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虾养殖新思路

 雷神n5y933u4a3 2019-02-25
根据近几年来水质败坏的原因,结合养殖前期水不稳定,PH过高,养虾过程中蓝藻、裸藻、发光藻等有害藻类暴长等水质管理难题,正强公司技术部通过多年来在各地养殖一线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应对“软富”时代,水环境生态管理的新理念;前期以菌带藻,中后期藻菌平衡,竭力实现全程水环境的自净力大于产毒力,打造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环境,有效降低对虾发病率。


制定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混养模式

由于当前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水源受到各种污染,养虾难度也不断加大,为了提高养殖成功率,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而造成养虾失败,我们建议:
 
土塘放养一代苗的,面积大于8亩的,建议放苗在2.5~4万/亩之间,4~8亩建议放养3~5万/亩,2~4亩放苗建议放养4~6万/亩。
 
至于选择混养模式的土塘,我们应明白,之所以采取这模式,其目的首先是为了改善池塘环境,减轻环境对鱼虾的压迫应激,这样鱼虾的抗病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降低发病率,所以从这个目的出发,应选择花白鲢等以藻类为食的鱼类、或以有机碎屑为食的鲻鱼、罗非鱼等混养,这样可以达到再次利用养殖废物与水中的藻类,减少环境毒素产生,降低发病率;其次才是利用肉食性鱼类来切断病害的转播途径,减少对虾病害的扩散爆发,而从这个目的出发,就要混养石斑鱼、胡子鲶鱼、草鱼等。
 
如果单纯地混养肉食性鱼类,以达到切断病害的转播途径目的,但若不能优化环境则无法降低对虾发病率;因此混养模式一般要杂食性鱼类(罗非鱼)、滤食性鱼类(花白鲢)和肉食性鱼类(海鲈、石斑鱼等)都有,这样的混养模式,既能降低发病率,又能减少对虾病害的扩散。
养殖过程的水质管理原则
一、养殖前期定菌选藻。即用益生健肥水型+黑霸+活菌王定向培藻,以后根据透明度的变化,不定期补菌追肥,保持水质稳定。
 

常用保藻净水的方法:


①透明度适宜时:用活菌王50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绿藻源2亩/包,浸泡2~4小时后泼洒。
 
②透明度偏大时:用育藻膏600~1000克/亩·米+绿藻源2亩/包+EM菌原粉500克/亩·米,浸泡2~4小时后泼洒。
 
③水中悬浮有机物较多:肥水型益生健80克/亩·米+绿藻源500克/亩·米混合浸泡,过夜后泼洒。
 
此外,养殖前期应经常补充碳源,如育藻膏、红糖等有机碳源和小苏打、白云石粉等无机碳源,有利于稳定PH。
 
二、养殖中期维持菌藻平衡。即平衡水体营养,补充镁、维生素和碳源等微量元素,保持水体菌藻平衡。研究表明,当水中的钙镁比例失调时,鱼虾就会抽筋、虾蟹甲壳不能硬化,而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大多数的水体都会缺少维生素及磷等营养元素。
 
常用措施:轮换使用好丰水400毫升/亩·米+活菌王1千克/亩·米+水膏2~2.5千克/亩·米或多维200克/亩·米+美之源3~5亩·米/包,维持水中营养元素的均衡,满足鱼虾藻等养殖生物生长需要。
 

三、养殖中后期以藻促菌。即强化活性磷、微量元素等藻类营养,保持藻类旺盛生长,达到“以藻促菌,藻菌平衡”。


常用措施:定期泼洒活菌和水体营养补充剂,激活水体,保持藻类和微生物和谐共处、均衡生长,形成藻菌“互生、互抑”的良性动态平衡。每5~7天定期使用活菌王800~1000毫升/亩·米+肥水膏1.5~3千克/亩·米+藻动力300~500毫升/亩·米泼洒,提高藻类活力,保持藻类旺盛生长,维持水质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