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点十论:农信社系统紧迫问题

 来煜标 2019-02-25

警惕能力丧失,重建农信优势。2016年起,每年我都“从群众中来”,提出一个关键词警示业界。今年,我提出的关键词是:“能力”。即,加强能力建设。大潮退去,一切都被打回原形。能力建设,正是回归本源新政之下,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互动】过了元宵节,正式开工啦。春节期间,我收到海量后台留言,有新年祝福,有读后感悟,有讲座邀请,有的提出免费为本号版面做优化支持,有些细心朋友还对文末个人介绍文字中的笔误提出纠错(数字0应该是1)。唯有衷心感谢并竭力尽我所能——今后,除了重大节日,每周一上午11点,我都将在此发布原创文章。所以,我们固定的接头暗号是:周一上午11点!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大局已定,众行下沉,问题暴露,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形势紧迫,各行社基本面之上的能力建设,迫在眉睫。为此,围绕回归本源新政之下的能力建设,春节前后,我以实践者为师,通过专题讲座、内部交流、公开发表等多种形式,从“怎么看、怎么干”两个层面,提出一系列观点。

例如,已成为众多行社内部学习资料的“迎新十三篇”。

除此,内部交流中,我曾以“永乐寄语”形式,把我的一些重要语句,单列出来,形成“寄语十条”,与业界分享。这些语句背后,是来自全国各地大量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可谓凝聚了有代表性实践者的智慧和血泪。

现将“寄语十条”原样公开,谨供参考。其要义,结合实际工作,很容易准确领会。同时,为防止断章取义,征得案例方同意后,我将有选择地公开案例,作为补充说明。


图片说明:四年来,我提出的4个年度关键词。

“寄语十条”,如下。

一、关于心态

经营、管理环境,已经发生巨变。大局已定。战斗者最可爱——当前的农信社系统,不需要祥林嫂,需要李云龙!

二、关于能力

凡花钱能买来的,都不是“能力”,因为能力是“内生”的、需要“内化”。过度外包,正在戕害农信,有些行社甚至到了“自宫”的地步!以至于能力加速丧失:搞战略的不会战略、搞信贷的不会信贷、搞清收的不会清收、搞风控的不会风控、搞营销的不会营销、搞培训的不会培训、搞党建的不会党建、搞IT的不会技术、搞人力的不会考核、搞信息的不会传播,处处受制于人。如果行社“能力”只剩下一张金融牌照,你将分文不值。

三、关于领导

1.领导力,是农信社系统最短板。

2.调动人心的能力,是第一生产力,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董事长、理事长,必须通过领导力建设,成为行社“精神领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砖家和叫兽们鼓吹的所谓“靠制度管人”“靠文化管人”,全都是扯淡。

3.领导之难,面对员工,难在“艰难三角”的平衡:尊重、待遇、发展。如果不能拿出更好的“待遇”和“发展”,请务必给予员工更多的“尊重”。

4.“激活”,始于“倾听员工心声”,臻于“领导言行一致”。不“听话”、“言值”低的领导,永远是“火星人”。

5.浮在表面的“PPT干部”,如果背景复杂你不能把他“T”出去,那就因材施教、施用,把他“P”得实一点。

四、关于品牌

得人心者得品牌,得品牌者得县域。品牌的核心是情感,关键是营销传播。要诀在于,触摸到人心最软处,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经营还是管理。

五、关于营销

任何一次营销活动,都是数据的归集,是获客、活客和粘性。否则,那就不是营销;任何一次营销活动,都是品牌的淬炼,必须有效、协同传播。否则,它什么也不是。

六、关于爆发点

协同机构、数据指引、聚合客群,把客户组织起来,是农信社系统生态建设重中之重,是下一个爆发点。未来,没有组织起来的客户,那不叫“客户”,叫“散户”;没有数据支撑的生态,那不叫“生态”,叫“疲态”。

七、关于比较优势

农信社系统真正的优势在于:“农”,“信”她。越是所谓“智能化”、越是所谓“无人银行”,越需要面对面的情感。农信社系统真正的比较优势在于:更易于线上 线下;换言之,更易于实现:线上优化体验 面对面打动人心。

八、关于实用主义

以“用”为本,实用主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地制宜。广泛借鉴一切被实践证明真正有用、适用、好用、够用的方法,管它是土是洋、是大是小、是叫“大数据”还是叫“大熊猫”。

九、关于问题

领导者负责发现真问题、给出真答案。遗憾的是,你发现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扯谈——那根本不是真问题,所以,那也就根本不是真答案。

十、关于方法

被四处贩卖的大行思维、金融科技和洋经验,根本解决不了农信社系统的根本问题。农信所面临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的农信本身,已经全部解决了,只是解决方法散落在各地:局部行社解决了局部问题。所以,业内实干家多多有效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