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需要从“心”出发(中篇)

 云在天涯fahvqt 2019-02-25

儿歌-蜗牛 (童声版).mp3 来自昭明书院 00:00 02:51

首先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在《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里面科学家们进行了上百项科学研究证实,运动不仅仅能够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一个经常运动的孩子,他的大脑相对于普通人有以下几点不同:

1)大脑额叶充血活跃:提升注意力

2)脑细胞之间的联络增强:提升学习效率 

3)大脑血清素含量提高:对抗焦虑 

4)海马体体积增大:保护记忆力

具体的内容推荐家长们阅读一下这本书,相信会改变大家对于运动仅仅是强身健体的这一看法。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人在运动时体内会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愉悦的“荷尔蒙”,能够促使人精神集中地长时间做一件事情。

孩子天性喜欢玩,他们在玩的时候是灵动的,心是敞开的,与事物的连接能力很强,而这些恰恰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孩子的世界里“玩”就是“学”,只是学的东西不同而已,但是父母特别强调“学”和“玩”的不同,总是希望压缩孩子玩的时间,慢慢就让孩子把两者割裂开来,但却反而让孩子进而对玩更加渴望。

既然孩子这么喜欢玩,为什么不让他玩呢?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漫无目的地玩,而是有目的地玩。老师和家长要明确通过“玩”希望达成的目标,而“玩”本身只是一种方式和载体,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我们希望引导的方向。这样的玩才是高级的玩,服务于成长目的的玩。

运动天然地就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运动本身就是玩,其次运动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互动的游戏,再者运动可以融入太多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的精神品质,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去设计运动教学。但是在分享运动教学之前,我想先破除一下大部分人对于运动的误区。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老鹰捉小鸡在大家的概念里属不属于运动?

为什么会把老鹰捉小鸡拿出来举例?因为很多家长认为要想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就必须让孩子的身体感受到累,越累就要越坚持,这种坚持就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意志力等等。跟这样的运动比起来老鹰捉小鸡档次太低了,怎么可能对孩子有真正的锻炼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有一次夏令营学堂安排出去爬野山,老师叮嘱孩子们去户外要准备好,需要爬野山,路况不好等等。有一个孩子就很得意地对大家说,爬山没有问题,我们家曾经还参加过越野赛。听到越野赛很多孩子都投来了惊讶的目光,相信家长也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在爬山的过程中这个孩子一路上却都在抱怨,完全没有精气神,从中我能体会到这个孩子在跟父母参加比赛时的无奈和抓狂,虽然孩子完成任务确实实现了对自己的挑战和突破,但做这件事本身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挑战自己的勇气,走出舒适区的魄力,很显然这个孩子并没有从中收获到这一点,他关注的仅仅是“完成比赛”这个结果,他建立起来的链接不是突破=喜悦,而是突破=痛苦的坚持,因此在他下一次面对突破的时候想到的是痛苦,进而想要逃避而非积极面对。从这个角度来说磨练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也是很多孩子看起来运动能力不错、很多运动动作都可以完成的很好,甚至可以完成比较大的量,但是身体姿态和精气神就是没有相应提升的原因。

为什么会用“游戏”两个字,往往家长们的观念中运动和游戏是两个概念,老鹰捉小鸡只能算是游戏,而游戏只能算是饭后甜点,不能算为主菜。可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大部分都会玩跳皮筋,过山羊等一些游戏,这些游戏会不自觉得就锻炼了我们的协调性和跑跳能力。比如我的孩子在泰语班,这段时间在泰国的学校跟泰国的孩子一起生活,她也跟我提到,没想到那边孩子的身体素质这么的好,好像什么都会玩,而且玩的还不错,但是那些孩子根本就不训练,甚至玩的时候就是光着脚丫子。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不仅需要专门去练习协调性,甚至练习过的孩子跳起皮筋来还是很僵硬。为什么?因为不会“玩”,在游戏中练习的时候,身体是自然放松的,而放松状态下练运动效果是最好的。

接下来给大家欣赏一下老鹰捉小鸡的复杂版的游戏,大家衡量一下游戏能不能达到你们眼中运动的目的。

这个游戏孩子们经常玩,一开始有些孩子还有点怕怕的,但是现在玩起来都特别的投入,老师们也会经常加入他们的游戏。

所以,怎么理解运动?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个人对运动的理解是:只要是符合教学目的的运动以及游戏都是合适的,最重要的是运动和游戏背后你想传达给孩子们的是什么样的观念以及品质,并且要一步一步落实到孩子身上,这是我们练运动的根本目的,如果没有这一步做支撑,运动是无效的。就像徒步的那个孩子哪怕参加再多比赛但是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做完了一件看起来很了不起的事而已;同样游戏包装再好,如果没有目的那也就是傻玩。

真正的运动教的是专注(全情投入)、不服输的心态和团队精神。

在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下我小时候运动的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我对于体育运动是非常着迷的,不仅参与还喜欢看。我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周末我可以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看马拉松直播,足足两个小时就盯着看别人跑步,而且我看运动员跑步的时候就会想象自己就在电视里跟他们一起跑,非常兴奋。我不仅喜欢在电视里看,还会在下午放学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堤坝上看对面高中的体育生练跑步。那时候特别期待的事情就是希望教练能给我买一双跑步的钉鞋,因为只有参加市里的比赛才能得到跑鞋,所以我拼命地训练,终于有一天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跑鞋,拿到跑鞋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终于能像电视里的运动员一样了,以至于每次提着跑鞋我都觉得自己是要奔赴战场了,又神气又紧张。

在运动项目上,我不仅喜欢跑步,只要是关于运动的项目我都喜欢尝试,喜欢看,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学习任何一项运动项目的能力都特别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看别人的运动时我喜欢去观察,观察各项体育运动的规律以及运动中的人物关系(他人的需求),而重要的是在观察的过程中人会特别的专注,这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感受力。作为教练,这种观察力和感受力在教孩子们运动中或者跟孩子的相处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小时候为什么这么热爱运动?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总是全情投入地训练和观察。

因为从小跟着团队一起训练,那个时候我不懂得什么是团队,但是每次队友的手放在一起呐喊的时候,我就觉的浑身是劲,以至于现在每次看到学堂孩子们的拳头放到一起喊加油,我依然充满力量,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种仪式,而是一种相互传递的力量。小时候第一次看到一群大哥哥因为踢球输了比赛,然后他们在暴雨中肩并肩着手牵手唱着队歌,这个画面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于团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憧憬。长大了,我当了足球队长,篮球队长等等,我知道了团队是需要每个人学会付出和妥协,因为只有团队成长了,我们在团队的每个人才能更好的成长。在学堂我希望孩子们的手握到了一起,就彼此给予更多的信任和包容,父母们也一样,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家庭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我特别喜欢教练这个身份,因为在教孩子和陪伴他们的过程中我享受的是类似当年训练中那种全力以赴的过程,哪怕累,心里也觉得很充实。不放弃每一个竞争的机会,更不会轻易地服输。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参加市里的乒乓球比赛的选拔集训,我因为一些原因缺席了,结果回校的时候所有的伙伴都能轻易地击败我。我很不服气,听家里人说那天晚上我哭了一整晚。从第二天开始我近乎疯狂地训练,每天都会找大人陪练。印象最深刻的是中间有一次帮家里洗辣椒结果手被辣得全红了,晚上只能把手放在水桶里才能睡着,但即使是这样也不会影响我训练。经过一个月的追赶,我成功地入围校队。

像这样的经历我在运动中经历过很多,因此我非常理解全情投入是什么样的感受,不放弃和不服输是种什么样的劲头,而这也是我认为运动带给我最重要的收获,所以在教运动中的过程中,我希望将这两点传递给孩子们。

继续关注:运动,需要从心出发(下篇)


昭明书院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