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趣事】碳

 雪狼卡尔 2019-02-25
 前几年,我曾在《中国文物报》上读到一篇《谈文物鉴定的几个误区》的文章,文章提倡用现代科技手段来鉴定文物,想法可嘉。但该文反复强调可以借用碳-14手段来鉴定金属古钱币,言凿词切地说,这样做“岂止是丰富了袓国钱币文化,更能刷新金属冶炼史,幸莫大焉!”我当时即生疑窦:“难道碳-14能鉴定金属钱币吗?”
 
碳-14的科学原理是不要我赘释的,翻检一些工具书马上就能得到详解。比如在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上,就有中国科技考古资深专家仇世华和蔡莲珍二先生所撰写的词条,说碳-14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一切死亡的生物残体中的有机物以及未经风化的贝壳都可以用来测定年代”。他们强调的“生物体”、“有机物”,说白了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有机体的物质,如植物体和动物体材料,包括人体骨骼等。而古钱币中除了纸币、贝币等,多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圆钱、刀布类无机物。显然,用碳-14技术测定无机物,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之所以对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不但是因为我身在考古这一行,多年来不断有行外朋友和文博专业外的学生问我碳-14的问题,更在于不少非专业人士岂止以为碳-14能鉴定金属,还能鉴定陶器呢!比如有一位曹操墓的质疑者曾在
 
博客上说,国家博物馆曾经收过一批河南洛阳农民造假的北魏陶俑,“历史馆的专家虽然从肉眼上看这批文物是真的,但还是不放心,馆里便使用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断代手段C14进行检测,发现这批在年代上与北魏完全吻合”。
 
而在2010年烽烟四起的曹操墓真伪争论中,不少网友又拿碳-14断代技术说事了。比如一位网友说赶紧对墓碑做C14检测,真假立辨!”也有一位网友“建议,中央出面干涉,对出土的石碑做碳十四检测,这样很快就能知道到
 
底谁在撒谎!”可见,碳-14断代技术在不少人眼中简直就是文物考古中的万能法器,无所不能。一旦用上它,文物的真伪立马就能见个分晓了。虽然,这类相信科学技术的初衷值得肯定,普通公众能知道这项技术已实属不易,文物考古受人关注的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但不了解任何科技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的想法,却是要纠偏的,更是要科普的。换言之,不能对陶瓷器、石质品等乏碳元素的文物进行断代检测,就是碳-14技术的局限性。一般适用的范围在5万年以内,样品少了或者被污染了,误差率可能还很大。一般而言,考古学家宁肯把它作参考性的数据,而不太作为决定性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唐际根就曾对“为什么不对争议最大的石牌做碳十四或热释光”的问题作过回答石牌是否是现代人造假,用碳十四或者热释光测一下年代不就解决了吗?很早以前某某某先生就在其博客中提出这样的建议。这样的想法虽然很好,却是典型的想当然,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碳十四测年法需要碳样,石牌为青石质的,如何能够利用碳十四测年?热释光测年法则要求被测试的样本曾经受热(例如陶器被烧过),同样的,作为青石材质的石牌显然无法满足这个条件。说这是‘想当然’,是因为即使退一万步讲,即便利用碳十四或热释光可以得到石牌的年代,对于鉴定石牌是否造假也并无帮助。如果造假者选用古代的材料刻上字,碳十四或者热释光岂不也是白做?”
 
碳-14技术不能包打天下,不等于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科技人员束手无策,别无新法。他们发明的不少可用于无机物断代的技术手段,已经比较多地运用到了文物鉴定当中去。像我们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也经常出这样的考题:“请你列举利用科学技术断代的主要手段。”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有:放射性碳14断代、古地磁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铀系法断代等。其中,像古地磁断代、热释光断代等技术,对窑、炉、灶、砖、瓦、陶瓷等受过髙温具有磁性的古代遗存,就多可以测定出年代来。
 
比较令人欣喜的是,文物考古中的这些科技断代技术手段,近年不但在考古界得到更多的利用,在文物收藏界和鉴赏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家希望能在传统的经验式鉴定的基础上,增加鉴定手段的高科技含量。最近就经常看到有人来我们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希望能利用该所应用离子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HXE技术,解决一些诸如瓷器、玉器等藏品的真伪疑虑,而且这项技术令藏家更感兴趣的,还在于可以进行文物的无损测定。
 
由此可见,业有所攻,术有专长,没有哪一种技术手段能包鉴百器,断代所有。这是要提请朋友们在知晓新技术鉴定手段时注意的。同时我也想到,从事文物考古特别是科技文物考古的行家,能不能也多关注一下科技手段的普及化呢?如此,则是赏界藏家之幸,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幸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