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森 ━━━━━━ 2019年2月20日,第三届GPLP投资产业峰会暨2018影响力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产业峰会,由创投专业媒体GPLP犀牛财经举办,得到了蓝光地产、凯联资本以及500多位知名投资人、企业家、创业者、媒体代表的支持参与。 本届峰会产业资本圆桌论坛以“产业资本投资之道”为主题,邀请了亦庄产投副总经理杨全文、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鑫、青域资本创始人林霆、科大讯飞副总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刘鹏、神州数字集团创始人孙茳涛、火山石资本创始人章苏阳、森特基金合伙人周晓棠共同就产业资本的投资之道做了深度探讨及解读。 产业资本的投资逻辑,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对产业资本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方式? GPLP犀牛财经2018影响力评选颁奖盛典将为大家现场解密。 亦庄产投副总经理杨全文:产业资本异军突起 专业人士有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产业资本的力量一直在积聚,近几年来,虽然说投资行业也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募资难,配置资产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可喜的是产业资本这一块的力量可以说是异军突起。 因此,这让大家在这样的资本寒冬当中看到了一点信心。产业资本有他自己的特性,首先产业资本来自于产业,它也会最关注产业,最终也会直接流向产业,跟金融资本不太一样,不需要通过金融这个媒介,由此导致其投资逻辑方面会跟其他财务投资不同。它不是单纯以追求财务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它更加追求所投资产业与自身产业的协同和聚合效应,属于战略投资范筹。 从投资方向看,产业投资更加关注细分行业,包括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纵深方向的资源整合,以及基于自身规模和风险分散考虑而进行横向外延式的并购,或者是基于战略转型需要而进行的前瞻性产业链布局。产业资本具有对行业理解的优势,这让他们在判断投资标的价值及发展潜力方面独具优势。当然了,现在许多投资机构也会招揽行业中有产业背景的人来做投资,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明显发展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投资的优势。 综合来看,未来产业和金融这一块应该是相融合的一个过程,这个是大势所趋。此外,未来的产业资本投资还将具有专业化,协同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股权基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鑫:细分的产业资本 三处重要风险需要注意 产业资本从严格意义上讲不仅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像很多大集团的并购基金,包括现在越来越多优秀的GP也慢慢的扎根于一些细分领域,可能他们这类公司都归结为产业端。 关于行业的风险主要有三个: 第一,当前情况下由于一二级市场倒挂,国内标的价格很高,不太有利于并购业务开展。对于国际并购,比起前几年,各方监管的审批越来越严格,周期也越来越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化全球资源调配,不利于并购业务的开展。 第二,在平衡政府诉求与市场化要求方面,应在中间要找一个平衡的点,尽量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兼得。 第三,在现在的形式下,大家也都了解,银行的钱很难投入到基金业务中来,很多别的资金的账期也过短,往往产业投资需要有较长的周期,实际从操作过程中不会像互联网基金那么快,需要有一些耐心。 青域资本林霆:产业资本的特殊性 要有勇气面对遇到的困难 青域资本的LP有很多产业型资本,我们非常欢迎跟他们合作,因为在跟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感觉他们不仅仅是要赚钱,而是有产业整合布局等很多企业战略上的诉求,比如说希望通过我们这样垂直领域的GP平台作为抓手,更多的接触到这个产业里面的创新机会、接触到新兴公司的机会。 他们也跟财务投资有很多不同,比如,从退出上,产业资本对退出的强制性要求不像财务性投资机构那么强烈,我们这样的财务性投资机构是到了时点一定要退出,不退出就计损计掉了。因此体现在投资策略上,产业周期的把握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一定要选准进去的时点,进去的时候要把退出的方案都设计好、规划好,青域就特别注重对投资时点和退出时点的把握。 当然,任何产业都有周期,都有高峰期和低谷期,做投资总是会面临到不好的环境和不好的情况,总是会面临到踩坑,需要产业资本有勇气、信心和耐心去面对任何的不确定性和产业起伏的挑战。
我们一直在做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一般战略上对我们看好的上下游的机构,如果没有行业知识,我们不愿意去。我们比较懂技术可以看清楚谁在这部分比较有潜能。 这几年赶上AI的热潮,回报还是相当不错的,将来也会延着这个方向走。现在的资本环境有点冷下来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企业明明是好的苗子,但是因为后面没有新的资本,就干瞪眼死掉了,这是很大的问题。 在这个行业里,科技和逻辑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针对十年以后的科技来思考科技问题,得到的可能都是一些平庸的机会。我们在面向未来,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应该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标的,而且能等到它开花结果。 神州数字集团创始人孙茳涛:倾向于投资合作伙伴 专注于一个方面 我们的投资,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产业投资基金,是集团自有基金进行投资,因此我们投资会专注在一个点和一个细分领域当中,为自己创造一些优势。 在投资逻辑上,我们倾向于科技金融当中上下游跟我们关联性比较强的,本身有合作的这种企业。 通常而言,在投资过程当中,产业投资基金的人都有业务推广的习惯,不仅仅是纯粹为了直接财务回报。 在运作过程当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困惑: 第一,对行业很多的研究不够深入,也不够广泛。结果来说就是有可能会错失一些好的机会; 第二,对所投企业的帮助相对大企业而言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在赚钱和长期规划上有纠结。 火山石资本创始人章苏阳:市场前景开阔 竞争加剧 现在新的基金,大的基金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小的基金,这个有比较强的倾向。随着整个互联网模式创新基金数量越来越少,很多基金投资逐步是投看得见的一些东西,这样的话大家产业内的人的需求会比原来高很多。 在现在很多新技术和新方式、新方法出现的情况下,怎么能判断出这个东西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上,市场上能否够接受?这是一个难点。 针对这些难点及市场上的竞争,我们可以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现在这句话可以颠倒一下,也就是说,对大部分公司来讲,在现在及相当长的时间里面要在战略上要重视敌人,因为现在比十年前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
现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时候财务投资者会从产业角度研究,而现在更多的产业资本也不是说不想挣钱,只是摆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 对基金也好,对不同角度的产业资本投资也好,大家会觉得要求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那么乱?为什么提供的尽调里面有很多很多很奇怪的东西?我觉得未来产业资本也好,财务投资也好,一定是融合在一起走向同一个方向。 他们在做产业投资,或者是投资项目当中有困惑的地方,都与信心严重不足有关。 我们相信产业资本在坚持专业的基础上是非常好的一条道路,如果努力了,就一定能把产业资本投资这个领域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