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伦敦温布利大球场,“Live aid”演唱会演出现场。 身着白背心、蓝色牛仔裤的佛莱迪·摩克瑞从帷幕之后走出。 七万多人的现场如潮水一般汹涌。 Queen在1985年“Live Aid”现场 他是皇后乐队的主唱。 如果谈论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皇后乐队将跻身其中。 旷世杰作《波西米亚狂想曲》,王菲曾翻唱过。 王菲翻唱《波西米亚狂想曲》 《We Will Rock You》是无人不知的经典; Queen皇后乐队《We Will Rock You》1981年现场 而如果谈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演出,“Live aid”演唱会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 这场巨型义演,是为了给非洲饱受饥饿之苦的灾民们募集捐款。 几乎所有七八十年代的巨星都云集其中,包括鲍勃·迪伦、埃尔顿·约翰、U2、齐柏林飞艇…… 这些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明星们,只跟演出方有口头之约。 但无一例外地到场,并最终为非洲灾民们募集到五千多万美元的善款。 那时候,人们相信无国界的摇滚和爱可以拯救世界——而它也的确做到了。 电影还原“牙叔”佛莱迪·摩克瑞在Live aid演唱会上的表演 / 《波西米亚狂想曲》 皇后乐队在演唱会当天的表演,被公认为是所有表演中最精彩绝伦的一场。 长达20分钟风华绝代的演出,造就了一个无可攀登的高峰。 这场演出,也同样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开始和最后的片段。 电影讲述了牙叔佛莱迪·摩克瑞(以下都称牙叔)的传奇一生,摘得了金球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 在今天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它拿下四项大奖: 最佳男主、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 男主马雷克在影片中像素级地复制了牙叔的神态、小动作和舞台表演。 不仅讲述了牙叔的舞台传奇,更娓娓道来了他一生复杂的情感、黑暗面和鲜为人知的孤独。 舞台上的神明 1946年9月5号,牙叔出生了。 那时他还叫法鲁克·布勒萨拉,父母都是帕西人,属于印度血统,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印度度过。 牙叔童年照片 / BBC纪录片《The Great Pretender(大伪装者)》 12岁的时候,牙叔组建了一支校园乐队,他担任键盘手,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他的朋友说,“他有着诡异的将收音机里音乐在钢琴上重现的能力”。 17岁之后,为了逃避战乱,他们举家搬迁到伦敦。 在伦敦伊令艺术大学,他完成了本科课程。 皇后乐队的图标,就是由牙叔亲手设计的。 毕业之后,他没有找一份正经工作。 他不想坐在设计图纸和工作桌面前度过一生。 电影里,因为每晚都外出,牙叔和父亲产生争执 / 《波西米亚狂想曲》 牙叔陆续加入了一些乐队,但主要收入靠在市场上卖二手衣服、在机场当搬运工。 那时,他加入的乐队都不怎么样。于是,他天天跟着他本科室友Tim的smile乐队。 Smile乐队的吉他手和鼓手,分别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皇后乐队成员)。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呢? 23岁是一个所有人都在彷徨的年纪。 但那时候年仅23岁的布莱恩·梅在帝国理工学院读博士,他彷徨的点是——我到底是应该去当一个牛逼的天文物理学家,还是当一个超牛逼的艺术家?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的烦恼都是这样的,要么成为天才博士,要么成为世界级吉他手。 布莱恩·梅在音乐和科学的分叉路上徘徊不已时,牙叔出现了。 布莱恩·梅这时只需要写完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他实习时候做的是导弹设计,国家科学实验室已经点名要他了。 年轻时的布莱恩・梅 / BBC纪录片《The Great Pretender(大伪装者)》 但牙叔提出要加入乐队之后,他果断放弃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37年之后,2007年,布莱恩·梅完成了自己当时未能完成的博士论文,并成功取得了帝国理工的天文学博士学位。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是这样的,艺术和科学哪个都好,那么我全都要。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4日,洛杉矶,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现场。布莱恩·梅亮相表演 在电影里,Smile乐队的原主唱Tim离队了,乐队面临解散,此时三人相遇,牙叔走到心灰意冷的两人面前毛遂自荐,张口唱了几句。 在冷清后街上这开口唱的几句,让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惊为天人。 牙叔说,“我从小多长了四颗门牙,所以音域比其他人都要广。” “牙叔”骄傲自己牙多 /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 自此,三人组成新的“皇后乐队(Queen)”。 但实际上,牙叔和原主唱Tim是大学本科时候的室友,早就跟乐队成员很熟了。 不久之后,牙叔正式更名。 乐队成立之初,他们的前两张专辑都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转机来自第三张专辑《Sheer Heart Attack》。 一首《Killer Queen》脱颖而出,在英国达到了第二名和双白金专辑的好成绩。 皇后乐队从此开启传奇。 这之后,他们开始制作当时英国史上花费最多制作费用的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 最负盛名的《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也在其中。 因为坚持《波西米亚狂想曲》做主打歌,乐队和发行方起争执 那时候,电台播放的音乐,都在3分钟左右。 6分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时长足足超了一半。 因为坚持用《波西米亚狂想曲》做主打歌,乐队和发行方闹掰。 电影(上)致敬Queen MV(下) 这首歌,号称是最复杂的摇滚乐。 全曲六分钟,却包含了几十个不同的和弦,分为五章,从开始的钢琴伴奏下的痛苦倾诉,到歌剧咏叹调和合唱的众神审判,到金属的反抗,最后以钢琴伴奏表现对命运的服从。 仿佛是牙叔的一生的预言。 世界上有这么一些歌,不像是人类能写出来的,像是上帝之音在你脑袋里吟唱。 当你拿起琴或者话筒,就有如走入古战场,那旋律出现,是神的呓语。 仿佛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在那里,是它让你看见了它,它说来吧,show me the meaning,你只能臣服,无法抵抗。 《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这样的旋律。 “牙叔”在录音棚 / BBC纪录片《The Great Pretender(大伪装者)》 这张专辑之后,皇后乐队无人不知,成为英国最火的乐队,跻身世界顶级摇滚乐队。 皇后乐队在全球开始了巡演之路。 牙叔高亢的嗓音,华丽的台风,诡谲多变的唱法,让皇后乐队名气越来越大。 大卫·鲍伊说,“在所有戏剧摇滚歌手中,他远远超过了所有人。” 牙叔和其他乐队成员赚了个盆满钵满,与此同时,他也和乐队有了分歧。 电影中,他们的分歧大到一定程度时,牙叔变得非常孤独。 他一个人住在大别墅之中,但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能陪伴他。 他只能通过开一个一个的派对来缓解。 后来他确诊艾滋,与乐队重归于好,但生命已经所剩无几。 他决定带队去参加“Live aid”,这才有了摇滚史上最伟大的演出。 很多人说,《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利用现有的拍摄手段和技术,复刻重现了几十年前。 那场无与伦比的经典演出现场,一个俯瞰角度,大摇臂划过七万人的体育场,定格在他的脸上,令所有乐迷和银幕之前的人激动不已。 摇滚史上最华丽的二十分钟,被影片完全展示了出来。 这二十分钟,是神来之笔,佛莱迪·摩克瑞仿佛真身再现。 在那个灿烂无比的舞台上,他和影片一起定格在那里了。 电影还原“Live aid“”现场 / 《波西米亚狂想曲》 没人理解他的孤独 牙叔的一生,伴随着无数争议。 影片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一场记者发布会上,几乎所有人都在问牙叔的性取向和艾滋传闻。 皇后乐队面对这些质问,显得非常无力。 时代的局限性,让牙叔对自己的性向一直讳莫如深。 他在学生时代就认识了玛丽,她是他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和爱人之一。 在牙叔死后,他将一半的遗产都留给了她。 落魄时,两人一起在市场卖二手衣服。 后来牙叔逐渐明白自己的天性,他不得不离开玛丽。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让人心碎的场景。 牙叔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别墅中,他给住在对面的玛丽打电话。 两人通过窗户和台灯的一明一暗来互道晚安。 牙叔给玛丽打电话互道晚安 / 《波西米亚狂想曲》 他想让玛丽陪他喝一杯酒。 玛丽坐在床前,骗他说,我喝了,晚安。 情感的混乱让他无所适从,他只有在舞台上才是真的自己。 在“Live aid”上场之前,牙叔问乐队其他成员,“你们觉得大卫·鲍伊(摇滚歌手)怎么样?” 布莱恩·梅说,“我觉得他是个好小伙儿。” 牙叔说,“我觉得他是个gay”。 牙叔和大卫·鲍伊惺惺相惜,许多特质如此相同。 两人更是合作了皇后乐队的冠军单曲《Under Pressure》,可惜的是,牙叔的生命结束得太早。 他的私生活有过一段非常混乱的时期。 80年代开始,他频繁地出入浴场和酒吧,也因此染上艾滋。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认识了吉姆。 吉姆没有因为艾滋离开他,两人直至牙叔死时都在一起,还互赠了婚戒。 可以说,吉姆是牙叔真正的一生挚爱。 在台下,牙叔浪漫而温柔。 电影里,牙叔找了吉姆整整两年,在去“Live aid”当天才找到。 牙叔对他表白,“你知道伦敦有多少个吉姆·霍顿吗?” 但现实生活中,他一直都在派人盯着吉姆,看他去哪个酒吧,去哪里玩,好趁机能假装不经意地相遇。 “Live aid”当天,牙叔拉着吉姆去演唱会现场,吉姆一脸懵逼。 后来才知道,这是最盛大的一场演唱会,而自己的男友,正是这场演唱会的主角中的主角。 生命可以停止,演出必须继续 电影到1985年的“Live aid”就结束了,在高潮之处戛然而止,让人留下诸多念想。 实际上之后几年,虽然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牙叔仍然在音乐上前进。 牙叔与 Michael Jackson 合作 / BBC纪录片《The Great Pretender(大伪装者)》 皇后乐队的经典曲目《The Showmust Go On》就是在1990年,他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创作录制的。 这首歌成为绝唱,歌名也与他生命最后的状态如此吻合——生命可以停止,演出必须继续。 他的一生为舞台而燃烧。 他被称为“英国的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 2002年,在BBC举办的英国人心中“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票选活动中,摩克瑞排名第58位。 2006年,《时代周刊》亚洲版提名他为过去6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亚裔英雄之一。 他持续不断地被票选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手之一。 2005年,在美国电视台MTV2和杂志《Blender》组织的票选中摩克瑞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男性歌手。 2008年,《滚石杂志》编辑把他列为“100名史上最伟大的歌手”第18位。 2009年,在《Classic Rock》杂志的票选中他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手。 他是柯本遗书中唯一提及的偶像,他是大卫·鲍伊的终生好友——他是皇后乐队无人可替代的主唱。 他的声音明亮、魅惑、仿佛太阳。 那声音里拥有一切伟大的特质,有天上的星辰和垃圾桶里的酒瓶,有爱过的人们和破碎的钢琴。 他此生如一场最宏伟的流星雨,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天赋与孤独。 但在麦克风前,他是所有人的神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