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鼎盛:宇文邕和杨坚的统一之路 宇文泰通过赋予崇高的政治地位和丰厚的物质利益,辅以各种政治联姻(如宇文泰以女儿平原公主下嫁于谨之子于翼, 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娶独孤信长女),在匡复魏室的旗号下,将其他家族紧密团结在宇文家族周围,一致对外,从而使宇文泰时期的关陇集团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玉璧之战(546年)中,高欢率十余万精锐攻韦孝宽数千人镇守的玉璧孤城五十日不下,损兵七万,高欢在忧愤中病亡,东魏国力大损,西魏从此与东魏势均力敌,摆脱了亡国危机。宇文泰又乘南梁因侯景之乱(548-552年)四分五裂之际,夺取汉东、益州、襄阳等地,使西魏及后继的宇文氏北周疆域扩充一倍,国力陡增,成为三国中最强势力,为此后北周攻灭北齐、隋朝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宇文泰(556年)死后,根据其政治遗嘱,由其侄子宇文护(513-572年)主政。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557年2月15日)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称天王,建立北周。宇文护独揽大权,赵贵、独孤信密谋夺权,事泄后均被杀。宇文护为维护权位,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后又逼杀侯莫陈崇,权倾朝野。在毒杀宇文毓后,宇文护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560年),宇文邕不甘为傀儡,暗中蓄力,最终诛杀宇文护(572年),恢复皇权。作为关陇集团奠基人的宇文泰去世后,关陇集团内部围绕新一代权力核心产生斗争分裂,宇文护虽根据宇文泰的政治遗嘱上位,但缺乏宇文泰的崇高威望,在面对夺权挑战时,只能通过暴力来维系核心地位,先后诛杀二柱三帝,导致北周政局长期动荡,但也最终确定了其在关陇集团的核心地位,维护了关陇集团的统一,可谓有功有过。 宇文邕(543-578年)亲政后,为稳固皇权,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归其掌握,并广募均田汉族农户为府兵(573年),扩军备战,同时灭佛道二教,拓展人口田亩,北和突厥,南通陈朝(陈霸先在侯景之乱后取代南梁而建立,557-589年),使得北周本就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力进一步增强。宇文邕先后三次征齐,最终灭亡北齐(577年),统一北方,使得宇文家族领导下的关陇集团权势突破北周地域,拓展到整个北方。只可惜天不假年,宇文邕在亲征突厥时病倒,很快去世,年仅36岁(这与五代时39岁亲征契丹时病逝的后周世宗柴荣可谓惊人的相似)。 宇文邕英年早逝后,长子宇文赟(559-580年)继位,沉溺酒色,同时立五位皇后,又喜怒无常,滥施刑罚,导致关陇集团对宇文皇室的离心离德。宇文赟在位就两年就因纵欲过度而病逝,长子宇文阐继位,年仅七岁,国舅杨坚辅政。杨坚称此时关陇集团对宇文皇室的离心离德,通过各种政治手腕,取得了关陇集团对其信任,消灭宇文家族势力,最终完成了权力核心的更迭,代周建隋(581年)。 杨坚建隋后,在关陇集团的支持下,结束了宇文泰以来的鲜卑化政策,令汉族将相府兵恢复汉姓,从而使汉人为主的府兵最终成为汉人的军队,隋朝成为汉族政权,消除了南北统一的民族隔阂。杨坚采长孙晟分化、离间之策,削弱突厥实力,成功反击突厥,消除了北方边患,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经过励精图治,隋朝国力大增,杨坚征调50万大军在杨素、贺若弼、韩擒虎指挥下终于攻灭南陈(589年),统一中国,结束永嘉之乱以来长达273年的乱世(316-589年),而关陇集团的权势至此达到顶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