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具体是一种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 背景技术: 胃下垂、子宫下垂(包括下垂引起的内器官肌肉松弛、尿失禁)、小肠疝气等部分内脏下垂等病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和影响,目前治疗方法以开刀手术、注射封闭和较长时间吃药为主,在治疗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苦恼和不便。 胃下垂是指人体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驰,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驰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构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中医认为是“中气不足”。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 目前,对胃下垂患者的治疗尚无特异方法。西医除对症处理和必要时用手术治疗外,并无针对胃下垂治疗的特效药,中医以补中理气药物为主,配合辨证加减用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十分可靠。 子宫下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主要临床表现有子宫阴道脱出,小腹下坠感,腰背酸痛,大小便异常,四肢无力,头晕耳鸣,并常伴发阴道前,后壁膨出等。西医认为子宫下垂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产伤、盆底组织和子宫韧带松弛、腹压增加等,除对症处理和必要时用手术治疗外,并无针对子宫下垂治疗的特效药;中医称为子宫下垂是“阴挺”、“阴脱”、“产肠不收”,引起的原因有气虚、肾虚、湿热等,配合辨证以补肾养血,温阳益气,清利湿热,补气升提为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主要还靠患者自己增强体质。 小肠疝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疝气的种类该很多,因发病部位和发病的原因不一样,其种类也就多样化,而且多发于小儿和老人。比较常见的有,小儿脐疝、腹股沟斜疝、直疝,中老年人的腹股沟斜疝、直疝、腹内疝、腹外疝、腰疝、切口疝、中老年妇女的股疝等。目前西医治疗一般是通过手术或注射“高分子生物蛋白”的方法封闭和修复受损的疝环和腹膜;中医治疗方法以理气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培元固本、慢慢增强体质为主,但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服药。 目前对胃下垂、子宫下垂(包括下垂引起的内器官肌肉松弛、尿失禁)、小肠疝气等部分内脏下垂等病症的以上几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但有痛苦、有烦脑,而且禁忌注意事宜较多,如注意卫生,避免超重劳动和长期蹲、站位劳动;如为减低腹压有慢性咳嗽或便秘时要积极治疗,要节制性生活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使松弛移位的部分内脏器官肌力迅速恢复,从而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等顽症以及部分内器官肌肉松弛、尿失禁等病症。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制成黄芪0.3-1.5份、党参0.8-1.3份、山萸肉0.5-1.1份、鸡内金0.3-1.5份、陈皮0.3-0.5份、枳壳0.4-0.8份、金樱子0.6-0.8份、血见愁0.3-0.5份、白术0.5-1.2份、炙甘草0.3-0.5份。取上述干净原料先粉碎为3-5mm的粗粉过100目筛,将通过筛网的细粉(约占总量的10-15%)备用,未通过筛网的粗粉进行常规煎熬、浓缩。步骤是将未通过筛网的粗粉放入容器加4-6倍清水煎熬30-40分钟,趁热将药液滤出另放,然后再加3-4倍清水到放有药渣的容器,再煎熬30-40分钟后趁热将药液滤出,合并两次滤液静置12小时后,去掉滤液上半部清液,将滤液下半部稠粘液体用小火煎熬浓缩成稠膏。将备用的细粉和浓缩的稠膏搅拌均匀,再经60-80℃烘干灭菌后磨为细粉,即可根据需要制成按干粉1-3克计算的、不同重量规格的粉状、液体或胶囊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各原料中,黄芪性温无毒,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党参性平无毒,补中,益气,生津;山萸肉性微温无毒,壮元气,安五脏,补肝肾,涩精气,通九窍,固虚脱;鸡内金性平无毒,消积滞,健脾胃,升阳举陷,生肌收口;陈皮性温无毒,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壳性微寒无毒,破气,行痰,消积;金樱子性平无毒,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藏;血见愁性平无毒,止血,活血;白术性温无毒,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炙甘草性温无毒,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本发明全部原材料取自比较温和的中草药,用药量非常少,绝对安全可靠,即使每次超量服用,对人体也无任何毒付作用。本发明中草药搭配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升阳举陷为主,能够举重若轻,迅速恢复内脏肌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等部分内脏下垂的患病部位虽然不同,但直观原因和症状是相同的,就是患处肌无力,治疗原则应从恢复内脏肌力入手;本发明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经过实践验证而成立的。患者一般服用2-6次即可康复,达到治愈胃下垂、子宫下垂(包括下垂引起的内器官肌肉松弛、尿失禁)、小肠疝气等部分内脏下垂等病症的目的。不需要开刀手术,不需要长期服药,疗效快速,彻底解除了患者昂贵的治疗费用和烦恼痛苦。本中药药物应该是目前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包括下垂引起的内器官肌肉松弛、尿失禁)、小肠疝气病症服约量较少、治愈时间较短、安全有效的中草药制剂。 本发明以成药干粉重量为标准,每天上午9-10时和晚上临睡时各服用1次,根据年龄每次服用1-3克,开水送服;为减轻内脏压力负担,有利于患处复位,服药期间不能吃晚饭。疝气患者平时躺下患处不能回去的,服药后要用手法复位配合药力发挥作用。孕妇禁服。 见效的药才是对症的药,见效最快的药才是最对症的药。2006年临床用本中药药物治疗胃下垂患者3人、子宫下垂患者5人、小肠疝气患者37人,除阳曲县1人(59岁)患腹疝服本中药药物的干粉4袋(每袋3克)后突出部位仅部分回缩(应与患者本人生活困难营养不良、体质过分虚弱有关)外,大多数患者服药2-6次(不超过72小时)后一般即可完全痊愈。目前本发明的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97.7%。 病例1陈某,男,62岁,平定县农民,患胃下垂10多年,求医吃药无数,病情逐渐加重,体质瘦弱,食欲不振、恶心、打嗝儿、消化不良,常常处于饱胀重坠感状态,饭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有时腹部还下坠疼痛,平时只能做一些轻微的农活。抱着试验的心态于2006年8月初带走本发明所述的干粉4袋(每袋3克)试用,嘱咐半上午和晚上(不能吃晚饭)临睡时各用温开水送服1袋。半月后来电话说,当时吃完4袋药后饱胀重坠感就消失了,经过10几天的观察,腹部下坠疼痛的感觉没有再发生,食欲不振、恶心、打嗝儿、消化不良的毛病也没有了,自认病已痊愈。 病例2崔某,女,57岁,太原市尖草坪区居民,患子宫下垂9年多,行动困难,多方求医治疗无效,医院建议做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本人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和有风险等顾虑,迟迟未下决心。2006年5月份服用本中药药物配制的液体,当天晚上临睡时服用1次,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本人感到与平时不大一样,患处的下坠突出感没有了,接着半上午和晚上临睡时又各服用1次,每次300毫升(含药量相当于干粉3克),第3天即自我感觉活动自如,轻松无病感,判定痊愈。 病例3韩某,女,76岁,家住太原市北大街,患子宫下垂多年,前年经医院做子宫切除手术后,尿失禁问题非常严重,尿液随有随流,完全不能自我控制,影响到生活不能自理。2006年7月份服用本中中药药物配制的液体,每天晚上临睡时服用1次,每次300毫升(含药量相当于干粉3克),2次后,即自我感觉痊愈。1月后回访,本人自诉现在完全和正常人一样,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料理一般的家务。 病例4李某,男,53岁,机关干部,自诉患小肠偏坠疝气病多年了,用卡子、吃各种各样的药均不奏效,近两年来小肠下坠突出的越来越厉害了,时时作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没办法正准备做手术时,抱着最后一试的心态服用本中药药物干粉2袋(每袋3克),1天1袋,晚上临睡时将药粉放入杯中,用滚开水闷泡至水温适宜时饮服,连服2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制成(每份100克)黄芪1.3份、党参1.3份、山萸肉0.8份、鸡内金0.5份、陈皮0.3份、枳壳0.4份、金樱子0.8份、血见愁0.3份、白术0.6份、炙甘草0.5份。取上述干净原料先粉碎为3-5mm的粗粉过100目筛,将通过筛网的细粉(约占总量的10-15%)备用,将未通过筛网的粗粉放入容器加4-6倍清水煎熬30-40分钟,趁热将药液滤出另放,然后再加3-4倍清水到放有药渣的容器,再煎熬30-40分钟后趁热将药液滤出,合并两次滤液静置12小时后,去掉滤液上半部清液,将滤液下半部稠粘液体用小火煎熬浓缩成稠膏。将备用的细粉和浓缩的稠膏搅拌均匀,再经60-80℃烘干灭菌后磨为干粉,再以1-3克干粉为单元,以常规的包装工艺制成不同重量规格的粉状、胶囊产品;或者以1克干粉配60克水按常规工艺制成液体产品。 实施例2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制成(每份100克)黄芪1.5份、党参0.8份、山萸肉0.5份、鸡内金1.5份、陈皮0.3份、枳壳0.8份、金樱子0.6份、血见愁0.3份、白术0.5份、炙甘草0.3份。加工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制成(每份100克)黄芪0.3份、党参1.2份、山萸肉1.1份、鸡内金0.3份、陈皮0.5份、枳壳0.7份、金樱子0.65份、血见愁0.5份、白术1.2份、炙甘草0.3份。加工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制成黄芪0.3-1.5份、党参0.8-1.3份、山萸肉0.5-1.1份、鸡内金0.3-1.5份、陈皮0.3-0.5份、枳壳0.4-0.8份、金樱子0.6-0.8份、血见愁0.3-0.5份、白术0.5-1.2份、炙甘草0.3-0.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具体是一种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的中药药物。提供了一种可使松弛移位的部分内脏器官肌力迅速恢复,从而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小肠疝气等顽症以及部分内器官肌肉松弛、尿失禁等病症。由下列原料制成黄芪、党参、山萸肉、鸡内金、陈皮、枳壳、金樱子份、血见愁份、白术份、炙甘草。本发明全部原材料取自比较温和的中草药,用药量非常少,绝对安全可靠,即使每次超量服用,对人体也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中草药搭配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升阳举陷为主,能够举重若轻,迅速恢复内脏肌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K35/37GK1994386SQ20061010234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8日 发明者王士伟, 阎国庆 申请人:阎国庆, 王士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