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世家 西北针王 —— 郑魁山

 jiankxaxjab03e 2019-02-25

郑魁山教授,1918年12月4日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的针灸世家。幼年完全置身于针灸世家所必会通背大量医籍的氛围之中,他学完《内经》、《难经》,又通背了《针灸大全》、《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颇得家学亲传,诸如绝技“烧山火”、“透天凉”,他整整居家学了10年,终得其传。20岁时学成行医于安国、保定等地。1943年赴北平行医,1947年考取中医师,独立开业。1951年从国家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与同道栾志仁等针灸界同仁创办北京广安门联合诊所,任针灸顾问。1951年至1953年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和针灸门诊部。1952年受国家卫生部派遗遣任赴山西医疗队队长。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并受聘在政务院(国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疾病。当年6月的一个傍晚,和其父郑毓琳为周恩来总理治病后,总理请他们共进晚餐,餐后邓颖超同志还陪他们父子在中南海划船、游览,并表扬他们父子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1955年至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其具体任务: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的医疗保健,从事传统针法研究。为了表彰他们父子俩的成绩,1955年元月何香凝老人亲手绘制“梅花傲雪”扇面相赠作为纪念。1954年10月20日国务院齐燕铭秘书长抄写《人民日报》一篇社论于扇面相赠作为纪念。1957年与北京协和医院协作研究“视神经萎缩”,任副组长。1960年与协和医院等10个医院协作研究“经络实质”,任组长。1956年至1966年分别在中医研究院高师班、国际针灸班和前苏联、印度、朝鲜等外国专家班任教。1958年春天,印度共产党中央书记姜博卡(译音,女)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手不能握物,腿不能伸直,卧床休养一年多,多方治疗无效,经介绍到中国求医,保健医生巴苏陪同到了北京。国家卫生部批示,由部郑毓琳父子主治。一个月后,病情好转,患者能够下地行走,半年以后,症状消除,康复出院。姜博卡同志十分感谢,把保健医生留在北京,学习郑氏“神针”。同时,回国后,又派来两名医生到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跟郑老学习针灸。为了表彰他们父子的医疗成绩,从1956年开始,他们或得了每年国庆节都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特殊荣誉。

1970年,人妖颠倒的十年文革动乱时期,郑魁山以莫须有的种种罪名,在无数次的批斗之后,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等帽子,降工资4级,随着“626”指示下放到甘肃成县,也正时这期间,笔者父亲得到信息后,专程去成县拜郑老师为师。郑老师正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欣然收为徒,至今亲切来往。然而,郑老并不是养在温室里的花朵,而是一位中医界的精英。来到甘肃成县黄土高原后,他将禁锢在内心深处的热忱全部释放出来,深入到深沟大山,出入农家土屋,精心地为山区人民治病救人。当时,成县有许多孩子患小儿麻痹症,孩子们痛苦的呻吟声,使他寝食不安,食不甘味,为了解决山大沟深行路难、求医难的问题,大胆地创造了穴位埋线新疗法,先后对113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9.5%。当昔日卧床瘫痪踉跄蹒跚的病人,重新在大地上迈出矫健的步伐时,他布满阴云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他还为穷乡僻壤的陇南山区精心培养了一大批医务工作者,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山区人民缺医少药的困难,胸中是那样的坦然、充实……这就是我们共和国可引为自豪的知识分子。198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2年2月,调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对这位针灸大师来说,这里又是一个新的广阔的“用武”之地。1979年他研制成功袖珍“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并在石家庄市召开的全国子午流注研讨会上介绍了它的应用方法和研制经过,此盘具有携带方便,使用简捷的特点。由于它把“纳子法”、“纳甲法”和“六十甲子”融合在一起,有多种功能和三种优选取穴法,不用推算,不到半分钟时间即可找到当日当时的开穴,为针灸医疗、教学、中药治疗及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准确工具,因而,受到全国针灸界的赞扬,获甘肃省科普成果奖和甘肃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1983年2月,《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获甘肃省卫生厅优秀著作奖。1985年与其他同志创建针灸系,并任针灸系第一任主任,后因年事已高改任名誉主任、教授,招收专科大学生。同时,他又接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整理《针灸大全》,1987年出版后,获得针灸界的好评。198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针联第一届针灸学术大会上,宣读的《针刺治疗链霉素中毒性耳聋14例临床观察》、演示的《针刺手法100种幻灯片》,均收到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欢迎。会议期间,日本中国医疗普及协会会长横山瑞生、东京后藤学院院长后藤司、中国室长兵头明、东洋学术出版社社长山本胜旷等19人,请郑老给他们每人扎一针,亲自体会一下针感,结果个个口服心服,并邀请郑老访问日本。1988年获甘肃园丁奖,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奖 。他编导的《传统取穴法》和《传统针刺手法》电教片获甘肃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西北五省奖和北京中国中医药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1985年被选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指导委员会主任。1986年被聘为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光明函授大学甘肃分校、振兴针灸函授学院、中华针灸进修学院等单位顾问,并且荣任甘肃省四、五、六届政协委员。1989年被选为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核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在国际医学界一百名人中就有郑老的名字。他声名远播,还是日本东京后藤学院客座教授、英国东方医学院教授、甘肃省卫生厅中医药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和教育厅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医学科评议组成员。郑老的40万字的专著《针灸集锦》,获国家新长征优秀著作奖和省优秀图书奖,深受国内外读者好评,已出版4次共计8万多册。发表论文67篇,专著13部。其中《烧山火针法对家兔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一文在美国’96国际传统医学学术会议上获国际论文奖。他还不顾年事已高、事务繁忙,先后多次赴国外讲学、会诊,仅1994年,就在美国和墨西哥诊治病人3000余人次,时间长达4个月,从而扩大了中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影响。1991年10月在北京参加“世界针联国际针法灸法现场交流会”,并担任执行主席。1993年10月,赴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针联大会,在会上作了“针灸传统补泻手技的临床应用”的发言,此文还转载于日本《中医临床》杂志。

郑老在60余年的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实践中,对针灸理论追本溯源,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他以祖国医学八纲辨证、八法治病的理论原则为指导,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医疗经验创立了针灸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针刺治病八法”,结合老的针灸医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他擅长应用传统针法治疗急症、重症、难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针刺方法,如“穿胛热”、“温通法”、“过眼热”、“关闭法”等不胜枚举,对传统针法进行了独创性的发展。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对“烧山火”、“透天凉”等针法去繁就简,精心提炼,使之在临上床更为实用有效。他所创的“热补法”、“凉泻法”的针刺手法,在临床操作上简便易学、易行易效,该针法的实验研究课题,获甘肃省科技成果奖。用“热补法”治疗视网膜出血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卫生部科研成果奖。“烧山火”针法对家兔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论文,在1996年10月获美国’96国际传统医学学术会议杰出论文奖。“针刺温通法对实验性家兔血瘀证的研究”,1997年11月在北京世界针联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进行了论文宣传,并载入《大会论文汇编》。郑老在“针灸学”学科,特别是针刺手法上造诣颇深,成为全国针灸学领域的带头人之一,被人们誉为西北针王,1992年获甘肃省1991—1992年度皇甫谧中医药学基金一等奖。在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还承接了国外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先后为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瑞士、英国、南非、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医师共十二期学员传授针灸疗法,受到留学生的高度赞扬和钦佩。

1995年,经有关部门批准,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在兰州成立,郑老亲任会长,第二年,研究会主办召开了“国际郑氏传统针法学术研讨会暨郑毓琳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会后举办了“国际传统针法学习班”,出版了论文专集。引起了国内外针灸界的广泛关注。收到胡熙明、王陇德、王雪苔、程莘农等著名专家、院士及领导的贺词贺信计20余幅。

郑老,一生对针灸医学的卓越贡献和高超的医技使他蜚声国内外,可谓学验俱丰,桃李满天下。在迩暮之年,仍在关心针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学、临床、科研的继承和发展。仍在给研究生讲课,听课者有正式的研究生、有不是正式研究生的研究生,包括一些教授、学者。仍在审阅论文,为繁荣祖国针灸医学事业做着应有的贡献。

-----------------------------------

针灸世家 西北针王

60余年的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实践

创立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的“针灸治疗八法”

首次公开几代家传针灸手法、秘方、配穴

一理、一验、一法、一方、一穴、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