交生态,微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封号操作。直至今日,微信检测营销号的算法越来越完善,营销号越来越难生存。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做微信营销的商家朋友跟我抱怨,今天又被封了多少号,流失了多少客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头疼微信封号的事情,甚至从一些号商手里买来的号,第二天就被永久封掉了,加上新电商法的出台,微信管控只会越来越严格。 究竟怎样才能避免被封号,成功地将新号养成老号呢? 通过被封5000+微信号,我们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核心点是模拟真实的私人号,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将通过“二避免、九必做”,把这一套方法分享给大家。 避免环境异常情况发生因为使用环境的改变,导致微信判定为环境异常而封号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注册设备异常与登陆异常。 有些人嫌麻烦或成本高,就用同一台手机使用软件实现微信多开,并进行微信号注册,结果第二天就被封号了,因为微信后台检测到你使用同一台设备多次进行访问注册微信,而在正常的私人设备中发生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这种行为就会被判定为异常,建议大家不要使用微信多开,如果实在要用的话,务必使用自带多开软件的手机,封号概率会大大减少。 第二类:登陆异常,我举个实际场景的例子来解释:在微信号正常使用情况下,某一天你出差了,在异地跟好友聊天时,微信会提示登陆异常,因为后台检测到你的手机IP突然改变了。解决的措施就是出差或旅游期间,保持手机的定位服务常开,后台能够记录到实时位置,有个缓冲的过程。 账号使用异常,一般是出现在活跃周期以及操作过程中。之前我在我们社群分享了防封号的课程后,立马就有一位学员就去尝试了,注册了新账号,并且养了几天,但是后面他外出出差了,没有带上新微信号的手机,一直没有操作新微信,使其处于活跃状态。结果可想而知,在他回来后,就发现微信号被封了。 原因就在于新微信号的活跃周期不够,也就是点开微信的频次不足,在真实场景下,我们都会时不时、有意无意地打开微信。 另外还有存在一个问题,也是大部分人养号时常犯的一个通病:没有经常联系好友。新号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联系人(即好友),并且保持日常联系,产生聊天记录,这样会被检测为账号异常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这里有个小技巧:大家可以拉两到三个超过一年的老号进入微信群,每天都在里面进行聊天,提高微信的活跃度,降低账号异常的概率。 除了保持持久活跃,还要减少异常操作。同样是我们壹豆大学的一位学员,我们在社群里开了一个利用朋友圈进行高效转化的课程后,这位学员在实操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的,就给封号了,后面在排查原因时发现,是由于频繁加人导致的,并且发布了含有敏感词汇的朋友圈文案及海报。 为了减少异常操作,防止触到高压线,我们要做到三点:防止发布易被质检的朋友圈文案、海报,使用合适的软件添加好友,不做会被举报、投诉的行为。 我们难免会发一些营销性质的朋友圈文案和海报,一般地,我们建议避免单独发布一张营销海报,并且文案、海报不要出现敏感字眼,用近义词或者换种方式表达,比如邀请好友,你可以说成:让好友助力等等。下图是我们总结了一些敏感字眼及修改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大家也可以在平时操作中,收集一些容易被封的敏感字眼,避免踩中雷区。 其次,什么是合适的加好友软件,即就是底层机制是模拟人工手动操作的软件,比如我们使用的微信微管家软件,可以把加人时间设置为5到10分钟,避免频繁加人或者通过好友的情况。 第三点,不要做会被投诉或者举报的行为,比如做了不合法行为:涉嫌黄赌毒,不尊重社会权益的行为:涉嫌欺诈等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侵权行为,被原创者投诉,比如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照,搬运原创内容等等。最后就是发布仿冒伪劣的产品,被人举报了。这些点都可以在《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找到。 说完了避免要做的事情后,我们接下来讲的是养号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往的养号方法都在宣导:定时定量发布朋友圈、一天定量加好友,和几个人聊天等等,然而这样做,并不会减少封号的概率,按照真实的个人号使用场景来说,没有人会定时定点地发朋友圈,定量地加好友,只有模拟个人号的操作,才能降低被检测为异常的操作。 按照我们总结的九部曲养号法,大概15天后,微信号就会稳定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