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翁联律精彩点评--看图说话(题诗)

 JwwooLIB 2019-02-25

入选三甲诗词的标准:

1、“看图说话”写诗,要围绕着图片所显示主要内容来创作。诗的内容不得偏离主题。

2、首先要看诗作是否有意境。“意境”也就是诗的“立意”。“立意”,就是指用什么角度去表达什么内容,这取决与作者是怎么构思的。“立意”奇巧,切入点准确,这首诗的意境就蕴在其中了。

3、声律准确,要符合《律、绝声律十六式》,不得有以下三大弊病:孤平句式、 尾三平(含尾三仄)、拗句不救。

4、用韵宜使用《平水韵》,使用《中华新韵》的要标明“新韵”二字。不得出现以下弊病:出韵、重韵、叠韵、凑韵、挤韵、撞韵。

5、选词用字准确;语句通顺;不得有悖语法规则;正确的使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6、整首诗的“起、承、转、合”要和谐,要“丝丝入扣”不得脱节离骨。转句要合理,结句要紧扣主题。

7、整首诗要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方为上乘。

题诗—1:莲翁的诗:

十六字令三首

        《松》

      《其一》

松,鹤盖虬枝伫险峰,

承恩露,翠翠报苍穹。

      《其二》 

松,傲雪讥寒笑北风,

冰霜烈,我辈自从容。

      《其三》

松,大地回春暖日融,

丛山秀,劲骨郁葱葱。

 

题诗—2:小玉儿:

             七绝

          《崖边松》

傲立崖边不老松,一怀正气向苍穹。

惊雷骤雨难摧我,何惧身前身后风。

这首诗写的不错。写诗,是先有题后赋诗。首先要确定以什么为题目写什么。然后再围绕着题目去构思诗句。

起句:“傲立崖边不老松,”属于“扣题起”,“扣题起”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扣题词”,另一种叫做“扣题意”。   

这个起句则是属于扣题词起的句式,开门见山破题直点“不老松”。告诉读者在山崖上有一棵青翠的松树。

承句:“一怀正气向苍穹”,接续起句,写松树“一身正气”的风格。承句的作用就是承接起句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承句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过:承“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要接破题,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承句在诗中作为一个要素存在,它是诗的四大台柱之一,其地位决不可低估。

转句:“惊雷骤雨难摧我”,这一句,在承句歌颂了松树的“一身正气”之后进一步歌颂了松树“大无畏”的精神。这种转句形式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十四:肯定再肯定句式:》:起承两句写景、写人、叙事。转句以“定”、“必”、“应”、“确”、等等肯定性的词汇进行转接。结句概括归纳后,提升到更高一层加以肯定。

诗例—1: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唐·杜甫 ——

诗例—2: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唐·李白 ——

结句:“何惧身前身后风。”在转句“惊雷骤雨难摧我,”的基础上,提升到更高一层进一步肯定。体现了松树“无所畏惧”的精神。

题诗—3:一缕阳光:

          五绝

        《奇松》

奇松峭壁生,一柱向天擎。

雨打风吹劲,寒侵不改青。

这首诗的诗意不错,选字欠斟酌。起句也是“扣题词起”。承句:“一柱向天擎”进一步阐述了松树的高大的形态。前两句写的不错。

转句:“雨打风吹劲”稍有不足。“雨打风吹”很明了,后面的“劲”字有两解:一是当做名词使用,指有力量、力气。如:有劲、带劲、等等;也指精神、情绪、兴趣,如:干得很起劲、劲头大,下棋不如打扑克带劲,等等。二是当做形容词使用,指强劲有力。如:遒劲、劲旅 。也指猛烈,如:风势强劲;又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唐·王维《观猎》。还指坚强和刚强;如:使之集,则使者健而言必劲矣。——辛弃疾《九议》。那么这个句子中的“劲”字,应该是个形容词,是指风雨强劲呢?还是赞誉松树坚强呢?从字面上实在是难猜。转句换几个字就好了。如:风雨难摧志,意思是风吹雨打也难改摧挫松树的志向。

结句:“寒侵不改青。”结的不错。

修改后的诗:

           五绝

         《奇松》

奇松峭壁生,一柱向天擎。

风雨难摧志,寒侵不改青。

 

 题诗—4:雅:

             七绝

           《悬崖劲松》

根植悬崖一劲松,岿然昂首向苍穹。

严寒酷暑君何惧,铁骨如斯不老翁。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为“扣题词起”,承句:“岿然昂首向苍穹。”接续着起句写苍松的形态。转句:“严寒酷暑君何惧”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三:向前一层式》:向前进一层转。是指在起承的基础上,由外观的景象向内涵方面作纵深发展,使用“更有”、“强如”、“更加”、“不惧”、“更上”、“再看”、“不管”等加重语气的词汇,结句以肯定式的句型完成变化并且作为结语。结句:“铁骨如斯不老翁。”以“铁骨如斯”的赞语作结。

 

题诗—5:青青草原: 

              七 绝    

            《绝壁松》

绝壁扎根枝叶青,苍苍四季总春荣。

风刀雪剑何曾惧,铁干冲天傲骨铮。

这首诗写的也很不错。起句:“绝壁扎根枝叶青”为“扣题意起”。承句:“苍苍四季总春荣”接续着起句写松树“四季常青”特点。转句:“风刀雪剑何曾惧”也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三:向前一层式》:向前进一层转。是指在起承的基础上,由外观的景象向内涵方面作纵深发展,使用“更有”、“强如”、“更加”、“不惧”、“更上”、“再看”、“不管”等加重语气的词汇,结句以肯定式的句型完成变化并且作为结语。结句:“铁干冲天傲骨铮。”进一步赞扬了松树“傲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题诗—6:月影:   

               七 绝  

             《独树》

蟠根立在破岩边,叶茂枝繁陡壁悬。

四季披青身影正,闲观百世似神仙。

这首诗写的略有瑕疵。承句中的“陡壁悬”与起句的“破岩边”有“重复用语”之嫌。结句:“闲观百世似神仙。”弱了些。

 

题诗—7:再举:

              七绝

            《劲松》

铁骨铮铮一棵松,扎根危石傲长空。

霜欺雪压尤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绝壁扎根枝叶青”也属于“扣题词起”。承句:“扎根危石傲长空”以“倒插笔”的手法写松树艰难的生长环境以及松树的傲骨。转句:“霜欺雪压尤坚劲”也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三:向前一层式》:向前进一层转。是指在起承的基础上,由外观的景象向内涵方面作纵深发展,使用“更有”、“强如”、“更加”、“不惧”、“更上”、“再看”、“不管”等加重语气的词汇,结句以肯定式的句型完成变化并且作为结语。

结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字面上看是蔑视寒风,实质上是以衬托手法赞颂松树“大无畏”的精神。这句诗属于“借用诗句”。清代诗人郑夑(即: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借用诗句”:是指照搬或者稍加改造古人、他人的一二句诗句用在自己的诗词中,叫做:“借用诗句”。

“化用诗句”:是指将古人、他人的一二句诗句稍加改造,使之更符合自己诗的意境后,用在自己的诗词中,叫做:“化用诗句”。

“借用诗句”或者是“化用诗句”的主要原因:一是古人或前人的这句诗好,二是古人或他人描写的事物、所抒发的情怀志向与自己要写的内容在某些方面暗合,也就不用费力信手拈来了。

“借用诗句”和“化用诗句”自古有之,这种诗例举不胜举。

如:

  一:汉末·曹操借用《诗经》诗句

“借用诗句”的鼻祖当属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法家、军事家的曹操,曹操有一首著名的诗,叫《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借用诗句”,巧妙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情怀,又增添了诗作的韵味。

二:唐·王勃化用“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句。唐·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便属于“化用诗句”。

北朝·北周·庾信【513 - 581】《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句。

 

题诗—8:春草:

               七绝

             《咏松》

绝壁奇崖一劲松,披霜傲雪挂云峰,

严寒酷暑迎风笑,独自巍然翠愈浓。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绝壁奇崖一劲松,”为“扣题词起”。小有瑕疵,“绝壁奇崖”略显重复。承句:“披霜傲雪挂云峰”接续着起句写松树“披霜傲雪”不畏严寒的精神。转句:“严寒酷暑迎风笑”也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三:向前一层式》:向前进一层转。结句:“独自巍然翠愈浓”进一步赞扬了松树的“四季常青”。

 

题诗—9:半个山人:

联改绝:

            五绝

        《绝壁松》

峭壁无余土,青松立诡岩。

扎根瘠苦处,壮志入云天。

   ——(新韵)——

这首诗写的还可以。起句与承句:“ 峭壁无余土,青松立诡岩。” 是一副对联。上联:“峭壁无余土”稍弱。转句:“扎根瘠苦处”属于《律、绝转折三十六式之一:承前启后句式》:前二句叙述一种情景或是事物,第三句不仅要接续前两句,总括前景,同时也要为结句做好铺陈。这种转句方式比较常用,也比较容易撰写,故此也称作“普通转句式”。

结句:“壮志入云天”提升到更高一层赞颂了松树的“凌云壮志”。

 

题诗—10:王焱:

               七绝

             《咏奇松》

沦落山崖未自哀,餐风饮露岂徘徊。

一朝破壁参天去,敢笑蓬蒿不是材。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沦落山崖未自哀”为“扣题意起”。“扣题意”即不直接的去写松树,而是从侧面写“松树的种子—松籽”,“松籽”被风吹携到了山崖上,落在了岩石的缝隙中。但是它并没有无休止的哀怨。

承句:“餐风饮露岂徘徊”这颗松籽要和那些落在肥沃的土壤里的同伴们相比,它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非常的恶劣了,然而,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气馁,它没有丝毫的犹豫,而是借助岩缝中的少许浮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之下努力的生根发芽。

转句:“一朝破壁参天去”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九:拟人法句式》:

一、二两句写景色或是描写事物。第三句使用拟人手法寄情,或

是设问、或是否定、或是关注事物的发展。结句写事情或事物的结果。

诗例—1: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唐·王之涣 ——

诗例—2: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叶绍翁 ——

“一朝破壁参天去”幼小的松树苗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贫瘠的岩

缝中努力向上破壁而出,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结句:“敢笑蓬蒿不是材。”非常有气势!借用难成气候的蓬蒿

来衬托松树的顽强不屈和积极向上的高贵品质。

 

题诗—11:老友:                   

               七绝

             《笑 松》

凌空起舞向阳松,挽壁和亲木石盟。

笑借凄风加苦雨,潜心历练绿葱葱。

       —— (新韵)——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凌空起舞向阳松”为“扣题词起”。承句:“挽壁和亲木石盟。”接续着起句写松树与峭壁互相衬托,组成了一幅“孤松谒日,峭壁凌云”的画面。转句:“笑借凄风加苦雨”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九:拟人法句式》:一、二两句写景色或是描写事物。第三句使用拟人手法寄情,或是设问、或是否定、或是关注事物的发展。结句写事情或事物的结果。句子中的“笑借”二字将松树做了“拟人化”处理。拟人法也是把没有感情和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描绘,从而使所描绘的事物人格化,增强了感情色彩。

结句:“潜心历练绿葱葱。”句子中的“潜心历练”在转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拟人化”处理。若将句子中的“绿葱葱”换做“更葱葱”就更好了。因为“葱葱”本就是指: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加上一个“更”字又增强了语气。不错。

如果第二句换一句描写松树形态的句子,如:虬枝鹤盖干如铜。“鹤盖”,本义是形如飞鹤的车盖。语本汉刘桢《鲁都赋》:'盖如飞鹤,马如游鱼。'后人延伸用以形容树木的冠盖或是浓荫,如:清· 钱谦益《题画寄王侍御五计韵·雀罗》:“鹤盖阴方散, 龙门阪遂虚。”在“虬枝鹤盖干如铜。”这个句子里是形容松树的树冠犹如飞鹤一样。“干如铜”是形容松树树干的铜色。

改后的诗:

               七绝

              《松》

凌空起舞向阳松,虬枝鹤盖干如铜。

笑对凄风和苦雨,潜心历练绿葱葱。

 起句的“松”为借“二冬韵”,“铜”和“葱”为“一东韵”。无需标注“新韵”二字了。

 

题诗—12:月笑     

           五绝

          《松》

危崖有劲松,昂首向苍穹。

风雨锻筋骨,冲霄日月中。

这首诗中的承句:“昂首向苍穹”和结句:“冲霄日月中”有重复之嫌。

            

题诗—13:白云流水

           《题崖松》  

立根原在石崖边,不畏身单独向天。

纵有狂风常妒我,仍将绿色入诗笺。

这首诗写的略有瑕疵。转句和结句:“纵有狂风常妒我,仍将绿色入诗笺。”转句中的“妒”字,是指“嫉妒”。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或者情感表达。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嫉妒”心理源于两者之间的对比。弱势者对潜在的强势者产生的敌视的心理状态。这两者之间必须有着相似或是共同的特长,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可比性”。如:同行之间,在同一条街上两家经营性质相同的店面,一家的生意不如另一家的生意兴隆,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同事之间,一位得不到领导赏识的会嫉妒另一位深得领导赏识的。

如果两者之间没有相似或是共同的特长就没有可比性,也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比如:木匠绝不会去嫉妒美女;运动员也不会嫉妒相声演员。同样的道理,狂风也不会嫉妒松树的青翠。

  

题诗—14:马振学:

        巫山一段云

         《题奇松》

  缕缕薫风远,层层绿色浓,

悬涯壑谷立奇松,挺拨傲苍穹。

  石上留清影,岩间露碧空,

良工画笔好形容,峭秀入图中。

 《诗书画印》依据“中国古典诗词学会”的规则,所指定的条款:凡发表词作品时,须附带该词的“词谱”。否则不予点评。

《巫山一段云》

《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名。又名“巫山一片云”、“金鼎一溪云”。以唐昭宗李晔《巫山一段云·蝶舞梨园雪》为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上半阕四句三平韵,下半阕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另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变体。代表作品有柳永《巫山一段云五首》。

 《巫山一段云》词谱

(钦定词谱)

 

◎●○○●,○○◎●△。

◎○○●●○△,◎⊙⊙◎△。

⊙●◎○⊙▲,◎●⊙○⊙▲。 

⊙○◎●●○△,⊙⊙●◎△。

词例一 :

   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

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山又山。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

春风一等少年心换平韵闲情恨不禁。

—— 唐昭宗·李晔 ——

※ 此词后段第一、二句,间入仄韵,结处又另换平韵,宋柳永词五首,与此同。柳词,前段起句“琪树罗三殿”,琪字平声;第三句“人间三度见河清”,人字平声;后段起句“昨夜紫薇诏下”,诏字仄声,又“昨夜麻姑陪宴”,麻字平声;第二句“留宴鳌峰真客”,留字平声,又“不道九关齐闭”,九字仄声;第三句“几回山脚弄云涛”,几字仄声;后结“仿佛见金鳌”,仿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词。

《巫山一段云》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下半阕的两平韵须使用与上半阕的相同的“平声韵部”里的韵字。

●●○○●,○○○●△。

●○○●●○△,○●●○△。

●●●○○▲,●●○○●▲。 

○○○●●○△,○●●○△。

词例一 :

  缥缈云间质,盈盈波上身。

袖罗斜举动埃尘,明艳不胜春。

  翠鬓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

冰眸莲脸见长新前平韵巫峡更何人。

  —— 唐昭宗·李晔 ——

 

※ 此即前词体,惟后结平韵,仍押前韵异。

 

《巫山一段云》又一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 

◎○⊙●●○△,◎●●○△。

◎●○○●,○○◎●△。 

⊙○◎●●○△,◎●●○△。

 

词例一 :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

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

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 五代·后蜀·毛文锡 ——

 

※ 此词全押平韵,换头两句,又各减去一字,与昭宗词异。唐欧阳炯、李珣词,元赵孟頫词,俱与此同。

前段第一句,赵孟頫词“松雪堆岚霭”,松字平声;第三句“风清月冷好花时”,风字平声,月字仄声;第四句“新恨怯逢秋”,新字平声;后段第一句,李珣词“尘暗珠帘卷”,尘字平声;第二句“烟花春复秋”,春字平声;第三句,欧阳炯词“远游蓬岛降人间”,远字仄声,蓬字平声;第四句,毛文锡词“年代属元和”,年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题诗—15:壁立千仞:

         《松赞》

奇松峭壁生,翘首向苍穹。

素有凌云志,终将大器成。

    ——(新韵)——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奇松峭壁生”为“扣题词起”。承句:“翘首向苍穹”接续着起句写松树形态。转句:“素有凌云志”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九:拟人法句式》:一、二两句写景色或是描写事物。第三句使用拟人手法寄情,或是设问、或是否定、或是关注事物的发展。结句写事情或事物的结果。句子中把没有感情和生命的松树作为“人”来描写。增强了感情色彩。

结句:“终将大器成”句子中的“大器成”是“大器晚成”的缩语。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语出:《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写的不错。

  


题诗—16:心海天云:

                      七绝

                  《青松》

身居绝顶会云峰,铁干虬枝翠叶浓。 

苦雨凄风犹苍劲,茫茫天地一青松。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身居绝顶会云峰”为“扣题意起”。句子中的“身居绝顶”便是所给的图片中“苍松傲立孤峰顶”的意境。承句:“铁干虬枝翠叶浓”接续着起句写松树的形态。转句:“苦雨凄风犹苍劲”‘苍’出韵,这里应是仄声 结句:“茫茫天地一青松”,结句稍弱了些。 

 

题诗—17: 相如:

《飞雪飘歌》

              七 绝

             《松》

铮铮铁骨立危岩,郁郁葱葱誓不凡。

笑傲苍穹擎日月,凝眸远处竞征帆。

   这首诗写的非常好。起句:“铮铮铁骨立危岩”为“扣题意起”。描述了高高的山顶之上的“铁骨苍松”。承句:“郁郁葱葱誓不凡”以“拟人手法”接续着起句写松树不仅仅青翠,而且励志要展示出“不平凡”惊人之举。“拟人法”是把没有感情和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描绘,从而使所描绘的事物人格化,增强感情色彩。

转句:“笑傲苍穹擎日月”在承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拟人法”进行“夸张”,日月的升起在空中本来与松树没有任何关系,然而诗句中却把日月的升起当做是松树托起了日月。结句:“凝眸远处竞征帆” 仍然是“拟人法”松树居高望远,看到的是山下的江中令人振奋的“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写的很不错。


题诗—18:雅:

               七绝

              《松》

出世植根悬峭壁,修身昂首向苍天。

雷鸣电闪从容对,不改初衷自坦然。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与承句是一副“流水对”的联句:“出世植根悬峭壁,修身昂首向苍天。” 上联写松树从种子发芽,植根于悬崖峭壁之上;下联写松树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流水对”又称“串对”。所谓“流水对”,就是上下句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正对与反对,都是并列关系),而是承接关系、问答关系,或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或条件关系,或假设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

转句:“雷鸣电闪从容对” 在起承的基础上,由外观的景象向内涵方面作纵深发展,从容应对风吹雨打、电闪雷鸣的恶劣气候。 结句:“不改初衷自坦然”以肯定式的句型赞颂松树“凌寒浴雪、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以及“我自岿然不动”的傲骨雄风。

 

题诗—19:相如:

《飞雪飘歌》

               七绝

            《峭壁松》

崖边吐翠傲长空,揽尽风光在险峰。

雪压霜欺何所惧,世人赞我够从容。

 这首诗属于“借句翻造法”的形式。“借句翻造法”,是将别人创作的诗句作某些必要的改动,用以表达自己写作的主旨,这样的写作方式称作“借句翻造法”

起句:崖边吐翠傲长空“扣题意起”。是指山崖绝顶之处翠翠的苍松傲然挺立。

承句:“揽尽风光在险峰”化自毛主席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转句:“雪压霜欺何所惧”,句中的“何所惧”与《红梅赞》的歌词:“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暗合。

结句:“世人赞我够从容。” 长青的松树面对严霜冻雪的毫不畏惧的精神所倾倒, 纷纷赞颂她“从容淡定”的风格。

用翻造法写作的诗词,尽管只改动几个字,但能另具新意,这种写作方法常被人们所运用。“借句翻造法”又有“借用诗句”与“化用诗句”两种方式。

“借句翻造法”有如下几种方式:

1、“借用诗句”:是指原句照搬古人或是他人的一两句诗句用在自己的诗词中,叫做:“借用诗句”。

2、“化用诗句”:是指将古人、他人的一二句诗句稍加改造,使之更符合自己诗的意境后,用在自己的诗词中,叫做:“化用诗句”。 

“借用诗句”或者是“化用诗句”的主要原因:一是古人或前人的这句诗好,二是古人或他人描写的事物、所抒发的情怀志向与自己

要写的内容在某些方面暗合,也就不用费力信手拈来了。

 “借用诗句”和“化用诗句”自古有之,这种诗例举不胜举。

 

题诗—20  :心海天云:

          《青松礼赞》

危崖高处揽青云,铁骨铮铮立正身。

酷暑严冬经得住,由来苍翠见精神。

这首诗写的不错。起句:“危崖高处揽青云”为“扣题意起”。描写了苍松屹立在绝壁之上与飞云为伴。承句:“铁骨铮铮立正身”接续着起句写松树“铁骨傲然、刚正不阿”风格。转句:“酷暑严冬经得住,” 也属于《转折句三十六式之三:向前一层式》:向前进一层转。是指在起承的基础上,由外观的景象向内涵方面作纵深发展, 结句以肯定式的句型完成变化并且作为结语。 等加重语气的词汇,结句以肯定式的句型完成变化并且作为结语。结句:“由来苍翠见精神”结句结的精彩。

 

 题诗—21:青青草原:

           《咏松》

石壁修身迎旭日,山边仰首送余霞。

凄风苦雨难移志,铁骨豪情翠满涯。

这首诗的起承两句是一副对仗的联句,略有瑕疵。起句:“石壁修身迎旭日”句子中的“石壁修身”不明了,会被误认为是“石壁在修身”。承句:“山边仰首送余霞”,句中的“山边”与起句的石壁重复用语。使用第二、三、四这几种对仗格式创作律绝时一定要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