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教序》原碑与原拓对比,处处是玄机

 句咏 2019-02-25


监制:书法自学  编辑:自学君





  


  



  



  






  再精的拓片,也很难保证与碑刻严丝合缝。

  “域”字右下一撇,看拓本上轻下重。

  而原碑显现的却是重、轻、重的节奏感。

 


  



  临帖时,一直以为“尧”字的第三横是断开的。

  当看到原碑时,才看清是连着的。

  拓本有时误读不少。



  这个“寻”字笔势婀娜。

  原碑更能清晰的体现笔势的起伏连贯。

  而拓本上半部,明显笔画断开了,少了一气呵成。



  “雪”字的第二笔,下笔迅猛呈方头,有明显的下按折锋的动作。

  再看拓本,少了许多



  “贤”字起笔的贼毫都真实地刻出来了。

  这位刻碑高手,绝对是忠实于原作。



  “仙”字看拓本,略显臃肿。

  原碑却肌肉感十足,精气神完全不在一个段位。



  “武”字拓本表现已经很棒了。

  再看原碑,乖乖!一身金石气,闪着金属的光芒。

  这种岁月的包浆,拓本能表现得出来吗?

  精美的石头真是会说话呀。



  “省”字第二笔的起势,看拓本比较模糊。

  看了原碑才晓得,这是逆锋起笔的动作。而且很果断。



  看看“能”字原碑中的起笔和折笔处,方劲刚健,

  传说王羲之下笔“入木三分”。观此字,可见笔力惊人。

  王羲之书法“遒媚”,实在是媚易见,遒难得。



  “妙”字妙在明显的收放对比。

  看原碑,发现女部的中心点是活的, 

  而少的长撇转笔处,多么轻盈。 


















@本文来源:网络。内容观点仅供书友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